【品读】栗泽甫|安徽省诗词学会“冬之韵笔会”佳作点评

安徽省诗词学会“冬之韵笔会”佳作点评

栗泽甫


小雪有作

尧墨子

处处霜催冷意趋,东篱残菊渐焦枯。

凋衰红叶枝头挂,吹断碧云坡上呼。

小雨成寒犹作雪,疏梅报信正筹图。

念心遥寄他乡客,欲问应冬温解无?

点评:首联紧扣题目小雪节气,虚实相生。东篱菊残,淡雅情怀与萧瑟格调均已定矣。颔联紧承霜催而来, 工稳有致,色彩鲜明。颈联一正一反以雨成雪、梅报信,进一步衬托冷意。结联陡转,从眼前冬景升华到遥念朋友如何过冬,可谓点睛之笔!小有遗憾,温解无,大意或为取暖问题解决否?然温解一词终究略显生涩些。好在瑕不掩瑜,仍不失为清雅温润、感情醇厚之佳律也!

山村雪夜

龙湖闲客

大雪光临又冷风,新年非与古时同。

琼楼素裹华灯暖,小院歌吟美酒丰。

夜读哪需凭雪亮,身温不用借柴红。

山村大庇无寒士,可把欢颜告杜翁*。

作者自注*杜翁:指杜甫。

点评:酣畅淋漓,句工字稳,心情可见!中二联可谓如今新年不与古时同的最好诠释。结联反用杜甫诗意,颇见新巧。

咏雪

秋山闲草

杨花一夜覆廊桥,望里关山着素绡。

岭外无声匀暖照,溪边有句寄春潮。

云楼漫撒真珠粉,古柳悬垂白玉髫。

我若能邀明月出,与卿煮酒话双娇。

点评:首联大佳,一近一远,大气开阔。颔联因远望关山而来,故有岭南之想象也。颈联状景细腻精准,如在目前。结联想象奇特,余韵悠悠。唯双娇不知确指,或欲让读者想象乎?

三亚之冬

刘豫州

寒冬三亚百花鲜,酷似江南二月天。

木末风清翔紫燕,池中水碧长青莲。

晨随笛韵翩翩舞,夜枕涛声静静眠。

人到耆年须健体,沙滩踏浪胜参禅。

点评:起承转合顺畅自然,愉悦心情尽显字里行间。海南过冬,颇有异景,刘兄描摹可谓清新可人,引人向往之。结联朴实而见心境,诗如其人,观此诗可谓不虚矣。

贺冬之韵笔会

风晚徐来

逝水匆匆飞箭过,岁残之季试吟哦。

秋山未改红枫色,闲草犹讴碧玉歌。

还记春耕翻沃土,又看冬咏凿冰河。

休言执笔频呵手,共会诗坛暖意多。

点评:祝贺笔会之作,清雅得体,工稳老到,起承转合皆恰到好处。尤以颔联分嵌笔会主持人秋山闲草为妙:红枫端为秋山之美景,碧玉焉非绿草之神韵?结联谓天冷心热,洵为笔会诗家之真实写照矣!

咏梅

打虎山人

最是惊眸一树红,丹青妙手画难工。

娇颜自古能承雪,铁骨从来不畏风。

解语窗前开灿烂,传香月下现玲珑。

今朝把酒酬知遇,相对无言俗虑空。

点评:红梅傲放,端为冬韵之佳景也!起联先声夺人,惊眸、难画,境界已出矣。颔联状其风采与傲骨,颈联状其神韵与气质,均得体细腻。结联拟人手法,见诗家高洁情怀。

问梅

云窗倦客

三径行来觅句迟,今年枝共去年枝。

亦曾心似放翁放?何乃身同驰日驰。

雁渺平林寒以栗,云疏旷野瘦于诗。

试添夜雪知多少,更袭幽香枕上时。

点评:起联于三径面对梅枝觅句,已见高格。颔联扣题,名曰问梅,焉知非自问乎?颈联从四句展开,极言身世之寒瘦,颇有郊岛诗致。结联更添夜雪,怜梅叹己,令人唏嘘矣!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