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的溪流边,身着素服的女子半蹲在岸边,将双手浸泡在水中,时而有规矩地晃动几下,水面波波的涟漪往外荡开……仔细一瞧,原是女子在全神贯注地洗衣。
1996年电视剧《西施》中的西施浣纱
古有诗句曰“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古代这些拿着盆在溪岸边浣纱的辛劳女子们的身影,无疑让我们留下了联翩的浮想。但,有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历朝历代,没有自来水、没有洗衣机,更没有诸如洗衣粉等清洁用品,古人们究竟是如何洗衣和护理衣物的呢?如果是现在,大家一提到洗衣服,第一反应应该是需要肥皂。没错!最早的时候,古人们洗衣服也离不开肥皂这一种清洗剂。只不过,那时候的肥皂,不是由硬脂酸钠,学术名C17H35COONa(那些年被化学支配的恐惧……)为主要成分,而是“草木灰”。草木灰是一种什么样神奇的东西呢?首先,我们来解读一下它的名字。顾名思义,草木灰是植物(草本和木本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古人们用它来制作肥皂,由于它可以就地取材,易于保存,非常方便。
其次,草木灰为什么具有清洁效用呢?这就涉及到专业层面了。草木灰中含有诸多矿质元素,其中的碳酸钾能去除油垢。在反映周代历史文化的文献资料《礼记·内则篇》中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澣。”意思是,帽带脏了,和着草木灰洗。衣服脏了,和着草木灰洗。妥妥的古代版“X妙洗衣液”。到了秦朝,草木灰肥皂进一步升级,里面混入了一种名为“贝壳灰”的物质。《周礼·考工记》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盝之……”其中,“蜃”指的就是贝壳烧成的灰,它和草木灰混在一起会产生强碱——氢氧化钾。古人为使丝帛柔软洁白,将丝帛浸透在由贝壳灰和草木灰制成的混合洗涤剂中。略去一大堆复杂的化学反应,氢氧化钾悄悄地带走了丝织品表面的油污和脏垢,使丝帛焕发光泽,如新入手一般……在技术不足的古代,古人用智慧弥补生活的所需。
五代十国周文矩《西子浣纱图》故宫博物院藏
寻寻觅觅,到了魏晋时期,古人们又发现了一种具有清洁奇效的植物,那就是皂荚树。皂荚树一般生长在肥沃的土地里,它所结的果实被称为皂角,它的形状扁扁的,像剑鞘一般,弯弯曲曲地从树梢上挂下来。不要看它的“相貌”平平无奇,它可是制作肥皂的好原料!
皂角
皂角中含有丰富的胰皂质,去污效果强,古人们洗衣服时,将皂角磨碎,放入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衣服一洗而净。最重要的是,皂角摘取方便,家家户户都能种上几棵皂荚树,随洗随用。除了清洗衣物,古人们也将皂角用于洗沐。根据唐朝的《新修本草》中的说法,皂角不仅能治皮肤病,还能促进毛发生长,可谓一皂多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率先开始流行皂角,一直到宋元时期,皂角仍是一种常用的去垢用品。总之,在古代种皂荚树,种不了上当,种不了吃亏。
《新修本草》
到了唐朝,一种更加匪夷所思的肥皂上架了——猪胰子皂。顾名思义,这是一种以猪的胰脏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纯天然手工皂。但……光听这个名字,就让人觉得难以下手了。何况还要用它来洗衣服?真的不会越洗越脏吗?关于这个问题,各位看官可能多虑了。猪胰子富含活性成分,可以有效去除油渍污垢。古人们从杀猪匠那里讨来新鲜的猪胰脏,去掉外面裹着的油脂,剔除里面遍布的筋络,洗净后,再用菜刀将猪胰脏和猪油切成碎丁,剁成细末,然后掺上一些碱面,揉搓成小粒。唐代“药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均有对这种“猪胰子皂”的相关记载。这种猪胰子皂被称为“澡豆”。古人洗衣时,只需轻轻放上一粒澡豆,用手掌反复搓捏,待其产生一层乳白色的泡沫和黏液,便能将衣服上的脏垢溶解。
唐代“药圣”孙思邈
随着澡豆的风靡,它的功效涉及到了美容,制作的配方也已经到了“奢侈”的境地,如在白豆屑中要加入青木香、甘松香、白檀香、麝香、丁香,以及鸡蛋清、猪胰等,同时还要配上白僵蚕、白术等多种有助皮肤白嫩的中草药。在唐朝,澡豆算得上是网红香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人手一块,作为居家必备。如果一个人土里土气,不懂得上流社会的卫生习惯,人们会说此人“不识澡豆”,可见,拥有一块猪胰子肥皂,在当时还是一种身份和教养的体现。猪胰子皂使用的年代久远,属于人类原始的去污方法之一,直到解放后的六七十年代,还一直广泛运用。后来,市面上出现了工业化生产的香皂,老一辈人一时难以改口,仍习惯将肥皂称为“胰子”或“洋胰子”,可见猪胰子皂的深入人心。延续了唐代的风潮,到了宋代,民间已广泛使用澡豆粉。但与此同时,一种新型肥皂也开始盛行,它就是“肥皂团”。肥皂团的工艺比之前的几种肥皂更加复杂和精细——先将天然皂角加工成粉末,然后配入香料,再制成橘子大小的球。宋人杨士瀛在《仁斋直指》记录了“肥皂方”的配方,其中涉及香料、中药近20种。
用这款肥皂洗出来的衣服,不仅面质丝滑且香气宜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道:“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 难怪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专门描述了南宋都城临安,商贩们售卖肥皂团的盛况。这样的肥皂,谁能不爱呢?明清时期,在西方生产的香皂传入中国之前,香皂一直沿袭着宋代发明的配方。许多当时的文学著作中都提及了香皂的使用。《金瓶梅》第二十七回中,西门庆对孟玉楼说道:“我等着丫头取那茉莉花肥皂来我洗脸。”结果让潘金莲呛了一顿:“怪不得你的脸洗的比人家屁股还白”。这里的“茉莉花肥皂”,就是一款特制的香皂。茉莉花颜色雪白、花香清幽,用它所制的肥皂,不仅可以用来沐浴、嫩肤,洗衣也不在话下。
1987版《红楼梦》剧照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贾府女眷赏桂花吃螃蟹,凤姐命小丫头们去取“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这里的“绿豆面子”,正是澡豆的延续。清代的晚期的宫廷文献清楚地记录着御医们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精心研制出了一种独特的药用香皂。御医们在制作原料中添加了适量的中药成分,使香皂不仅具有了芳香的气味,连去污垢的能力也更加强了!随着对于清洁产品的深入研发,各种各样的肥皂层出不穷,古人们再也不用担心洗衣服没有X妙洗衣粉了!李白在《子夜吴歌》中写道,月光笼罩着整座长安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那声音如多声部合奏一般此起彼伏。妇人们望着秋风扫落的荒野,寂寥无比地想着,自己的丈夫何时能够荡平敌寇,结束遥远的征战生涯,平安归来……
北宋 赵佶 《摹张萱捣练图》 局部
听起来,这是一支悲伤的歌。但是,等一等,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读一遍,这歌里的“捣衣声”是个什么玩意?其实啊,捣衣声指的是古人们在洗衣裳时,用木棒捶打衣服发出的声音,而这个木棒,就是古代洗衣服时常用的一种洗衣工具——捣衣杵。现代人洗衣服时,习惯把衣服往洗衣机里一扔,里面的滚筒运转起来,可以清洗掉衣服里的脏垢,捣衣杵发挥也是同样的功用。古人们在洗衣时,会将衣服铺在一块由石制成的平滑的砧板上,然后用木棒敲击衣物。在强大的水流的冲刷下,衣物中的污垢就会被带出来,并且,这样洗出来的衣服,柔软熨帖,好裁制。“捣衣”在唐朝时尤为流行。李白的《捣衣篇》“晓吹筼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杜甫的《秋行八首》“寒衣处处催刀迟,白帝城高急暮砧”,晏几道的“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与关情”,乔知之的《从军行》“曲房理针线,平砧捣衣练”……无一不是描绘了一幅大型的捣衣图卷。唐朝中晚期,时局动荡,战争不断,家中的男子都发配到边疆,多无衣食。妇女们得知自己的丈夫要出征,白天操持了一天家务,照料孩子,晚上月挂枝头时分,方有闲暇,拿出砧板、捣衣杵,在寒冬来临之前的秋夜,默默地捣衣。
南宋 牟益《捣衣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那捣衣杵落在砧板上,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一敲一击,皆是诉不尽的缠绵思念,听不完的辗转哀愁……洗衣的用具、方法都有了,洗完衣服如何护理则成了一个大问题。大家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从洗衣机里掏出洗完的衣服,晒干后皱巴巴的怎么都弄不平,这时,就需要熨斗烫一烫,将褶皱熨烫平整。但是,古人们没有这么先进的电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心爱的衣服,洗完后皱成一团吗?最早的时候,古人们用火上烤热的石块、陶片或铜铁熨烫衣物,熨斗起始于这样一种古老的工具。据《淮南王》记载:“炮烙始于斗。”熨斗发明早于商代末年。古人熨衣前,把燃烧的木炭放在熨斗内,利用金属的传热与重量烫平衣服上的褶皱。因此,熨斗又叫“火斗”,一是取其形象类似北斗之意,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斗”。相传,纣王正是见了熨斗这种神奇的用具,发现它可以烫烂人手,遂作炮烙之刑。
汉代龙首熨斗。从汉朝到近代,熨斗多由青铜铸成
最早的熨斗实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从汉墓中出土的熨斗,大多用青铜铸成,外型呈圆腹、宽口沿。长柄,有的长柄末端还饰有龙纹。这些熨斗制作精美,用料贵重,雕刻繁复,古人们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丝毫不亚于现代人!至隋唐,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古人们追求美的心更甚,对于衣物的护理自然也是精益求精。尤其是皇宫贵族,不烫个衣服都不敢上朝了!这不,诗人王建在《宫调》中,就描绘了大型熨衣现场:“每夜停灯熨御衣,银熏笼底火霏霏。遥听帐里君王觉,上直钟声始得归。”这些唐代宫女们,成群结队地在昏暗的灯光下为皇帝熨烫御衣。那金属容器中窜动的小火苗,恍如寒夜中划过的流星雨,调皮地很。皇帝只管呼呼大睡,宫女们却不眠不休地熨烫到天亮,直至晨钟敲响,才肯倦怠而归……
北宋 赵佶《摹张萱捣练图》局部
如果说,光文字描写还不够生动形象,那么张萱的《捣练图》则从视觉上再现了唐代城市妇女熨平衣服的场景:画卷中,两位女子双手各执帛的一端,另有一女子,左手摁在帛的中间,右手执熨斗,专心致志地用熨斗在布帛上来回熨烫。到了宋代,古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将衣物烫平,他们还发明了熏衣——在特制的香盘中,倒上热水,再把一只香炉立在香盘中,然后扣上熏笼,将衣物摊展在薰笼上,香气便能弥留在衣物上。待穿时,清香萦绕,让人流连忘返。不管是洗衣还是护衣,古人们所使用的方法非但不含糊,还充满着智慧。或许,正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变的热爱,才使得这历史芳香四溢~
参考资料
古代有熨斗吗?古人怎么熨烫衣物?
红楼梦:一块小小的肥皂里,藏着你不知道的故事
千年捣衣声——唐代诗歌中的“捣衣”“砧声”意象探微 王海荣
脏了就扔?古人如何护理衣柜中的“奢侈品”?锦点
作者 | 薇薇安
经公众号 “博物馆丨看展览” (微信ID:atmuseum)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