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批细改 | 九年级:似曾相识燕归来
多年以后,男孩躺在稻草堆上,注视着头顶上的天空,总会想起父亲带自己去城镇买东西的那个那【多余,去掉】上午。
城镇对那些在田野旁生长的孩子来说,不外乎是个奇妙的地方,那里有着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一个个不是奇形怪状就是小巧玲珑。
城镇的路看起来比自己屋里的地方还要亮白,很想在上面躺着,【改成分号】还有【去掉】城镇的房子看起来比自己【加上'村’】的多太多,高太多。【改成句号】还有自己走路的样子。【去掉】男孩不禁又想到,当时自己在田野边给大家讲城镇事迹洋溢的骄傲。
那天他带回来了许多东西,【加上'其中’】就有一颗一闪一闪的玻璃球摆在玻璃窗旁,【加上'他’】像是一个巫师满意地看着自己的水晶球。
这让男孩想到了自己的爷爷-那个枯瘦又健康的老人。【加上'爷爷’】总是在林子那里早出晚归,让【去掉'让’】他也想去里面看看,可是大人总是不让小孩去。【加上'这’】让躺在稻草堆的男孩一愣。
说到大人,想起了让自己敬佩的父亲,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父亲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可是,男孩想到【去掉'想到’】又是一愣,父亲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了,至于有多久,男孩自己也记不清,只觉得久到可以令田间的花儿又一次结果。
望着天上的燕,男孩心里有一股似曾相识的感觉。
也许那天也是这几只燕子吧。
父亲说过,小时候,爷爷带他去过那片林子的,只是告诉自己男【此句表意不明】。男孩想到,父亲说林子里有许多的燕子,每当看见它,就想起爷爷带父亲去林子,也想到父亲说过要带自己也去一次。
只是可惜,父亲已经很久都没见过了。不知不觉,感觉到几滴水珠从脸颊两庞流下来,下意识抬头望向天空,却没有见着雨滴从空中掉落下来。
又一股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去【改成'却’】很快又被压了下去。
天将近亮了,燕子很早就在那里迂回,男孩从稻草里爬出来,和他的伙伴似曾相识向林子里大步走去......
(九年级作品)
一类文
1. 标题生动形象。小作者运用晏殊的名句做标题,“一语双关”。既有画面感又能把主题含蓄的点出来。
2. 象征手法运用较好。小作者既写了大自然的燕子也写了像燕子一样回老家的'我’,想念之情溢于言表。家乡的稻草,家乡的老屋,家乡的树林,历历在目。
3. 主题明确。本文仍是写成长的烦恼。'愣’是成长的痛苦,'骄傲’是成长的幸福,'头顶上的天空’则是梦和远方。社会转型期间,一个农村的孩子来到城市,在感受城市的灯红酒绿的同时仍然向往森林深处,不失纯真,实为难能可贵。
1. 缺乏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对话描写是关键。可以用对话描写来体现爷爷的坚守,来体现爸爸的保护,来体现伙伴的快乐,来体现男孩的迷惘。这样人物就更加丰满了。
2. 燕子这一形象应该贯穿全文。本文第一段没有出现燕子,导致后文出现燕子时就太过突兀了。
3. 深化主题不够。男孩毕竟是城市还乡,如果男孩能用言行带动伙伴,激发伙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章就有时代感了。
1. 描写手法有景物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对话描写等,言行描写最能体现性格特征来。建议再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时,认真揣摩一下曹操、武松、悟空、贾宝玉等人物的言行,再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文章写起来就有血有肉了。
2. 线索有人物线索事物线索等,无论哪种线索,都应该在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有所体现。线索清晰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
3. 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毕竟有差别,差别可以写出来,但更应该写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奋斗。
本文得分(满分50分)
42分
王秀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