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虚伪奸诈

文章作者:琢磨君

曾国藩有句经典名言叫: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一方面,曾国藩认为真诚做人做事终究会好过于虚伪,笨拙老实做人做事终究会好过于投机取巧。

另一方面,曾国藩宁愿笨拙实诚做人做事,也不愿意靠投机取巧、耍聪明的虚伪做人做事。

可见,那些笨拙一点的人,反而更加真诚;而那些投机取巧的聪明人,往往虚伪奸诈。

难怪刘邦临终前对老实巴交的周勃委以重任,还说他能够“安刘氏天下”,而周勃也真是没有辜负刘邦的期望。

关键的时候,哪一种人靠得住?

曾国藩说:遇到了危难的时候,只有那些质朴、率真、笨拙的人靠得住!

为什么?因为笨人没有心眼,不懂得如何伤害或欺骗他人。而聪明人虽然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但聪明人心眼多,算计多,容易虚伪奸诈,故而见利忘义的行为也很多。

其实,老子《道德经》早就告诉过我们这个道理,所以他建议大家“绝圣弃智,绝巧弃利”,只是做一个“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这样才能简单快乐,人生少忧患。

老子《道德经》第18章更是说道:智慧出,有大伪

也就是说,聪明智巧等现象出现,反而会产生出更多的虚伪和狡诈来。

老子的学生文子说:“古代有大本领的人创造出文字来,为的是指导民众,叫人理解天下之事,使愚笨的人变得聪明起来,使聪明的人学识渊博。

可是,事与愿违,等到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学识的人却变得更坏了,他们把学到的文化知识作为自己为非作歹、作奸犯料的工具”。其实,这就是文字、学问、智慧的反作用。

纵观历史,那些大奸大恶的人,哪一个不是绝顶聪明,但是又虚伪狡诈到了极点呢?

比如说,宋朝宰相秦桧前后执政十九年,办事能力极强,深得宋高宗的赏识和宠信,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

清朝的和珅,聪明绝顶,通晓多国语言,办事精明强干,还做人情商极高,因此深得乾隆赏识与重用,但他最后因为利欲熏心,沦为了清朝第一贪(抄家时查抄出了白银八亿两,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可见,聪明才干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成了那些虚情假意的人,用来高智商犯罪的工具。

难怪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一篇就说: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领导在挑选人才的时候,与其选择那些才能一般的君子,也不要选择那些才干卓越但人品卑劣的小人。因为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这样就如恶虎生翼,他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

总而言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老天在给我们才能的时候,或许在品德方面就欠缺了;老天在给我们品德的时候,或许在才能方面就欠缺了。

老子在《道德经》第20章说自己是“我愚人之心也哉”,世人都精明机巧,而他自己愚笨昏昧。但最终的结果又是:因为他与众人不同,抱朴守拙,所以最容易得“道”。

一个人,知道得越多,内心欲望和渴求也就越多,继而生出的私心杂念也会越多,最终就更容易偷奸耍滑、投机取巧、虚情假意等等。

难怪老子他老人家苦口婆心地忠告统治者要这样管理老百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其实,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与快乐,能够做到如老子所说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岂不美哉?朋友们,您觉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