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蘇州的風雅。

誰最中國

从2014年开始,「誰最中國」便致力于“中国文化,当代表达”的触摸和探索。 历经7年,「誰最中國」希望通过向文化发问、向时代发问、向产业发问的方式,重新寻找中国文化的高级、灵性和密码,重构“文化、美学、设计”这一理论体系。
24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天平山」
1953年,年过半百的林风眠来到苏州,期冀从姑苏旧梦里找到新的灵感,开创新的艺术境界。旅居上海多年,于他而言,苏州并不陌生,距城西10多公里处、红枫如火的天平山是他的首选写生之地。
天平山之行,为林风眠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他的经典画作中,隐隐约约总能看到天平山的影子。“得道”天平山,林风眠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而为艺术家“打通任督二脉”,助他在艺术境界上“柳暗花明又一村”,似乎是天平山与生俱来的本领。
如果非要细究其中缘由,大约只能说,天平山,凝聚了苏州有宋以来的风雅。多少年过去了,如今这里依然是苏州人春日赏花、秋日赏枫的最佳选择。特定的时节,去特定的山上看特定的景物,大约,这也是苏州人才有的风雅吧。

图片 | 许思思

知道天平山的人其实并不多。但于苏州人而言,她就像华山之于渭南、峨眉山之于乐山一样,虽然“身高”仅200多米,与天下名山不可同日而语,却足以代表苏州的优雅气质:
论“容姿”,她是“吴中第一山”,素有“江南胜境”之美誉。
到了山下,仰首一望,十万峰石或似狮蹲虎踞,或似象舞鹤立,形状灵奇、蔚为壮观。上得山腰,清风过处一片枫林,眼未见泉,耳先闻声,多折几步便见明澈清泉穿石挂壁,云自无心水自闲。
论“内涵”,她内在的文脉从唐代至民国从未断绝。
唐代时,白居易曾为她写诗;宋代时,她是范仲淹的家山;晚明代时,大半个文坛曾在这里消磨时间、逍遥生活,也曾为这里留下过真诚的赞美与无数诗词书画;清代时,乾隆在这里驻跸,曾国藩在这里祭拜范文正公,吴昌硕在这里寻古……

图片 | 许思思

所有这一切,都缘于一座园林——天平山庄。这座“半由天然半由人力”、始建于晚明时期的园林,依山而建、聚水成池,不仅是苏州山地园林的代表,也见证了从唐至今的苏州风雅。
天平山在宋代时就已是范仲淹家山,但天平山庄却是晚明时期才兴建的。
万历四十三年,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弃官辞职,带着380棵枫香树苗回到苏州,将它们植在天平山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范允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依照东汉《乐志论》里朴素的造园理论,兴建起一座山庄。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范允临兴建的这座山庄,与《乐志论》里的这段描述几乎一致,背依天平山,前临十景塘,山泉潺湲流经,松竹枫林环绕。
山间清风,眼中明月,天地一瞬,不为我有。对于山庄叫什么,范允临并不执著,以山为名,于是就有了天平山庄。
天平山庄布局奇巧,再加上花木之美、陈设之雅,引得张岱赞叹不已。在《陶庵梦忆》中,他详细描述了天平山庄,“园外有长堤……山之左为桃源,峭壁回湍,桃花片片流出。右孤山,种梅千树……”
寄情山水,风花雪月。时间一天天过,天平山庄里,花木也一天天繁盛起来。晚明文学家冯梦龙曾在其传世之作《醒世恒言》中塑造过一个酷爱花卉的主人公灌园叟,范允临便自刻一枚“灌园叟”闲章,专意为花写诗。春天的桃、夏天的荷、秋天的菊、冬天的梅,样样都来入诗,为自己营造出一个花团锦簇、香远益清的“花花世界”。
如此山水如此园,如此主人如此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才顺理成章。于是,范允临的朋友们在天平山庄落成后不久,纷纷乘兴而来。董其昌、陈继儒、文震孟、文震亨、米万钟、薛明益、赵宧光、邹迪光等名士,皆成天平山庄座上宾,当时盛况,令人神往。

图片 | 许思思

这些晚明风雅之士,代表了当时文化的最高峰,他们在天平山上吟诗作对、煮水烹茶、抚琴焚香、挥毫泼墨、参禅听曲、赏月观雪、插花沐风……这种对诗意生活的追求,成为晚明时期文人生活的潮流,也为苏州留下了风雅的基因。
范允临去世三年后,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终于覆灭,兵荒马乱的年月里,天平山庄也渐渐荒废。时间荒芜了庄园,那些范允临手植的红枫却长了起来,逐渐成为苏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江山虽易姓,那份独属于苏州的风雅却流传了下来。
康熙年间,被誉为“清廉为天下第一巡抚”的宋荦听说天平山红叶盛景,忙里偷闲到此一游后,当即为之倾倒,大加赞赏。苏州状元石韫玉对天平山红枫的热爱,丝毫不逊于前贤,每每赏枫归来,便要吟诗作赋。
官宦名士的风雅,引得皇室对于天平山也念念不忘。乾隆十六年,决意首次南巡的乾隆提出到天平山祭拜范仲淹,范仲淹后裔于是在天平山下修起一座行宫。
这座行宫依山而建,前后五进,无论格局还是细节都非常气派,尤其东侧庭院的假山,全部由天平山上的“馒头石”堆叠而成,与苏州其他园林里用太湖石、黄石堆成的假山迥然不同,丝毫看不出人工痕迹。
乾隆御游之后,非常满意,大笔一挥,为这座行宫留下了“高义园”之墨宝。此后,这里成为他南巡驻跸的重要行宫,一生六次南巡,四上天平山赏景留诗,留下匾额、对联、扇面、挂屏、碑拓等墨宝24件。
受名士、皇室的影响,天平山赏枫的风雅活动,在清朝中后期迅速风靡起来,逐渐成为一项民俗。“丹枫烂漫锦妆成,要与春花斗眼明。虎阜横塘景萧瑟,游人多半在天平。”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人又在天平山上植枫1019棵,“将风雅进行到底”。如今,苏州人如果没有在春天去天平山赏花、秋天去天平山赏枫,那么这一年就是不完整的。
几百年前,范允临手植那些枫树时,大概没想到,自己为苏州种下风景的同时,也种下了一份独属苏州的风雅。这风雅虽不是苏州的全部,但苏州却因为这份风雅,在一众江南城市里脱颖而出,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编辑 | 土包包
-特别鸣谢-
摄影师许思思
(0)

相关推荐

  • 天平山和范仲淹(下):苏州的千年文脉

    天平山和范仲淹(下):苏州的千年文脉

  • 周南飛 | 妖霾行次韋蘇州韻

    周南飛,字鵬遠,號蒼月,渝州府人,業文史,攻義理,涵泳竺教,出入德哲,和以天倪,立乎人極,多情愛酒,餘事為詩. 妖霾行次韋蘇州韻 妖霾冬轉劇,朝朝愁外出. 物化三島雲,氣淹九州日. 吳越喜稍薄,幽燕苦 ...

  • 湖上風雅十竹齋

    立夏時節,十竹齋春拍精品亮相杭州,舊雨新知相約山房,蓬蓽已然生輝. 林泉雅集,物美事雅人和之謂也!十竹齋之展品足堪稱道,藏品佈置自然隨意.以弘一法師大幅書法居中呈現,也是自在情理:「老圃秋殘,猶有黃花 ...

  • 枇杷從蘇州來。

    五月,枇杷的清甜,挂满了初夏的苏州. 苏州的东山,进入了繁忙的枇杷采摘季.几乎走到任何角落,你的视线里都会有枇杷树,层层纷飞的翠叶间,缀满着一簇簇小巧玲珑.黄澄澄金闪闪的果子,薄薄的外皮裹着水灵灵的果 ...

  • 丁小明|從三松堂到須靜齋——清中期蘇州貴潘書畫鑒藏活動發微

    潘奕雋題"清風千古" 清中期的江南藝文世界處於中興的狀態中,以家族為核心的詩人.畫家會集其間,他們交遊宴集.賦詩作畫,以巨大熱情投身到種種藝文活動之中,將自古以來江南特有詩畫相輝的 ...

  • 蘇州的小姐菜

    劉國斌兄五十度灰年紀,四骨方正的國字臉,硬扎得不得了,不過此君天生了兩彎濃森森的笑眉,面容剎那永恆地溫存起來.加上性子裡的光明周到,熱忱備至,讓多少男人女人,一見之下,心軟如麻.國斌兄的獨門絕技,是熟 ...

  • 2021中國創業者峰會在蘇州舉行

    今日19時起,雲南瑞麗一地調降為中風險地區,六地調降為低風險地區. 外媒:SpaceX"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交會對接 印度尼西亞軍方24日宣佈,失聯潛艇已經"沉沒&q ...

  • 隱士文人之風雅

    寧靜的竹蔭庭院中,山石邊粉艷的月季花.牡丹花開得正茂盛,茉莉.玉簪等花也開放了.房里房外的桌上設有茶爐茶壺等,還有山石盆景.菖蒲盆栽.窗子支起來,可看見窗內一張大桌,上設青瓷盤,盛有佛手,旁有一件插花 ...

  • 蘇州,無錫遊

    蘇州,無錫遊 2021.04.09-10

  • 香囊,戴在身上的風雅。

     誰最中國 夏日微风起,扣扣系香囊. 春日尽,繁花过 柳絮飘,树蝉鸣 一场惊雷,一帘新雨 风停雨歇,五月节至 又到一年绿意浓时 记忆中的端午 温暖.惬意.有趣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吃着软糯的粽子 喝杯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