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画》云汇刊 • 海上名家 | 朱 忠 民
1967年8月生于上海浦东,男,汉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浦东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画师,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南山画院院长,上海文史馆工美社特聘研究员。出版有《大羊陶瓷——朱忠民陶瓷作品选》,《文墨润身——朱忠民书画作品选》,《文墨润心——朱忠民书画陶瓷作品选》,《文心雅韵——大羊画壶拓片集》等。一直把朱忠民(大羊)当作书法家。不过那时候看他的书法作品,除了笔法的娴熟老到之外,更觉得新颖,冥冥之中,总感到这书法和画似乎离的很近。其实,朱忠民很早就学画了,尚不知他是先学书法呢还是先学绘画,或者两者同时。这里面的区别本不是很大,重要的画必须得到书法的支撑,而书法倘有画来辅助,则会明智许多。而朱忠民两者俱长,则相得益彰,相映成辉。朱忠民从萧海春游,真是名师出高徙,萧海春是一位极重视书法和不遗余力地将书法笔法入画的大画家。朱忠民与乃师气息相投,交流顺畅,传和承自是一气呵成。还有,萧海春崇尚创新的同时,极重视传统,他所收藏的二玄社复制的古画,真是下真迹一等的几可乱真的印刷,朱忠民在萧海春处学画,得以临摹古代名迹,简直可以用老鼠入米缸来作比,这又让人想起仇英在项元汴家临古画的佳话。我见过朱忠民原大临摹王蒙的《具区林屋图》,王蒙的概貌一应俱全,远观是活脱脱的王蒙,近视方知难以掩盖的笔法习性,出自自己,当然,在吞吐自己笔性的时候,因为临本在前面有必须遵从的东西,透过确信无疑的王蒙笔法,我们看到了朱忠民善学善变的机智,所以,如此的临摹,不啻就是创作。善学和善变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学是为了变,能完成变的学才有意义。因此,善学作为变的门坎,显得异常重要,朱忠民长于行书、草书,必然会青睐于行、草型的画家,董其昌即是一例。朱忠民从董其昌的笔墨中,上溯宋元,下达晚明、清初建立起自己强大的传统笔墨。熟读了经典,弄通了经典,如同俗话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透汤头歌诀,就能开方行医一样,朱忠民百千古画在胸,他可以慢条斯理,今天释放一下董北苑,明天演绎几笔吴仲圭。兴致好的话,他可以融巨然、郭熙于一炉,可以将它家的优长集中起来,分解后置于一个画面而不露痕迹,这就是师古的好处,师古得以通古,通古便可玩古,将传统放在掌中把玩,是何等的境界,有何等的乐趣,又有何等高尚而有学养的创作。说穿了这也是每个画家必备的修养,必须具有的功力,必不可少的造诣。我们看到朱忠民绵里裹针般的悄然无声便力透纸背的线条,看到他漆黑浑厚如西瓜子般的苔点,看到他淡荡滋润的轻墨渲染等等,诸如笔诸如墨的运用,既没有精心经营的刻意成分,又不见在古法后亦步亦趋的板滞,而有的则是无不如意,无不畅快,无不愉悦,无不尽兴的属于自己的笔墨节奏。继承传统是创新的必由之路,继承传统是让传统和现代作时间上的衔接。你有一百个进行创新的理由,却没有一个可以否定传统、不从传统中吸取养份的理由,朱忠民的绘画业绩有力地印证了这条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