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基本主张、真正内涵、实施要领 | 头条

2021年是我国开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20年。20年中,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课程实施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向“全面深化”阶段,尤其是印发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及一系列文件后,教学改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已往历次课程改革往往是在顶层设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制以及教材的编写上投入更多精力,而对于将这些文件课程或文本课程进一步转化为实践课程的关注、研究和推进则重视不够,因此,很难“跳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开幕,凄凄惨惨收场’的共同命运”。
2013年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更好地实现课程育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总结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百余位课程、学科领域的教育专家以及优秀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以边研究、边实验的行动策略,研发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以下简称“深度学习”项目),并于2017年先后推出了基本理论框架、实践模型以及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教学指南。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推进,项目组进一步深化研究,对“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等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型再做提炼,并适应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需要,组织研发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南。
目前,项目组已在全国设立了1个示范区和16个实验区,共计400余所学校、万余名教师(包括教研员)参与了实验研究。在此,笔者将项目研究中的重要理论成果及参与项目的心得体会进行梳理,以回应来自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共同关切。
“深度学习”究竟“深”在何处?
第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缺少儿童立场和学生视角,是我国教育实践中很值得重视的问题。“深度学习”致力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通过教师设计的引领性学习主题、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以及持续性的学习评价,吸引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不断生成成就感和效能感,进而达到为理想和热爱而学习的境界。
当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愿意接受并努力完成挑战性学习任务时,就从学习的“奴隶”转变为学习的主人,这时候的学习是自发的、无所谓“负担”状态的学习。当然,“深度学习”作为一个教学改进项目,教师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以学为主”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立场上更加重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本规律,教学内容应从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向回归社会生活,教学方式应从单向灌输转向师生双边互动、共同探究,教学应从无“趣”到有“趣”,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从被动变主动,真正回归“学习主体”角色,进而学会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学以致用。
第二,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追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应该说,“每一次都是飞跃,都带来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乃至考试评价的必然变化。这是课程目标变化所引发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课程目标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并没有带来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根本性调整。可以说,很多课堂的教学目标仍然停留在“双基”上,甚至还放弃了“技能”,直接窄化为“知识的掌握”,而能力培养、品格和价值观念被严重忽视,学生的学习自然是浅显、缺乏深刻性的。
“深度学习”项目致力于引导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国家各学科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学科素养目标”上,借助知识载体,通过设计“引领性学习主题”和“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让学生超越单纯的知识掌握,实现理解学科本质和独特思想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习目标。
第三,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加工。
已往的教学中,教学内容仅指向学科知识甚至是碎片化的学科知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陷入“知识的海洋”难以自拔。所以,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习负担重成为多年来教育领域最牵动人心的“顽瘴痼疾”。
“深度学习”项目立足于引导教师站在学科体系之上,选择本学科最为核心的知识内容,削枝强干并进行结构化处理。
在结构化过程中,既可以是把单一知识点转化为结构性知识,也可以是对学科核心知识与现实社会和科技最新发展成果的结构化,还可以是学科核心知识与学生经验的结构化,在此基础上确定“引领性学习主题”,师生共同对学科核心知识进行有深度、有宽度的加工,对学科核心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全面深入地体验学科本质,充分领悟学科的功能作用。
第四,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就教学设计而言,各要素之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和必然联系,不同的教学目标指向必然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有直接影响。
随着教学目标转向核心素养和教学内容核心性和结构化特点的凸显,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应该做出适应性调整,进而达到教学各要素间内在关联性的统一。
“深度学习”项目寄希望于教师在“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导引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引领性的学习主题”,设计以真实情境作依托、以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为目的的“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使学生从单纯的、封闭式的、缺乏挑战性的活动,走向复杂的、开放的、探索性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从个体学习走向师生、生生共同学习和合作交流,从简单记忆走向深度思考、学以致用,进而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section data-tools="135编辑器" data-id="2185" data-color="#80b135" data-custom="#80b135" data-darkmode-bgcolor-16148388257789="rgb(25, 25, 25)" data-darkmode-original-bgcolor-16148388257789="#fff|rgb(255, 255, 255)" data-style="max-width: 100%; letter-spacing: 0.544px; white-space: normal;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border:="" 0px="" none;=""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深度学习”项目实施有哪些基本要领?
“深度学习”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改革项目,有一定的实施难度。对于区域教研团队和学校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改革精神、教研文化以及组织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结合实践笔者认为,项目实施中做好以下工作尤为重要。
  • 要做好区域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构建

在区域范围内实施“深度学习”项目,需提前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营造教学改革的整体氛围,这是很多区域推进实验的基本经验。
例如:作为“深度学习”项目首个示范区的北京海淀区,以及作为16个项目实验区之一的广东广州市南沙区,其教学改革之所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均得益于他们在坚定教学改革信念的同时,在顶层设计和组织推进上下足功夫。概括而言,其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研判改革条件。相关人员要研判本区域教学改革的基础,明晰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和任务,预判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预设解决方案或策略。
(2)培植改革“种子”。设立一定数量的实验学校或实验基地,培养“种子学校”和“种子教师”,同时建立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梯队,形成传帮带机制和改革团队。
(3)持续培训研修。要有计划、持续性地组织系统培训和研修,进行常态化教研。定期组织实验学校开展项目推进经验和成果交流,引导学校取长补短。
(4)不让改革者“孤独”。组建专家指导队伍定期对实验学校进行过程性指导,解决教师教学改进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实验学校的教师积累优秀教学案例,发挥其在教学改进中的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5)定期开展过程性评估,对项目成果进行反思、总结、改进、提升。
对于实验学校而言,推进“深度学习”项目是对其课程领导力的检验。为此,起码应做到如下几点:
(1)在教师中做好动员宣传,共同描绘改革愿景,形成改革共识;
(2)选择本校若干优势学科进行项目实验,避免单科突进或单兵突进,要让教师在教学改革探索中结伴而行;
(3)充分关注教师在实验中的困难和问题,由校内教师团队研讨形成解决方案或求教校外专业力量支持问题解决;
(4)注重优秀教学案例的研讨积累,不断交流实验中的心得体会和方法策略,促进共同成长;
(5)注重与开展项目实验的兄弟校进行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 要让教师在项目参与中获得专业成长

“深度学习”项目考验教师已有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直接挑战教师的专业素养。参与项目研究与实验的教师,一方面需不断充实关于学生、学科课程以及教学的知识,充分认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相应的认知规律,把握学科本质、核心知识体系和独特的思想方法,准确理解教学的基本规律、设计方法,学会相应的组织方式,做到知行合一。
另一方面,教师应主动了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合拍、跟得上学生发展的内心丰富的人。此外,学校也需要通过一些机制和办法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其中较为有效的办法是让教师认同参与“深度学习”项目研究与实验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梳理教学改进的成果,提供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让教师体验身在其中的专业成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效能感。
  • 要让教研为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支撑

教研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最具中国特色的独特经验,是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的法宝,更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专业保障。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提升专业认知、形成专业智慧、解决教学难题、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
“深度学习”项目的实施更加考验教师对学生、课程、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解,更加需要教师较为专业化的教学实践。在此情况下,没有更具针对性、常态化的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作支撑,将无从解决“深度学习”项目带给教师在教学认知和实践上的挑战。
一位从2015年就开始参加“深度学习”项目的年轻教师表示,“'深度学习’彻底改变了我,将我引领进教学研究的大门”。可以说,很多教师的亲身经历都证明,教研是支持“深度学习”项目乃至所有教学改革项目的有效机制,“深度学习”项目也充分激发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热情,提升了其教学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 | 刘月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

来源 | 中小学管理(ID:zxxglmedia)

责编 | 沧月

排版 | Maggie

2594889720@qq.com
(0)

相关推荐

  • 杂志2016年栏目设置及稿件方向 参考论文

    专题 教育信息化时事.热点的及时.全面.深度报道. 对话 与教育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带头人的全面.深度对话,展现对话人的独特思想,探寻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刻理解. 专栏 业内人士对热点问题.现象的 ...

  • 深度学习的品质诉求及实施路径

    近年来,深度学习成为基础教育界的热词.那么,什么是深度学习?怎样达成深度学习?在通往高阶思维学习进程中,深度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定和要求,本文针对深度学习的内涵和要求.价值取向及实施路径,谈谈自己的理解和 ...

  • 小学语文学科推进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

    本文字数:2656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一.展露认知过程,照亮学习的思辨性 纵观目前小语课堂结构的现状,教师能有意识地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整体上看,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以"教&quo ...

  • 钟启泉:深度学习的内涵和设计——课堂转型的标识

    麦田里的守望者 亲子群星 - 致家长老师同学的一封信 深度学习就是这样一种用"别样的眼光"展开"唯一的真正的旅游"而产生"质的变化"的学习. ...

  • 钟启泉:深度学习的实施和挑战——课堂转型的标识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麦田里的守望者 亲子群星 - 致家长老师同学的一封信 守望 张静 - 守望 深度学习就是这样一种用"别样的眼光"展开"唯一的真正的旅游&quo ...

  • 专题讲座:深度学习的内涵解读及教学设计

    时间都去哪儿了 王铮亮 - 爱的自选   核心素养引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思维分析世界,语言表达世界 数学科普知识讲座:神奇的圆锥曲线(含PPT)

  • “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核心要素和落实策略

    作者丨王璐 胡卫平   来源丨思维智汇(swzhihui) 深度学习从何而来?   深度学习最早起源于布鲁姆的目标教学.1956年,布鲁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把认知领域分为知道. ...

  •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郭华副教授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多年来有着深度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 一.深度学习的意义 1.浅层学习 浅层学习指的是机械记忆.死记硬背.鹦鹉学舌和心不在 ...

  • 深度学习基本内涵的一些问题之理解(1)

    变革课堂,走向深度学习和深度教学,需要我们对深度学习基本内涵的一些重要问题形成正确的理解.以下是个人学习思考的一些所得(内容据钟启泉<深度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一书第二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