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热感是练功入门的钥匙
气功修炼中普遍出现的热感现象,并非幻觉或错觉,而是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真实反映。
红外热像仪测定,气功态下全身皮肤温度普遍升高,一般为2~3℃,局部可升高6~7℃,功后20~60分钟才逐渐降到功前水平。红外热象图显示,热感部位的红外幅射量明显增加,辐射值超过常人2~3倍以上。
现代医学认为,皮温的变化,主要决定于皮肤血管状态及皮肤血流量。经微循环观察仪和血流测速仪测定,气功态下,人体微血管开放数增多,微血管内血液瘀滞停聚状态减轻,血流速度加快,血液运行强度较平时提高两倍以上。
在气功状态下,肢体容积明显增加,经测定,最多者增加68ml,最少者增加1ml。气功气流图表明,在气功状态下,肢体的血流量平均可增加30%左右。肉眼可见练功者皮肤红润,耳及手背浅在血管扩张,手掌变厚。全身或局部微循环较大程度的改善,是气功热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气功的主要作用是改善人体的微循环,疏通患病部位闭塞的气血,从而对消除各种病理状态,恢复和增强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显著的作用。
热感是人体气血疏通的具体表现,热感到达的部位,能增强细胞的活性,自动纠正体内的各种病变。大多数慢性病和癌症患者,都与体内热能不足有关。特别是患病部位的热能严重不足,是疾病长期存在和恶化的主要原因。
热感是体内热能增加的表现,在气功状态下,人体的产热功能大大增强。
气功实践证明,热感对各种慢性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许多疾病随着患病部位出现明显的热感而消失。
据现代生理学研究,呼吸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十分密切,呼吸状态能明显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通过改变呼吸状态,能有效地达到改变人体微循环的目的。笔者根据古代气功史料中有关闭息的许多论述并通过实践,认为闭息是产生热感的有效方法。
闭息时,口鼻呼吸频率降低,新陈代谢减慢,耗氧量减少,血液中的氧浓度升高,粘度下降,血流加快。呼吸频率降低,能很快消除紧张,使全身高度放松。
研究资料表明,人体肌肉组织及内脏器官高度放松后,血管外周压力下降,血管舒张,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可增加15~16倍。此外,在闭息状态下,体内压力增高,刺激神经末梢,促使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大。因此,在闭息状态下,全身微循环能迅速得到改善,全身较快出现明显的热感,有效地疏通患病部位长久闭塞的气血。
闭息的方法十分简单:
缓慢、轻微的吸气之后,不要马上呼气,处于不呼不吸的闭息状态,感到憋气时,慢慢将气呼出,呼毕复闭,待闭不住时,再缓慢、轻微地吸气,周而复始。
开始时,闭息时间不要延长太久,逐步延长闭息的时间。呼气和吸气时不要用力。一般人很容易做到从每分钟呼吸16~18次,减少到每分钟呼吸7~8次,绝大多数人在短期内可自然达到每分钟呼吸3~5次而不感到憋气的内呼吸状态。此时,全身会出现明显的热感。
收功时,首先使呼吸渐渐恢复到平时的状态,双手搓热,摩面,并从上到下轻轻拍打全身一遍。
热感是气功修炼中的重要生理现象,在治病强身方面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古代练功家认为,修炼气功时要达到“体透微汗”的程度,即真正达到疏通气血的目的,才会有明显的治病效果。
许多人练功效果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练功中未出现明显的热感。热感是气功修炼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功力、功法的主要标志。
对于身体虚弱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疑难病和癌症的人来说,加强气功修炼中的热感,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治病强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