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不见的森林》

《看不见的森林》是一本关于科学与自然的随笔。作者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自己观察美国田纳西州南方大学里的一处老龄树林所见、所想。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评价的那样:哈斯凯尔带领读者进入一种介于科学与诗歌之间的新的自然文学流派。在这种风格下,不可见之物显露原形,微小的事物变成宏大的事物,生命的复杂与美得到了更清晰的展现。

看完这本书,收获很多,简单梳理如下:

一、了解了很多知识

每一则的随笔中,作者都围绕一种事物,地衣、苔藓、蝾螈、蜗牛、花朵、种子……展开细致的观察,对它的前世今生,它的生存、它的繁殖进行仔细的讲解。

成年的铁线虫是寄生在蟋蟀体内,并能释放一种化学成分控制蟋蟀的大脑。毛毛虫的唯一使命就是吃树叶,它是姬蜂的宿主。姬蜂在它的身体里心安理得地啃食着毛毛虫的内脏,而毛毛虫继续啃食并消化叶片,坚忍地生活着,即便生命已经从内部被偷走。毛毛虫的天敌也不仅仅是鸟,蚂蚁也是它的天敌。

蚊子的口针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根轴,实际却是由好几件工具裹在一起的:两根尖锐的刺血针有助于划开皮肤,为唾液管和麦秆一样的食道打开通路;唾液管中渗透出防止血液凝结的化学物质,也正是这种化学物质引起我们的痒痛。我们每年遭到蚊子数百万次的叮咬,都是蚊子母亲在为生产做准备。所以女士们不要嫉妒,咬你老公的蚊子真的就是母蚊子;当然,咬你自己的蚊子也是母蚊子。

……

二、学到了表现这类知识的一些手法

1.白描

在描述生物学知识时,作者大量采用精准的语言白描。

“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时,就会钻进肉质的胚珠中。这时,花粉管释放出里面的两颗精子细胞。一个精子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形成胚胎,另一个精子细胞则与来自另两个微小植物细胞的DNA相结合,形成一个具有三倍体DNA的大细胞。这个三倍体细胞分裂并增殖,变成封闭的种子内部储备养分的区域。小麦粉和玉米粉,便是由此类储备的养分而来。

像这样的描述,每一则随笔中都可以读到。

缺乏刺毛和化学毒素的毛虫都是伪装高手,它们模拟鸟粪、枯死的叶片和树枝、小蛇,或是有毒的蝾螈。自然选择在塑造这些动物时采用一种精妙的手法,对拟态树枝的毛虫予以叶芽状的结构,让拟态蛇的毛虫幼虫头顶长出以假乱真的眼睛,并在拟态树叶的毛虫体表添加小水滴纹饰。

2.拟人化

作者坐在林中的石头上,一只飞蛾来造访,飞蛾贪婪地吮吸着作者的汗液。当作者想要离开时,他这样写到“我只能费力地掰开它攀附在我皮肤上不放的腿,落荒而逃“。按照我们的思维,该落荒而逃的该是飞蛾吧!可是,在作者的眼中,这里的一切,包括蹦弹在空气中的孢子都是值得尊重的,他本着不打扰的原则,静静地关注。所以才有了“这只蝾螈是小鱼中的鳄鱼,而盯视着它的,是一头眼睛近视的鲸鱼”这样的表达。

人类很多时候都是骄傲自大的,越是这样的时候,我们越是忘记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引起水波的震荡,将人类欲望产生的结果传递到世界中。”也许,会找到一个边缘,就此停止;也许会永远波动下去,飘过蚊子、病毒、人类,甚至到达更远。

3.多与熟知的事物类比

书中蕴含着太多的知识,会让人觉得书的枯燥。即便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尽可能地让语言更加吸引人;一些让普通读者难以费解的现象还是会阻碍继续往下读。不用担心,作者想到了这一点,把这些现象与生活中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

“树木的输水系统极其高效。他们不用费劲,只需听任太阳的力量牵引着水分在树干中流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我们也许还是无法想象。作者说:如果人类要设计出机械装置来将几百加仑的水从树根部位提到冠层高度,森林里将是一片刺耳的水泵声,充满呛人的柴油味,或是到处拉着电线。演化的经济过于紧张拮据,断然不会允许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因此,水分在树木中的运行时轻而易举悄然进行的。读到这里,我明白了这样的高效是一种怎样的高效,不得不感叹自然的魔力。

“苔藓似乎已经消除了重力作用,用魔力召唤水液像蛇一样向上蜿蜒。这是一个弯月形态的世界,水的舌头沿着玻璃杯的杯壁向上延伸。苔藓上遍布玻璃边,这种结构能将水分系过来,拘囿在苔藓错综复杂的中心部位。”是不是边读这些句子,脑海中已经浮现出相应的画面,从而轻松理解了水珠在苔藓上为什么能向上走呢?

三、接受了敬畏自然的洗礼

看这本书的时间很特殊。因为新冠病毒的肆虐,所以全民宅家。这样的日子里,读这本书,越发感觉到人类的渺小和人类的自负。因为知道,所以安全。可是,自然中还有很多很多是我们不知道的。这次新冠病毒的爆发,就是人类的渺小和自负的结合的结晶。我们对它不了解,想当然地就以为我们可以掌控,甚至不屑于去了解它。到后来,我们才发现“病毒带给我们的新闻价值,并不在乎它实际带给我们的威胁有多大,而在于它的新颖性,它对攻击目标的不加选择,以及我们在预测病毒是否会发展成更大威胁时所表现出的无能。”这一次,我们用血淋淋的现实接受了这样的理念。

从根本上来说,人类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医务工作者在这方面认识比较深刻,哪怕他们是人类坚实的盾牌,尤其是这个时候。可是,在大多数人看来,人类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次又一次创造出奇迹,人类就是地球的主宰。可是近年来频发的灾难性事件,是自然一次又一次在向人类宣告:世界并不以人类为中心。自然的中心是随机的,人类无权决定他的位置。这是值得人类敬畏的!

正如作者所说:通过观察森林,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确是这样,人类的欲求无度,都会传递到自然之中,自然的反馈也会传达到每一个个体,没有幸运者。

(0)

相关推荐

  • 怎样让你的孩子从团队竞争中脱颖而出?| 视频故事001

    这是雷森妈妈此前在原始峡谷中溯溪时偶然拍摄到的画面,一群小毛虫井然有序地排成一列纵队蠕动着前进,不远处似乎有一只领头虫正在返回接应它们,可谁知,它们遇上了人类世界的突然袭击-- 这段视频让雷森妈妈很有 ...

  • 读《与朱元思书》

    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诵唐诗,算是跟古人开始亲近.到了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才真正接触到古汉语.迄今我非常感激我的中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冯更生先生,中学六年跟随老师学习,做了六年语文课代表,中学课本上的所有 ...

  • 特辑“阳阳读《古文》” 《与朱元思书》

    继"乐乐诵<道德经>""倬汉诵<大学><中庸>""小乐诵<大学>"之后,第四位小盐粒儿赵俊阳 ...

  •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与朱元思书》表格式导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阅读课时1主备:主讲:课题<与朱元思书>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 ...

  • 「愙斋书法」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 ...

  • ​【名品赏析】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 ...

  • 朱元思书

    朱元思书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原文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 ...

  • 【书画欣赏】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9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 ...

  • 与朱元思书 诗意 赏析 朗读

    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