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期诗评专栏:心灵开出的花朵
编者语: 都说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在这几首诗里得以体现;没有浓艳的涂抹和卖弄的喧哗,平实的语言,娓娓轻诉。诗为心声,真诚尤为重要。(夏明)
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浅析李传英老師的《空白格》
陈悦亮(吉林)
空白格
李传英(山东)
刻意站起来,走出去
削尖脑袋挤进来的风
挨挨挤挤钻进来的雪花
展开了彼此的来意
长剑挡住的画外之音
转个弯儿
落到疯长的青草,青草之上
寂静的露珠
直到回来的人
洋洋洒洒种下整个春天的种子
直到荒芜了一个冬天的泥土
长出全新的自己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夏之卷【艺术思维】
这一期《齐鲁文学》“艺术思维”栏目的题目是“空白格”。在意象选择时,我也曾想到过天地。然而,大地何其苍茫,天空又何其寥廓。虽然气势磅礴,但对我来说,确属于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了。我鼓足勇气,搜肠刮肚,但偌大的空格,还是让我感到无法驾驭,最后只能感概“臣妾做不到”,但李老师做到了。
初读李老师的《空白格》,走马观花,懵懵懂懂,朦胧中仿佛似嘲似讽,犹未可知。虽心中略有烦躁,但觉氤氲诗句间似有些不同凡响之处。
再读一遍,虽不能说茅塞顿开,确自以为明朗了许多。
阡陌纵横的广阔田野,就是农人辛勤劳作的空白格。雪雨风霜与大自然的万物相生相伴,虽司空见惯,不是主角,但它们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杂草总想反客为主,不请自来,它们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在人类没有发明除草剂之前,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无奈之下,千百年来人们望草兴叹,只能靠“锄禾日当午”靠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了。
第三段,主角终于“洋洋洒洒”登台亮相。春耕、夏长、秋收、冬藏,在四季轮回中不断重复旿天的故事,最后“长成全新的自己”。
纵观全诗,立意幽玄,大气豪迈。空格之上,风云变幻,斗转星移。虽然只有短短的三段十二行,但诗句却不乏跳跃性、显著性、超常性。也不乏简约、留白、含蓄的特点。是一篇值得我们称道学习的佳作。
个人拙见,第三段的语句似乎弱了点。农人耕种,毕竟是件认真、辛劳的事情,不会太潇洒。用了“洋洋洒洒”是否会表达诗人的浪漫情怀,值得商榷。也正是通过这一句,我又觉得作者的本意像是写我们作诗、选诗。果真如此,那就是另一种意境了。另外,“荒芜”一词,也觉用的不妥。有理由认为它和“洋洋洒洒”有关联,二者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辽阔的北方,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漫长的隆冬不仅冻死了害虫,土地得以休养生息,才会有来年的稻谷飘香。好在不管写什么,最后一句的“长成自己”确是点睛之笔。也许诗歌的魅力正是来源于这种像云、像雨、又像风的不确定性。所谓的“人贵直,文贵曲”。
在此之前,也曾多次拜读过李老师的数篇大作,从中受益匪浅,借此机会也该说声谢谢!给水平高于自已的老师写诗评,也是心怀忐忑,犹豫再三。怕水平不足,曲解了作者本意,或存一孔之见,让人贻笑大方。自己的“空白格”落选了,却在这里言之凿凿,对他人的作品指手画脚、评头品足,想来总觉有点尴尬、滑稽。但最终还是在激动中、冲动下完成了这篇浅析——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
陈悦亮:吉林省蛟河市人。诗歌发表在《青岛诗畔》《华南诗刊》在“华南杯”全国诗歌大赛中获优秀奖。诗观:诗,不一定都要写得云山雾罩。
养一朵花,在内心开放
夏明(浙江)
在旅途上读到木鱼老师贴在群里的《养花记》心有感触,似乎我也是那个“养花”人,感同身受,不免唏嘘起来。下午完善了当时写下的几行怜悯、宽恕和认同的俗句,留言群里,算作诗评。
◆养花记
李佩文(江西)
说实在的,我并不是养花人
除了浇水、剪黄叶,其他什么都不懂不会
一个连女人和家庭都养不好的男人
其实是不配养花种草的
这些年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
不仅仅是打发时光和点缀生活
更多的是因为她们蓬勃的绿
她们嫩芽的黄
她们花开得艳
她们枯枯荣荣的韧
带给我生命的启迪和撞击
我是一个注重生命细节又极自卑的人
任何些微变化都会牵扯我敏感神经
而这些花卉生命表象所呈现的生机活力
以及她们对生活的极其简朴和满足
让我哪怕处在人生低谷甚至怀疑人生时
都对生活生命葆有那么一枝一叶的
希冀、期许、不舍和崇敬
选自夏之卷|新诗人:从第一个芽苞开始 雨早就洗净尘埃
这是一首简单的诗。指向明确,不枝不蔓,浅显易懂。
无可奈何的低言,像相对近坐的细语,又似幽夜里映月的二胡丝弦传来,带着忧郁里的哀愁,但又哀而不怨,愁而不怅。因为有“极其简朴和满足”的思想,故能坦然面向,“那怕处在人生低谷甚至怀疑人生时”也深怀对生活的希冀和热爱,葆有对岁月的感恩与不舍。
虽是个体的经历体验,却具有广泛性的写意。缺失、纠结、悲苦、希望的过程,勾勒出直面生活的艰辛,和不放弃不抛弃的人生态度。毋庸讳言,这是一种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存在,像极了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谁的人生不挣扎、不尴尬?看你怎样对待和理解。
“除了浇水、剪黄叶,其他什么都不懂不会”,轻描淡写的无助里有似乎平静的、渺小的不甘,还有自责、焦虑和沉重的情绪。何以解忧?不是杜康,而是“她们枯枯荣荣的韧”“启迪和撞击”着诗人,在“蓬勃的绿”“嫩芽的黄”“花开的艳”里释怀。
养一朵花,在内心开放,做一个园丁,和春天在一起。谁的心中没有一个梦?可哪有那么多灿烂星空!让思索、坚持和向往忘却所有的痛。柔软的心为幽幽一缕香戚戚,回味细小与平凡的感动,自我审视,悲悯之外的更多要义。
不可否认,诗来自于生活;给心灵浇水、剪去思想的黄叶是生活也是诗。这或许是诗人日常生活的呈现,何尝又不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叹喟和写实。所谓心灵就是形而上之的精神,卑微因了情感的寄托而显得高贵。如果深入细究,是有批判性的,藏在不得不有的积极和达观里。
都说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在这首诗里得以体现;没有浓艳的涂抹和卖弄的喧哗,平实的语言,似是自言自语,娓娓轻诉。诗为心声,真诚尤为重要,也在这首诗里得以体现。
我被“一个注重生命细节又极自卑的人”的质朴、真实,轻轻地打动了。无论如何,作者是个“养花人”;当然,“花”也在养他。
夏明:籍贯浙江,资深广告人。曾获上海市民诗歌节诗歌创作“一等奖”、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铜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文学创作大赛诗歌创作奖“银奖”等。偶有作品见诸《中国铁路文艺》《青年文学》《中华文学》《上海散文》《散文诗世界》《星星诗刊》等国内外报刊,收录选本、年选等。
“另一个维度”的母亲
洪少云(安徽)
天亮之前
作者:付丽萍
很久没关注黑暗了,我过着幸福的日子
如果此时有人来,我一定指给他看
堂屋门前的燕子窝里
燕子妈妈飞出去觅食时,我的母亲
也正好起床
取回水,取回柴火。为全家人准备一天的食物
一个女性,一位母亲,在天没亮的时候
就已经开始布置──
如何让生活开出花,结出果
并尽量完整
选自特约诗人 ◆ 付丽萍:我的仰视,来自一种鸟发出的清脆
这是首关于母亲关于奉献的诗,母爱伟大,但写出来却不容易,而写好母爱的诗大都是从细微之处入手,以小搏大,当然这一切需要基于诗人本身深沉的情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首诗做到了这点。
《天亮之前》这首诗的第一句很重要,除了引导下文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需要读完全诗再品。2、3节以燕子妈妈入手,类比母亲,为燕子窝里小燕子们和一家儿女的付出,在天亮之前的付出,母亲,一个女性,“女性”在前,但母亲已然忘了自己首先是个女性,取水取柴火,生火造饭。最后一节升华主旨,点明母亲无私奉献的缘由——让生活开花结果,“并尽量完整”此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在日复一日里依然保持的责任心和爱心。此时我们回头看第一句,母亲明显也懂得,起早摸黑最真实的理由:让自己的孩子(诗人)幸福,让他们不用“长久关注黑暗”。母爱在黑暗中开花,让儿女在光亮中结累累硕果。
诗人的另一首《月亮一直醒着》也是写黑暗中的母爱的,显然诗人的母亲同我们大部分人的母亲一样伟大。但很多时候,我们醒在天亮之后,像诗人一样“很久没关注黑暗了”,对黑暗中摸摸索索的母亲不曾关注。感谢诗人,让我们的目光投向“另一个维度”的母亲,以及那些与母亲一样的无私奉献者们。
洪少云,安徽庐江人,诗歌爱好者,喜欢互联网朋友圈自娱自乐。诗观:诗即树洞。
本期主持:张全枝,现任齐鲁福建文学社诗评编辑。
本期编审:连方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