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下棋赢了乾隆,乾隆大怒:不怕朕砍了你?刘墉的回答堪称经典

自古以来,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就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最高权力的掌控者。因为皇帝们的性格怪异,视人命如草芥。因此,若是为皇帝工作的那些大臣说错一句话或者做错一件事,轻则被免官,重则被处死。

在中国历史上因为不小心惹怒了皇帝而被处死的大臣非常的多了,因此历朝历代的臣子在皇帝面前行事都要谨慎,小心翼翼的,生怕出现差错。并且都要顺着皇帝的想法来做事,这样才会让皇帝高兴,才不会因为惹怒皇帝而被砍头。

但是在清朝曾有一名官员,此官员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刘墉,他在下棋的时候就没有顾及皇帝的脸面,将乾隆帝给赢了,因此就引来了乾隆的大怒,并且扬言说“这样让朕没有脸面,不怕朕杀了你吗?”,而刘墉却镇定自若的解释了原因,并且这个原因到现在都非常的经典。

可能我们都非常好奇,刘墉到底回答了什么经典的话,不仅让乾隆帝没有杀他,还对此回答非常的欣喜。

触犯威严,巧妙化解

下棋虽然说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当你完全融入到这个棋盘中,每一颗棋子就仿佛是你的血肉。因此下棋人都会把下棋的输赢看的非常重要,赢的人当然是喜上眉梢,乐此不疲。但是如果是输的人,那就会内心感觉十分不快。

刘墉和乾隆都是下棋爱好者,因此二人经常在一起下棋交流。乾隆为什么会如此钟爱和刘墉下棋呢?因为刘墉是和天子在下棋,所以经常会有所保留,甚至会故意留出破绽,让乾隆去发现自己的破绽,从而将自己打败,因此胜利的乾隆便会十分开心,因此也经常拉着刘墉下棋。

但是,并不是每次留破绽乾隆都能发现,刘墉也会有失算的时候。在又一次刘墉和乾隆下棋过程中,刘墉就故意露出破绽等着让乾隆发现,但是乾隆不仅没有发现,还误打误撞的给刘墉创造了赢的机会,刘墉虽然小心翼翼的,但是还是失手赢了这盘棋。

乾隆当时就怒不可遏,当场把棋盘掀了,刘墉顿时吓坏,跪地赔罪。乾隆气急败坏的问刘墉:“你这么驳朕的面子,让朕情何以堪,就不怕朕降罪于你,将你杀了吗”。刘墉也是吓坏了,跪地赔罪,并和乾隆解释,虽然这种场面非常激烈,但是刘墉却镇定自若。

在《清史稿》中曾记载刘墉的解释:“我的棋艺和皇上您的棋艺有着天壤之别,臣这次只不过是侥幸赢了皇上您一局。臣目光浅显,眼中只有这盘棋,不像皇上您目光远大,眼中看到的是这万里河山,因此想必皇上您不会和臣计较这次的输赢的。”

乾隆帝听到刘墉这样夸赞自己,顿时怒气全无,转而高兴的不再对刘墉进行追究,还对他进行了提拔赏赐。刘墉的这段回答可以说非常的经典,因此这段回答也一直被人们传颂。刘墉为什么能够回答出如此完美的话,这就和他一生的经历与才华有关了。

经历坎坷,做官之路磨练自己

刘墉的老家就在山东,这里在清朝年间经常闹灾,因此刘墉也是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若想摆脱这种困境,只能去选择做官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幸运的是刘墉家中祖父、父亲都曾为大学士,因此刘墉可以说有着良好的家庭气氛。

因此刘墉也被家中寄予厚望,早早的接受学习,刘墉在读书方面也是非常有天赋的,诗词对句出口成章。因此刘墉的考取功名之路是非常轻松的,在刚刚入朝为官的几年,仕途一帆风顺,官职也步步高升。

每个人的仕途不可能是一直这样顺利下去的,后来因为父亲的失职,一家人受到了牵连,刘墉也被贬官。很多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突然遭遇困难,可能会倍受打击,一蹶不振。但是刘墉却是卧薪尝胆,打算卷土重来。

在《清史通俗演义》上记载刘墉在自己被降官的那个职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以身作则帮助百姓做事,为百姓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因此刘墉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有着这样清正廉明,严于律己的臣子,皇帝自然非常高兴。于是刘墉也是得到了皇帝的重视,并且还是同时得到了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重视。

多才多艺,才华出众

刘墉可不是像电视剧上的那个“刘罗锅”形象,刘墉有着极高的文采。尤其精通书法,书法功力深厚,字体俊美,深得世人喜爱。在《清史稿》中记载刘墉的书法是“文清书法,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推为一代书家之冠”。

刘墉的诗词也是出口成章的,对句张口就来,这和他平时博览群书有着莫大关系。曾经和珅曾取笑刘墉驼背似罗锅,刘墉也因此立刻写了一首诗送给和珅,看到诗的内容,顿时让和珅无地自容。刘墉可以立刻写诗,可见他的诗词水平也是非常高的。

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刘墉的棋艺了,而且刘墉棋艺也是非常高超的。也正是因为乾隆知道他有此技能,所以才会找他同自己下棋,而且当乾隆看着有如此高超棋艺的刘墉输给自己,自己心里非常高兴,所以乾隆也是非常愿意和他下棋。可是他不知这样更能显出刘墉棋艺高超,可以控制棋局的输赢。

小结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有着“伴君如伴虎”的说法,稍不注意就会触犯皇帝将自己处死,而刘墉却是不慌不忙,凭着自己优秀的口才以及极高的才华化险为夷,得到乾隆帝的喜爱。

刘墉对乾隆说的那句话非常的经典,不止是在当时可以免刘墉一死,就算是放到现在,我们也可以用此话来缓解和领导之间的矛盾,由此可见,这段话对世人影响很深刻,可以流传到现在。

参考:《清史稿》

《清史通俗演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