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化与主旋律:从《反贪风暴》系列电影说起
香港电影《反贪风暴4》上映20天,票房收入7.58亿元,创造了这个系列电影的票房纪录。从2014年开始,由古天乐主演的反映廉政公署惩治贪污贿赂行动的4部《反贪风暴》,总票房已经超过15亿元。在香港电影日益走低的大环境下,《反贪风暴》的成功值得借鉴。
警匪片的新套路
坦率地说,《反贪风暴》就是典型的香港警匪片模式,无非是把警察换成了廉署官员而已。警匪片是现代娱乐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香港电影在这方面颇有建树,形成了成熟的警匪片模式,拍出过《无间道》《喋血双雄》《英雄本色》等经典作品。连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都要改编《无间道》,并藉此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奖。
警匪片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原因是两条:悬疑和火爆。警察与罪犯之间的斗智斗勇,令警匪片充满悬念,引人入胜。警察的追击与罪犯的逃亡之间引发的火爆动作场景,则使警匪片充满刺激,令人血脉贲张。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警匪片也开始走下坡路,在悬疑和动作两方面都鲜少新意,难以吸引观众。于是,迎合全世界范围的反腐败热潮,廉政公署成了香港电影人的一个新选择。
廉政公署成立于1974年,以其独立于政府行政机关,只对港督(后来是特首)一人负责的独特机制闻名世界。短短几年时间,香港廉署即在惩治贪污贿赂方面取得卓越成效,一举将黑社会与腐败现象盛行的的香港整肃成居于世界前列的政治清明地区。如今国内的监察委员会机制,事实上就模仿了廉政公署,集行政监察权和刑事侦查权于一身。
廉署成立40多年来,以雷霆之势,查处了无数贪污贿赂大案。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警察与罪犯之间的斗争。这些案例,足够令香港电影界取材,拍出警匪片的升级版。党的十八大以后,内陆的反腐败斗争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反贪风暴》又将视点扩大到内陆,从第3部开始,浓墨重彩描述廉署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的合作,使反贪的眼界更深更广。
这些创作题材上的拓展,是4部《反贪风暴》得以热映的第一个原因。
娱乐片的老规矩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娱乐电影产出地之一,仅次于美国好莱坞。几十年的发展,令香港的娱乐电影日臻成熟,几至炉火纯青的地步。遵守这些老规矩,是影片质量和票房的重要保证。
首先的规矩是明星当道。娱乐电影就是明星电影,《反贪风暴》也不例外。香港影星古天乐无疑就是《反贪风暴》的灵魂。他饰演的廉署官员陆志廉,代表正义、阳光、智慧和力量。从《反贪风暴3》开始出现的郑嘉颖饰演的廉署官员程德明,则代表着法治的权威与严肃和廉署官员的忠诚与勇敢。反面人物亦然,如第1部里的王敏德,第2部里的周渝民,第3里的栢天男,第四部里的林峰,既有成名已久的影星,也有初出茅庐的流量明星,满足了各类观众的需求。
其次的规矩是剧情抓人。廉署查处的是贪污贿赂案件,不同于警署的性质,不是打黑就是杀人抢劫。所以,廉署题材的电影,自有其吸引观众的新颖一面。但是,剧情的流畅,悬念的设置,要求都是一样的。4部《反贪风暴》涉及的都是过去警匪片鲜少涉及的内容。第一部反映房地产、基金和警界黑幕,第二部反映马会、赌球黑幕,第三部反映洗钱黑幕,第四部则反映监狱黑幕。不同的内容,同样的紧张、刺激。
再次的规矩是人物生动。4部《反贪风暴》中,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无不活灵活现,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举两个例子:《反贪风暴4》里的阿禄是一个以监狱为家的小角色,他的经典语录“坐牢一个月连房租带吃饭能省将近一万块港币,这才是香港青年应该为之奋斗的出路”,道出了香港人面对高房价的无奈。在死亡威胁面前,他绝不出卖朋友,又显示他的忠诚、勇敢。《反贪风暴2》和《反贪风暴3》里的高级督察刘保强,则是个亦正亦邪的警察,他虽嗜酒贪赌,却依旧心存正义和善良,终于和陆志廉一起赢得和黑势力斗争的胜利。
还值得一说的是,续集电影的老规矩在《反贪风暴》中也用得非常纯熟。比如第1部中的贪贿警官黄文彬在第4部里又出现在监狱,与卧底的陆志廉再演对手戏。第2部中的重案组督察刘保强,到第3部升级为联合财富情报组总督察,继续警廉合作。廉署官员程德明也从第3部的L组调查主任升级到第4部的廉署首席调查主任。这些情节的延续和发展,把4部电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吸引观众一部一部看下去。这种好莱坞擅长的粉丝电影规矩《反贪风暴》玩得很溜。
4部《反贪风暴》里,还有好多好多把娱乐电影老规矩用得炉火纯青的例子,就不一一例举了。这些老规矩的新运用,使《反贪风暴》成为一部成功的好看的娱乐电影。
主旋律的好做法
说句实在话,《反贪风暴》就是宣传香港清廉政治的主旋律电影。只不过,它是用娱乐电影的方式来进行我们所熟知的主旋律宣传的。
纵观4部《反贪风暴》,我们可以看到,影片所涉及的内容,都来自于香港的现实,但都被高度浓缩,高度娱乐化了。我们既可以说它是真实的,因为它确实来自于现实,又可以说它是虚构的,因为确实没有具体的生活原型。所以,看《反贪风暴》不妨带着娱乐的心态,因为它就是一部电影而已。同时,也可以从中了解香港的政治形态和廉政公署的运行情况。这就是主旋律电影应该具有的最佳状态。
我们曾经看过很多主旋律电影,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只有主旋律,而没有了电影。所谓“主旋律电影”,当然应该是主旋律和电影的有机融合。如果只有主旋律的口号,而没有电影化的讲述,那就难以吸引观众,难以收到宣传的效果。
我虽然不熟悉廉署,但却熟悉反贪局,深知反贪局和刑警队之间的区别。假如照搬反贪局真实的办案,恐怕没有人会感兴趣。反过来,假如你以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就是反贪局的全部真实面目,那也未免荒唐。电影是电影,生活是生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电影中的廉署和真实生活中的廉署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那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形象。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的主旋律电影不妨向《反贪风暴》学习,不拘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拍得更加电影化、娱乐化,更加好看些,好玩些。
本文发表于2019年4月24日《法治周末》第12版,发表时题为“《反贪风暴》系列电影:主旋律的演绎之道”,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