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复发问中启人深思 |《重拾绿水青山》王嘉琪

擂台作品

重拾绿水青山
山东招远郭家埠学校初四(2)班 王嘉琪
予你一座金山银山,还我一座绿水青山。【题记概括文章思想,突出“绿水青山”的价值】
——题记
曾几何时,风自由地飘过山谷,白云悠悠地飘过我的家乡,这碧水青山一片绿意盎然……
樱桃红了,芭蕉绿了,岁月老了,光明走了。不即岁月的悄然,伤痕早己爬满全身,不等扰泪,又增一痕……【运用简短句式构成排比,表现环境变化及心中忧思】
你可还见过河底的青苔?许久,不曾见过清澈的河底,有几处浅浅的绿意,“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般景象也只有诗文中才能品读。远观两岸,没了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没了追逐打闹的孩童,没了自由摆尾的鱼儿……【失去了清澈流淌的河水——今昔对比中,表现出对环境恶化的深深的遗憾】
你可还闻过森林的空气?许久,不曾见过矗立的群山因植满绿树,而呈现出一片青翠,“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这般优美恬雅也只能去书中寻找,没了清晨淡雅的雾,没了清风为伴的林荫小道,没了空中疾行的鸟影,没了悦耳清心的鸟语……取而代之有了毫无生气的假山假水,有了花里胡哨的人工假湖,有苍绿无趣的人造树,有了全无花香的花坛,有了漫天飞舞的“白蝴蝶”……【失去了绿树成荫的环境一—“没……”与“有……”对比鲜明,叩击读者心扉】
你可还数过夜空的繁星?许久,不曾躺在空旷的草坪上,伴凉风习习,数繁星点点。“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这翻幽静安逸似也只有梦中才有。没了叫不出名字的繁星,没了微风的轻抚,没了友人闲谈的话言,没了圆日洒下的银辉,亦瞧不见那河汉浅浅,星辰清秀,安静如斯,寂静如斯……【失去了人与自然的温馨交流——夜景描述形象、生动】
莫非你不怀念那绿水青山?不怀念那清澈池塘?不怀念那繁星点点?
莫非你不惧那泥石流?不惧那洪涝水?不惧那沙尘暴?
莫非你不怕那突如其来的疫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何不挽手,重拾绿水青山?
【八个“问”句,一个“叹”句, 连连反问,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把感情推向高潮】
(指导教师 冯绍杰)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抒情散文。小作者情动于衷,有感而发,面对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现实,真诚地期待绿水青山美好环境,充分展现出小作者的社会责任意识。题目“重拾绿水青山”简洁明了,直接表明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主体三个段落,运用基本相同的表现思路,构成表现形式的整齐美。每段首句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引用古代诗文名句唤起人们对昔日美景的回忆,用“没了……”的一系列排比句式,增强语势,感慨昔日的美景不在。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将昔日优美的环境与眼下环境的恶化、生态的破坏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一篇不足700字的文章,却写得如此情真意切,扣人心扉,让人称道。
写法借鉴:在反复发问中启人深思。为了引起读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文章主体三段首句都运用设问句提出问题,唤起读者对过去美好环境的回忆,然后再将现实环境问题与之形成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冲击。结尾部分用了大量反问句,三个“莫非你不怀念……”回应前文内容,进一步激发读者对昔日美好环境的怀恋之情;再用三个“莫非你不惧那……”,把环境遭破坏的恶果推到读者面前;最后再用“何不挽手,重拾绿水青山”呼应文题,强化中心。较之叙述语气,问句更能形成语言表达的波澜,增强语势,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震撼读者的心灵。
文章提升建议:形式服从内容,表现手法的运用要恰到好处。本文结尾部分用了八个问句,显得有些繁复,“过犹不及”,可以压缩至三五个。

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

文体不限

常规体、书信体、日记体、微信体

形式不拘

原文+点评

点评者是教师、作家

欢迎各学校、培训机构以及个人

不吝赐稿,踊跃点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