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法四种

   一《修昆仑证验》揉法
修昆仑证验》相传为清天休子书。此书主要记录了两个内容,一个是“伏天晒背”(详细见拙文:伏天晒背,得天阳也),另一个内容是揉“夹车”养生功。
前者称“晒法”,是一种补法,补天阳,阳气入体,祛邪湿。
后者为揉法,是一种通法,得阴精,阴精化气,通经络。
揉法操作非常简单,按摩面部即可。
主要是按摩下颌骨,其次为颧骨。
下颌骨书中称之为“夹车”,此非单指针灸学所谓的颊车穴(下颌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约一横指处),而是整个下颌骨。
《修昆仑证验》一书中有明确指出,“夹车,耳门下之钩骨也”。
至于为何要常按摩此处,我参考了很多书,得出一个结论,夹车,算是一个经络枢纽。
《修昆仑证验·揉积论》开篇阐述了相关病理。
天休子指出“人身皮里膜内,必有津液滋润其间,乃气血之所生也。及气血因感伤而停止,则津液变涎沫以凝结,气血可以复通,凝结不能再解,浅孳暗长,无减有增,此积之锁由成也”。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通俗地讲,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则形成积滞。积滞何也?
“以其坚如石,流如沙,体其质似皆小水泡也”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结节与条索”,实际上是肌肉与毛细血管断裂以后,得不到疏通,而形成的微组织的纤维化。
“泡轻而浮,先气而行,周流四肢、百窍,气可转回,而小泡淤停粘着,日积日多成条成块,凡有孔隙窒塞而百病生毅”
这个泡沫的说法,非常形象,可以理解为气的载体。如同装满气体的气球。气体可以在世界随处流动,但是气球在某些条件下,会被凝滞。
“非但气血结尾所夺,即部位以为所侵,空窍塞满,百病丛生,人反无以自完矣,养痈成患”。
养痈为患,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具体原理,就在这里。
积滞所称,则掠夺气血,侵占部位,使得人体出现气血不足及局部增生、变形等本虚标实之病症,皮紧、面鼓、项粗、腮缩等皆是,“再当要害之地,手足则麻木瘫痪;颈项则瘰疬、噎嗝;口舌则瘖哑、歪斜;耳目则聋聩、糊涂,此急不待时者也”。
此外,此病随年岁渐长而加重,“人生幼稚无积,积生则绝。少年气血旺,积不能生,壮年气血更旺,嗜欲开,难免积,随长随消。中年并生并育,气血旺则伏,否则为患。中年以后积渐大,占地阔,同是气血也,积有余而人反不足,宾夺主食矣”。
这里所讲的“气血旺”的气,是指的“元气”。何谓元气?
清朝有个大咖,名字叫徐大椿,也叫徐灵胎。他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医学源流论》
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里第一章“元气存亡论”中讲的很明白:“盖人之生也,顾夏虫而却笑,以为是物之生死,何其促也,而不知我实犹是耳。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所谓定分者,元气也。视之不见,求之不得,附于气血之内,宰乎气血之先。其成形之时,已有定数。”
总之,天休子认为,积滞乃是体内津液气血所化生,随着年岁渐高,情志、饮食等干扰,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停滞而成,周身皆可停滞,停滞之后反耗伤气血,百病乃生。对此处理办法,“不论大小内外病症,果能揉之,是经络气血通畅,则病无不愈”。
至于为何要揉夹车,原因两个,一是“面者统言之也,非靠颧与夹车,不能着力揉也”,另一方面原因是“一身血脉条直,唯夹车十二经血脉上下汇走,屈曲交互,易致壅积”。
考书中记载的颧与夹车,这一块区域遍布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人体十二经络中的六条阳经皆在此处有所经穴,按摩这一片区可以刺激人体所有阳经,进而通过经络联系,刺激人体周身阳气,通达气血,消除积滞。
按书中记载,平日全面皆可按摩,百会、眉心、眼睛内外眦等按之皆有助益,但以夹车、颧骨一块最为重要。
按揉无明显力道、技法要求,总以“彻底、反复按揉这一区域”为原则。《修昆仑证验》中附有按揉“路线”,颇可参考:
1 自脑后,由顶鬓至夹车下去;
2 由夹车上出,至夹车下去;
3 自夹车上出,由下胲左右交,至夹车下去;
4 由夹车下出,至夹车上去;
5 由夹车下出,至颧骨后去;
6 由下夹车串上唇,左右交,至夹车下去。
……
以上路线设计范围基本以夹车-颧骨为主,连带口唇、面颊、两鬓、眉目、后脑。
大家在具体实践中,不必拘泥,将相关片区按摩透彻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颇为细致,将自身按揉后的反应一一详细记录。
据书中所载,在按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局部肌肉组织出现“结节”“条索状”之物,如按揉脑后、颈项等处,可能”项之左右并出二根(条索),上夹车湾入结喉,(按揉)二刻方完。完后忽从脊中涌出一大片,中硬边软,阔五六寸,右旋而入结喉,亦数刻方完”,此多是因为经络受到刺激后,气血运行,原沉寂于经络之中的积滞痰湿瘀血受鼓动而起,一时涌聚一处,假以时日满满按揉后可彻底消散,不用担心。当然,按揉过程中也不应可以追求这种反应,并非人人皆有如是症状,考书中内容,按摩后更多反应是觉得神清气爽,局部或响应经络循行部位松快舒适。
揉法之所以能有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经络原理。经络具有共同上下表里内外,联通脏腑的作用。此外,揉按部位如上所述,涉及到了十二正经里的六条阳经,比起单一刺激一两个穴位、影响一两条经络,同时刺激六条阳经,对人体阳气的激发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故颇有良效。这也是中医经络穴位疗法“由点及面”的作用特点。
经络疗法还有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利用了人体的自我调控能力。人体之病,从大而论之无非“虚”“实”两端。
中医所讲的虚症与实证,常常让人无所适从。其实不难理解。
虚症一般指的是,脏腑经络气血亏虚;
实症则指的是,积滞阻塞。
两者又会相互影响,气血亏虚,则气血运行无力,运行无力则更容易停滞阻塞经络;积滞阻塞,则气血不通,犹如河道淤积,则湖泊日久自然干涸。
这是一个矛盾而互相干扰的情况,这种矛盾情况在临床治疗上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即补气血过多,容易导致积滞更加厉害,而疏通积滞过度,又容易导致气血耗散,其中分寸的把握,从医生角度而言确实有操作难度。
经络疗法往往并没有这个问题,时时按摩穴位经络,气自然会慢慢累积充盈,到气满溢之时,自然会慢慢消除积滞。此处的气分“营气与卫气”。
《修昆仑证验》一书中也有提及,作者年老体衰,有些老病宿疾,请医生诊治,医生表示虚实交错,难以处方,作者也恐惧服药,遂日日行揉法,忽一日患处疼痛,几日之后忽然疼痛消失,周身自觉“豁然开朗”,这就是经气充盈而自通的表现。
此外,有另外两个点特别值得一提。
一是经络在治疗以及保健上,讲究“宁失其穴,莫失其经”,对穴位按摩,进而刺激整条经络固然有效,但在保健方面而言,不如按摩整条经络;比起按摩刺激,不如养成运动的习惯,效果更好。
导引运动,对于通条经络的作用力度,是轻柔按摩所达不到的。现代人多忽略运动习惯,而每日拍打泡脚,好似有在保健上下功夫,殊不知此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效率不高。
个人,推荐的导引运动有:《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现代运动,则首推乒乓球。
当然,如果年老体衰,或者患病不宜运动者,日日做些按摩,敲打经络,按揉穴位,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所有的疗法有其独到之处,也有其不足之处,纵然有很好的疗效,但也不可认为包治百病。
揉法等经络按摩疗法于养生保健、虚损之人恢复祛病,颇有助益,究其原因,如上所述调动经络自我调控能力以外,还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其每次的作用刺激小,比较不会有不适之处,故可以普及大众、时常行之,慢慢见效。古人称之为“王道近无功,多用自有益”。
但同样的每次作用刺激小,也意味着见效较慢,故碰到急病重症之时,应当采用综合合理的治疗方式,如今大众无不“图简单,乱投医”,危急重病时更喜欢寄希望于“民间疗法”“奇异疗法”,沉迷艾灸、拍打、针刺等方法而不进行正规治疗,最后耽误病情,颇不可取。
此外,也有的朋友保教之时“用力过猛”,以致损伤躯体,需知人体一些骨节要紧之处血管神经很多,为了追求效果而按摩过于用力,反容易造成损伤。
这就是所谓的“轻为补,重为伤”。
大抵保健按摩,在于长期坚持,使结节松开,而不在于每次力量多大。《修昆仑证验》揉法以按揉面部肌肉、骨骼处为主,并不涉及脏腑器官,操作安全,尤为值得推荐。
总之,天休子《修昆仑证验》一书所提倡的揉法,以刺激六阳经为主进而通达周身气血,且操作无危险之处,久久行之,颇具保健功效。但也须注意,患病之时,首先还当正规、规律治疗,此法可做保健,起辅助作用也。
           二 揉合谷

同样的道理,揉合谷穴,同样起到保健的作用。
揉合谷穴,最大的好处是操作方便。随时随地,且取穴准确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长于清泻阳明之郁热,疏解面齿之风邪,通调头面之经络,是治疗热病发热及头面五官各种疾患之要穴,《四总穴歌》中将这一功效主治特点归纳为“面口合谷收”。由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肺主皮毛,大肠经是肺经的表经,而且合谷与肺经的络脉直接相通,故此穴可以宣肺理气,疏风解表,调汗泻热,是治疗表证的要穴。对于汗证,此穴有双向调理作用,无汗可发汗,汗多可止汗。
因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牙龈,因此下牙疼痛时按合谷5分钟,疼痛会减轻。如果患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也有效果。合谷还是一个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续2~3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痔疮发作、便血时,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笔芯刺激,以有酸胀感为佳。
       三 揉肾俞

肾俞位置: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穴。
  按摩方法:用两手拇指按压肾俞穴1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肾俞这个位置,在很多网络小说中,称之为“雪山玄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肾俞前面对应的是命门,即丹田,元气之所在。《内经》所谓七节之旁,中有小心,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而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而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未绝,则生气一线未亡,皆赖此也。
在站自然桩的时候,讲究松静自然,不意守。如果意守,首要的部位,就是雪山肾俞。
练过太极拳,大成拳,八卦掌等 内家拳的都明白,何谓“沉肩坠肘”,何谓“整劲”。
北方曾经流行过一个拳种,叫通臂拳,其实真正应该叫“通背拳”。有人讲,这是两种拳法,不一样。个人觉得,是否一种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拳法意守哪里。
通背拳打起来,有个特点,用句形象的话讲,像个炮仗。
步法轻盈而拳法沉重。这就是所谓整劲,寸劲。
抛开传统武术,单论现代运动,例如羽毛球、乒乓球,很多人都想当然的认为乒羽运动,是上肢运动,其实,乒羽是不可不扣的全身运动,发力机制类似于猛虎捕食。乒乓球运动的重心是前倾的,发力重点就在腰部,有人讲是挺胯,其实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整劲、寸劲。
同样,心意把,也不例外。
所谓最狠最毒心意把,无非就是孤注一掷,用的也是饿虎扑食的架子,意守的也是丹田,也是一击必中的整劲寸劲。
一句话,整体发力,腰部发力是关键。肾俞则是关键中的关键。
四 揉涌泉

《黄帝内经灵枢》有云:肾,出于涌泉。涌泉穴位于足太阴肾经上,是肾经的井穴,而且是十二正经中唯一不位于四肢末梢的井穴。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涌泉属水,是阴经中穴。
它的定位也十分有意思,告诉大家它的简便定位法,随手就可以找到:取坐位,将一脚放于另一腿上,手扶抬起脚的足背,使其五趾内收,此时可以见到脚心凹陷,即是涌泉穴。
涌泉在针灸理疗中使用范围很广,可以治疗多种病症。如头昏、头痛,视物不清,失眠、多梦,对患有脑梗死、冠心病、神经官能症患者尤为适合。当出现咳嗽、咽喉肿痛、失音、咯血、气短、喘促等肺系症状也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两者协同作用,促进呼吸功能协调。涌泉穴还有补肾气的作用,当肾机能出现障碍,导致无便意,排便时间延长,或者久蹲马桶排便不畅,小便淋漓不尽,次数增多,夜尿多等,均可以取穴涌泉进行治疗。
当心肾阳虚,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束缚感,自觉有气上冲心间,中医形象的描述为“奔豚气”,比喻心胸前好像有小猪在奔跑一样,可艾灸、按摩、针灸涌泉穴。如肾阴虚,出现夜间潮热,手足心汗出,健忘、口舌干燥等皆可以取穴涌泉。
涌泉穴,由于在脚底,暗合天阳地阴。所以,揉涌泉穴最好在睡前。
西医对脚的理解为“远心端”,所以,西医对脚的包养仅仅局限在血液循环方面。所以,西医对足疗的功效是不置可否的。
华夏文化中的“接地气”,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不仅是意识形态方面,更重要的是修身方面。
涌泉穴,当然有别的按摩手法,用揉法的含义即徐徐图之,也暗含天长地久的意思。所以,“揉”涌泉,是最符合天道的手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