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梁从学曾用丝瓜疗伤,本拟授少将军衔,战友鸣不平而改授中将

2017年,梁渤海把他父亲的一把日军骑兵战刀捐赠给了合肥党史陈列馆。而他的父亲就是开国中将梁从学,梁从学1950年升任皖北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衔时,按职务应该授予少将军衔,为何战友为他鸣不平呢?

这要从梁从学的经历说起了,梁从学是1903年出生的安徽省六安县人,家庭很贫困,梁从学最初放牛,然后种田辛勤劳作,但即使这样也无法维持生计,梁从学因此还学过制酒,做挂面等手艺。到了26岁,他加入了赤卫队,打击地主恶霸。同年加入了我党。

1930年,他从赤卫队补充到了红军主力部队,他作战很勇敢,总是冲锋在前,参加了最初的三次反“围剿”战斗,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他所在的74师减员过大,红四方面军撤销了编制,团营连的干部都要回地方工作,他是连队的指导员,按理来说也要回到地方,但他主动申请留下,当个普通战士都行。经过再三请求,他留下当了名战士,但他作战勇猛很快再次被任命为副连长。

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时,他因伤留没跟随部队一起行动,伤愈后到了红28军244团当了副连长,带领部队在皖西北开始游击,随后他升任营长,参加了葛藤山反击战,他与兄弟部队从敌人的侧后方发起攻击,经过激战击溃了敌军,俘虏了旅长刘树春,此战击毙击伤1000余人,缴获了很多弹药。

1936年,梁从学率领部队到了湖南黄冈地区游击,遇到敌人后,由于敌人众多,他指挥部队撤退,敌人的一颗子弹,打穿了梁从学的胸膛,失血过多,昏迷了过去。后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奶奶,叫人把他背回了家,那颗子弹刚好没有打到要害部位,但那个年代,军队都极度缺乏药品,普通老百姓家里就更加没有药材了,老奶奶只得用草药先帮助他缓解,但夏天炎热,伤口很快化脓,这样下去不行,老乡推荐了一个偏方,用丝瓜瓤塞进伤口,清理脓血,再换。这样持续了好几天,梁从学忍着剧痛挺了过来。伤好后,他找到组织组建了游击队,在当地游击。

抗日战争时期,鄂豫皖边区红军整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他发展了游击队,壮大了抗日的武装力量,皖南事变后,日伪顽固进攻下,淮南抗日根据地处于了最艰难的时期,梁从学指挥4旅12团会同兄弟部队,发动了反“蚕食”作战,与敌军激战了十五个小时,后又伏击日军,击毙了敌军200余人,击毁了敌军车3辆,这让敌人恼羞成怒,进行报复,分两路向12团的根据地金牛山进攻,梁从学依托地形,采用“梅花桩”式战术部署,一战击毙了日军200余人,此后的日军仍然不死心,进行报复,但都被梁从学击退,而那把日军战刀,就是在这时缴获的,这把战刀之后就跟着他南征北战。梁从学的顽强战斗,稳定了淮南抗日形势。

梁从学在夺回定远大桥集之后的庆功宴上,由罗炳辉师长亲自宣布,与颜枫喜结良缘。两人的新床是战士们抬来的两扇门板,请战友们吃了一顿山芋就算作了结婚“喜宴”,那个时候的人们爱情即纯朴,又真挚。

抗战胜利后,国军重兵进攻淮南根据地,梁从学先是抵抗,后因兵力悬殊,只能带兵撤退,但为了重新开辟根据地,他们又到了敌后,先后转战皖中皖西地区,随后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支援了渡江战役。建国后指挥剿匪工作。

在长期的战斗生活中,梁从学的身体可以说是处处是伤痕,他9次负伤,右锁骨,掌骨都曾骨折致残,右眼底和耳朵内仍然残留着弹片。他的身体是他为祖国出生入死最好的见证。

1955年授衔,按照职务他只能被授予少将,但众多的战友都为他报不平,认为他的资历老,功劳也很大,如果授少将的话,他们有意见。而梁从学的老上级陈毅元帅也认为,他身经百战,应该授予中将,9月授衔时,梁从学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随后的岁月中,老将军的身体不能支持他的工作,他努力和病魔抗争,想要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但年轻的戎马生涯,让他的身体每况日下,最终组织决定让他休养,但梁从学将军并不想空挂虚职,在1964年离职休养。

1973年,梁从学将军在南京病逝,享年70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