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轩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2)
荀子漫议之十一荀子——中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人(2)
作者:刘志轩
人要想正确认识一件事物,从认识的第一阶段“天官意物”,到认识的第二阶段“心有征知”,得出一个理性认识的结论。同时,还要警惕被片面性和表面性所蒙蔽。在两千多年以前,荀子能够对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有这样深刻的理论总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荀子认为,人认识事物的过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人正确地认识事物,还有更重要的一步,就是“行”。
荀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荀子·儒效》)人要正确地认识一件事物,听说了不如见到了,见到了不如了解了,了解了不如实行了。只有通过实行,才算对这件事物真正明白了。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可以说是正确的认识。
我们还拿前面说的那个大学生做例子。大学生寻找工作,新应聘到一家公司,初看还不错,就决定在这里工作。这是他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所产生的决定。这个决定究竟对不对呢?经过一段工作以后,也就是他经过实践以后,看到这个公司经常以次充好,用假冒产品欺骗顾客,而且还偷税漏税。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看法,这个公司是一个骗子公司。他认为自己过去的看法是片面的,表面的,不正确的,是受了蒙蔽的。
他通过“行”,修正了前一个认识阶段的认识,得出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新的认识,也就是荀子所说的“明”。这个大学生“明”的是什么?明白这是一个骗子公司,纠正了过去他认为这个公司还不错的认识。这个新认识才是真正正确地认识。于是,大学生作出了一个新的决定,离开这个公司,到别处去。
通过大学生选择工作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荀子所讲的确立正确认识的完整过程。
第一步,“天官意物”。通过眼睛的查看,初步的了解,有了一个好的印象,产生感性认识。
第二步,“心有征知”,经过思考,得出结论,决定在这里工作。
第三步,“行”,实践自己的结论,从实践当中,对所在的公司有了深入地了解,感到自己被假象蒙蔽,否定了前面的判断,产生了一个新认识,这个公司不是一个好公司。
第四步,进入“明”的阶段,得出了这个公司是骗子公司的新结论,从而产生了离开这个公司的新决定。
荀子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从“知”到“行”的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过程。而且明确指出“行高于知”,人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知”的阶段,只有到了“行”,经过实践的检验,一个认识的过程才算最后完成。
不过,有写文章人批评荀子,说荀子的认识论有缺陷。荀子说过,“明之为圣人。”(《荀子·儒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到“明”的阶段之后,人的认识就进入最高和最后的阶段。因为“圣人”是“至人”, 也就是思想或道德修养都达到最高点的人。到了顶点,不能再超越了,这是一种认识的顶峰轮。
我认为,这种批评并不恰当。因为,荀子说过,“学不可以已。”荀子认为人的学习永远不能停止,那人的认识也就没有止境。荀子还说,“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 在荀子的眼里,“圣人”是知识不断积累的结果,并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是谁也不能超越的。
荀子还说,“始为蔽,终为蔽”。对一种事物认识的开始和结果,都可能成为蒙蔽,旧的认识可能成为新的认识的蒙蔽。所以,在荀子的认识论中,人的认识是一个新陈代谢的不断前进和提高的过程,永远没有终点。所以,荀子并不是一个认识的顶峰论者,而是一个认识的阶段论者,无终止论者。
还要强调说明的是,荀子不但是一个认识的无终止论者,还是一个认识主体的能动性论者。荀子讲人对于天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明于天人之分”,还应该"制天命而用之",即具有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这就把人的认识从简单的反映论提高到能动的认识论。
在荀子之前,关于人的认识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许多哲人有过各自不同的见解。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认为"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老子主张用神秘直觉的方法,去体验"无形"、"无名"的"道"。这是一条神秘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孔子认为,人的认识来源有两种,一个是“生而知之”,一个是“学而知之”。而且认为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孔子把一生下来就知道的人,列为上等的人。学了以后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
“生而知之”是唯心主义;“学而知之”是唯物主义。所以,孔子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有一半。他把“生而知之”的层次列在高一等,所以,孔子认识论的主导方面,是唯心主义。
孟子把孔子的“生而知之”进一步发挥,认为人有一种先天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所以,孟子的认识论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荀子反对孟子讲的“不学而能” “不虑而知”。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他认为,人的认识是从学习中得来的,谁也不是从娘肚子里生出来就什么都知道。荀子肯定了人的认识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学习当中得来的。所以,荀子的认识论是系统的,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荀子的认识论,不仅在荀子时代的中国可以称最,也可以和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哲人比肩。
荀子正因为有一条正确的对事物的认识路线,所以才有了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一系列的多方面的理论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经典的文化宝藏。
(转自中国荀子网)
刘志轩《荀子》电视小说
-----------------------------------
1.《荀子》-传统文化,国学经典。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已经整理发布的中华姓氏拼音排序查询:
a 安
l 李 刘 吕 郎 鲁 柳 礼 廉 雷 罗 乐 路 娄 蓝 梁
x 荀 寻 邢 许 席 谢 奚 徐 心 信 孝 薛 萧 肖 解 熊 项
y 杨 尤 严 喻 谕 渝 云 陨 妘 芸 贠 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