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 道理都懂,为什么做起来这么难?
1
最近实验室的一个博二学生选择退学了。
理由无他。
他的实验报告上总是填满了密密麻麻的明日实验计划,而今日的实验成果总是空空,或者获得一些似是而非的实验结果,面对这些结果,他也不经反思,总是寄希望于明日复明日。我还知道他还想再考一次托福,而这个计划也是一拖再拖,不知何日执行。
而我却忘不了他来面试时候的侃侃而谈,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像是一个完美无缺的PhD candidate.
望向身边许多拖延症患者,也联想到自己一些迫近的deadline和想培养的好习惯。我不禁想:道理我们都懂,为什么做起来就是这么难?
2
“不要怂,就是做!”
当我向身边执行力强的人请教时,总是得到相似的答复。
执行,不管有多难、多么不情愿,先“做”起来,别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种想法。有时候,我甚至不关注我实验室实习生的态度或者性格,而是多去观察他们的行动速度。边走边看,边走边学,在以结果为最终导向的学习中,目标才会越来越清晰,离终点也就越来越近了。
“学生思维”的人总是想着当一个被动的好学生。在他们的设想中,需要满满当当的课程表来铺设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很遗憾,只有主动的好学者才能真正获得机会,因为工作和生活总是充满了飞来横祸或是意外之喜。
3
提高自己的执行力的具体方法,我划分成了四步。
// 第一步:设定一个清晰可执行的目标。
一个无法执行、超出个人能力的目标,一个过于远大、无法衡量结果的目标设定、一个执行周期过长、不能分解和控制(比如有些同学设定的雅思备考周期长达一年,过程很难控制)的目标、一个根本不具备执行条件的目标,这些都是阻碍行动力的关键因素。
// 第二步:关注自己力所能及之事,不要关注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产生自责心理。
如果观察自然界的捕猎过程,就会发现猎手总是根据本能奔向当下的目标,不会反复在原地踌躇。目标的完成不是像想象中的那样复杂,迅速行动起来是提高行动力的第二步。
// 第三步:将大目标拆解成可执行的小目标,细到每天。
有一个著名的马拉松冠军告诉记者,他跑赢的秘密是:每次长跑前他都会先跑一次,目的是记住路途中每一个小的建筑地标,在他比赛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在每一个小目标上。当别人都在挖空心思地鼓励自己坚持下去的时候,他每一次只需要完成一个小的目标。
让自己的目标可视化。哪怕每天一点点的行动,都比只想不做强得多。每天记录和追踪这些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建立一个可视化的回报机制,以正反馈的方式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可是大脑会抗拒改变,除非它们能大方地给大脑一些回报。
韦氏词典给“习惯”下的定义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方式:一个人以规律、重复的方式做的事”。习惯是“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的一种行为”。习惯形成的第一个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这很好理解。我们的思维通过在这些神经通路中发送电脉冲来实现内部沟通,众所周知,电流总是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
// 第四步:消解执行计划中遭遇的压力,培养微习惯。
现在的生活节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所以我们在执行计划中的压力似乎也更大了。而压力是怎样影响我们的习惯的呢?
已有研究显示,压力会促进习惯性行为,无论这种习惯是好是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两项实验和杜克大学的一项试验都发现:压力会促进人们更加依赖惯性行为。温迪·伍德(Wendy Wood)博士根据她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发表的研究提出:“遇到压力时,人们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意志力会减弱或令人感到不知所措。你没有精力做出决定时,往往会重复平时的做法。”好习惯是这样,坏习惯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一个计划让你感到压力巨大无法承受,你往往会倾向于回归到原来的坏习惯中去,没有剩余的精力执行新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习惯形成的周期不是 21 天,也不是 30 天。 “21 天”的理论可能源自一位整形外科医生麦克斯威尔·马尔茨(Maxwell Maltz)。据说,马尔茨医生发现接受截肢手术的患者需要大约 21 天来适应肢体残缺的事实,因此,他认为 21 天是人们适应任何生活变化所需的时间长度。一个行为变成习惯所需的时间平均为 66 天,但不同行为所需时间相差很大,从 18 天到 254 天不等。
我观察了一下周围那些有严苛的节食计划的朋友:那些充满了鹰嘴豆、水煮菜和各种难以下咽的粗粮的食谱。我发现这些人减肥失败,甚至是体重反弹的几率高得惊人。
把自己的计划调节地松一点,不要那么严苛从而产生压力过大、自我厌烦的情绪,也有助于获得持久的执行力。
2009 年刊登在《欧洲社会心理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一项研究有一点有趣的发现。研究人员得出了一个结论:从生理学角度看,漏掉一天也不会耽误习惯的养成,一天成就不了这个过程,也毁灭不了这个过程;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可能会带来问题。如果你真的漏掉了一天,请记住,以后要尽量坚持下去,一天都不要偷懒,因为坚持才能防止你受到打击并前功尽弃。
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 45% 源于习惯。习惯是不断重复的行为,而且大部分每天都在重复,长远看,这种不断的重复叠加起来,要么收益颇丰,要么贻害无穷。
4
我一直督促自己不要关注自己做不到的事,迎难而上。这时回过头来,会发现原来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了。之前的畏惧心理,只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总是习惯性地把目标困难化和复杂化。
当我发现自己每天都能早起一个小时、吃健康的食物、按时完成所有的schedule、在下班后奔向健身房,完成这些在旁人眼中执行力惊人的项目时,这些习惯才真正地融入了我的生活。希望你也能成为那个执行力一百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