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管理 | 不想学习和工作,心情很差很抗拒怎么办?
选择“设置⭐️标”或“置顶公众号”
不再错过任何精彩推送
认真工作中.jpg
我前两天发了个这样的微博,我一个同事看到了,私下让我赶快写篇如何解决问题的推文,他很想看!
这个同事刚刚接了一个大的项目,开始也是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
可是,生了一场病后,突然和我们说拖延症犯了。
好长一段时间不发朋友圈,不回邮件,已经杳无音讯两个礼拜了。
“我已经呆在家里十几天没有出门了。”
“我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不想看资料,不想工作,甚至不想去吃喝玩乐享受。”
“明明知道这样不对,眼看着距离截止日期越来越近,可是大脑像死掉一样。”
“觉得自己糟透了!my life sucks!”
听完他一通丧气满满的抱怨之后,我回想起来,自己也时不时有这样心情糟透,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的时候,还不止一次。
临近毕业,还有求职的迷茫,父母和周围的人也会把各种杂七杂八的意见强加给你。
如果再加上感情生活的不顺, 你还能保持高度的自律吗?
我曾经点各种deep fried的外卖,一边追剧一边往嘴里机械性地塞各种高热量的食物,无心工作,把所有deadline拖到最后一天,谁和我要结果,我才会凑合一个报告交上去。
脑子乱糟糟的,健身晨读什么的更是别提了。
也会常常夜里三点钟醒来,独自坐在床头到天明。
那样的生活,我不愿意回想。
那种感觉,就像王小波写的: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人一天天老下去,
奢望也一天天消失,
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我觉得我还没老,怎么就就被锤得泄了气?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一个调查研究,有70%的大学生都存在拖延的情况,并且正常的成年人也有大约20%的人每天都出现拖延情况。
拖延就是一种心理上的逃避。一件事情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困难,有可能让我们利用其他事情作为借口进行逃避,而结果呢就是越拖下去压力越大。
心情糟→没有心情学习、工作→拖延症、焦虑→学习、工作表现差→心情更糟→没有心情学习、工作…
总而言之,焦虑的思维让自己的执行力和精力都大大收缩,
所有不是问题的问题最后都成了最大的问题。
当我意识到这就是个死循环的时候,我就意识到必须从哪一环节开始打破它。
第一步,先尝试从改善自己的心情开始。
很难过的时候,你可以哭。在一个无人的角落,你可以哭得很惨。
痛哭一场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结的确减少一点。
然后我尝试了一些常见的解压方法:和好朋友倾诉、多参加社交活动认识新朋友、远足登山、烹饪烘焙增加自我满足感…
▲这个是我那时买的那种减压骰子,
有六个面,能按笔盖,玩遥感,按开关,拨转盘等等。
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事,不是我心情差源头的终极解药。
第二步,试着观望自己的内心,找到诱发这一切情绪的源头——那个让自己这么痛苦的真实原因。
我发现,我的痛苦都可以归结于两点:
一是对自己现状的不满足。
二是对未来的恐惧。
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现代社会的很多人都没有健康的自尊心。
对人生的最大满足感,不是对家庭生活、友谊或收入满足,而是对自己满足。
让我们痛苦的源头就是——我们无法真正地喜欢自己,就无法拥有健全的自尊心。
毕业求职让我倍感压力,是因为我告诫自己:
努力求学十几年了,我一定要进入特别顶尖的机构。如果这个愿望没有实现,就证明了我自身能力不足。
而我却忽略了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每年岗位的供求比是不一样的,面试情况、学术界最新动态,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那个焦虑的我却选择性无视了这些。
把做不到完全等同于我不行,于是稍微一丁点小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这其实是一种非黑即白思考 (All or nothing)。
对一个事情的观点就只有两个类别,而非是一个连续梯度。简单来说就是,要不就是全胜,要不就是全败,没有别的选项。
拥有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我们就很难发现事物的中间态。于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不满意和谴责中度过。
隔壁实验室的一个中国老师,教子是远近闻名的不留情面。
她教育孩子考了第二名不应该比最后一名骄傲,因为,第二名,就等于头名输家。
这个孩子的成绩很优秀,但是很内向,从小到大几乎没有朋友,后来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现在在家休学。
用这种方法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想的角度会很狭隘。而人生并不是单选题,只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两个选项。一些瑕疵其实并不会影响人生的幸福感,真正影响幸福感的,是你能不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认同自己、接纳自己的瑕疵,拥有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会轻易破碎的自尊心。
自尊心,源自现合乎实际的目标。
所以有时候降低一点要求,不代表在变得更优秀的路上懈怠了下来。后来,当我终于收到第一份offer的时候,我没有把它去和我之前的目标比较,而是由衷感到了快乐。
所以,折磨自己的最二快的方法是告诉自己“我不行”。
那第一快的是什么呢?
第一快的,就是与别人比较,因为这是在重复告诉自己两边“我不行”:“别人都行,为什么我不行?”
避免与相貌、收入、工作、运动等方面比你高出一个层级的人比较。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
因为人比人会气死人,百害而无一利。
另外,密歇根大学的这项研究结果还指出:认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和对自己满意的人当中,15%感到很快乐。
所以我逐渐恢复了以前自律的生活,该晨读还是晨读,该健身还健身,练得头晕眼花大汉飞洒的时候,哪有精力想那些有的没的?晚上到家累得倒头就睡,失眠的问题一去不复返了。
强迫自己每天只查三遍邮箱,早中晚各一次。以前最疯狂的时候,我可以刷邮箱到半夜,焦虑地完全睡不着,控制不住刷新的手。
虽然羡慕但不嫉妒那些早早拿到offer的人,反而去向他们讨教一些面试经验,见缝插针地提升自己的实力。
那些在大脑里持续扩散的焦虑感,会随着重拾生活的喜悦和自我实现感,拨云见日,烟消云散。
如何逃出胡思乱想带来的恐惧感
我一直都是个喜欢瞎想的人。
遇到挫折的时候,我平时被隐藏地很好的负面情绪,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出来,告诉我我的未来会有多糟糕。
灾难化思考(catastrophizing)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思考模式之一,它的特征是:当事人总是想到事情最坏的一面,认为这些事情很有可能发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咽喉疼的时候,你可能会上网寻求帮助。这个时候你可能看到了各种严重的流感症状,就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和它们比照,想来想去觉得越来越像,短短几分钟内,把自己如何和家人交代后事都想好了。
这个就是典型的灾难化思考,常常把所有悲惨的事情都连在一起,却忽略了这些事情会同时发生的机率实在太小了。
焦虑、强迫症、灾难化思维…
不管这些称谓怎么变化,它们都是指向未来的。
你对未来的焦虑不安,害怕自己没法应付,所以你需要调用全部的能量来应对这些不安,而没法处理眼前的事情,这样自然学习和工作都提不上劲来。
往往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工作学习表现不佳,心情更糟,于是我们就掉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再难自拔。
怎么逃出来呢?
第一,要改变问题的固有思考逻辑。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两种不同的思考角度,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和情绪。世界是恒定的,是我们解释世界的方式导致了我们不同的性格和境遇。
当你改变了负面的思考方式之后,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已经这么美好了。
第二,要不断尝试各种新的选择和新的生活模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固定的路线通勤回家,这次不妨尝试下一条曲折但幽静的小路,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邂逅某人、发现一只可爱的流浪猫、一群志趣相同的朋友。
那些爱冒险的人,往往都拥有更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三,学会感恩。
我每天都强迫自己写下3件值得感激的事情。
感恩的可以是很小的事。
感激老妈做得冬瓜排骨汤好喝;感激闺蜜去了一趟威尼斯,给我带来一副当地特色的小耳环;感激街口那家老店十几年的味道都没有变过,让我每次回老家都幸福感满满。
甚至是电脑忽然坏了,有些重要的数据一去不复返的时候,我都会感激各种云盘的存在,让我不至于损失了全部。
你看,生活可以满是绝望,也可以充满希望,就是这么简单。
我见过很多同学,努力过一段时间,但在遭到一点点打击和不如意之后,出现了焦虑和轻度抑郁的症状。
怨天尤人的时候,他们会想:也许当初做出别的选择,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
其实,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的路,没有一条是好走的。成年人的世界非常不易,有时候你拼命奔跑,也会发现自己只是没有不仅而退而已。
每一条路都有自己必须迈过的坎、经历的难。那些走起来毫不费力、一马平川的路,最终通向的只有平庸而已。
从学生时代起,普希金的这首诗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每次悲伤的时候,我都会默默抄写一遍,心情就宁静很多,也希望它能给被生活“锤”了一下的你带去一点振奋的力量: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关于生活管理:
如果你有更好的解决或者排解拖延和抑郁的方法,也一定要来给大家分享哦!
|福利时间
新年新气象~
好的生活管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马上过年了,希望大家能有新的开始,统统转运,心想事成。
转发本条至朋友圈,截图发送到后台,抽两位朋友送【俗画说猪年创意年货礼盒】
收拾一下好心情,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开始吧~
· 好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