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武林传奇
赤峰武林传奇
[引题]:时下里,武侠类的小说或影视作品仍然受到追捧,而那些武艺高超的人物形象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在这一期里,为您介绍一下咱赤峰的武林高手们……
01
老榆树林子
清初,赤峰因关内移民和贸易而逐渐兴盛起来。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人口,绝大多数来自于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这些地方的民风较彪悍,尚武成风,因此流落赤峰者亦多有豪侠之人。纵观赤峰武术史,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一个叫毕汉杰的人。他祖籍山东登州,生于敖汉。毕汉杰自幼习武,精通刀枪棍剑,尤其以刀法见长。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他在承德考中武举人,名留史册。
在毕汉杰中武举的头一年,也就是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山东又闹起了灾荒,颗粒不收,大批灾民又不得不逃荒北移关外。在这些灾民当中,有一个被称作“丁小人”的回族人,真名不详。他背着一把家传的宝剑,用独木轱辘车推着两个均未成年的儿子丁起龙和丁起凤,来到了赤峰街。
当年,在曲家沟东梁到南寺(现长青公园)一带长满了老榆树。这些灾民来到赤峰街后,首先落脚到了这片老榆树林子里。因为,这里有榆树钱儿可以充饥。后来,又有几十户从河北沧州等地逃荒的回族人也先后来到老榆树林子定居,逐渐形成了一个回族聚居区。在这些回族人当中,又以丁、哈两家为首。丁小人在这片林子里收了很多徒弟,教练祖传的武艺。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丁起龙和丁起凤将长长的辫子拴在树上荡秋千。
读到这里,很多人应当会想到《神鞭》吧。这部上映于1986年的电影讲述了在清末的天津卫,有一个老实人叫傻二。他依靠祖传的“神鞭”,不但打败了恶霸地痞“玻璃花”等人,还在八国联军入侵时加入了义和团,歼敌无数,立下了赫赫战功。
实际上,傻二使的“神鞭”就是他头顶上的那两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传说,丁起龙的辫子比傻二的还要长,需要用一个白细柳条编的元宝形小筐挎着,所以人称“丁大辫子”。而其弟丁起凤的辫子只比哥哥的稍短些,盘腰有余,人称“丁二辫子”。
没准儿,这赤峰丁家的“神鞭”之术与天津卫那位老实人的绝技是同出一门哟!
CHIFENGJIYI
02
弹腿儿名家
民国时期,具体是哪一年已经没人能说清楚了,反正是那一年在建昌营办庙会。有一个叫张谦的武林青年正在庙会上闲逛,看到有几个会点儿武功的人在打把式卖艺。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谦一看就知道这几个人是受到过名家指点了的,便上前打听一二。原来,当时建昌营有位叫潘震生的人,跟外地人学过“小开门”,这几个人就是他教的。张谦年轻气盛,对练武的都不太服气,总想和人家比划比划。于是,他便找到潘震生,想和人家过过手。可潘震生却告诉张谦,如果真想比划比划,可以找哈拉木头村的赵立恒师傅,他才是本地真正的顶尖高手。
张谦一听说还有这样一个茬子,放了潘震生,一心想找赵立恒比比高低。几经周折,他还真的找到了赵立恒。结果,不过四五十个来回合,赤手空拳的赵立恒便将使枪的张谦打败了。于是,张谦想拜赵立恒为师,而赵立恒并没有马上答应他。最终,张谦在打谷场上足足跪了半天,打动了赵立恒。不过,赵立恒给张谦定了一条死规矩:不准惹是生非,否则就断绝师徒关系。
据说,这位赵立恒师傅的武学造诣极高,身怀两大绝技:一是轻功,张谦老先生曾介绍说:“我初拜赵老师,他向我们展示绝世轻功壁虎游墙术。就见他一纵身,背身轻轻贴于墙壁,双手反支在墙壁上,就与像壁虎的爪子紧紧吸在墙上一样,并且能用双手支撑着在墙上滚翻跳跃,任我们用手扑抓也难近其身,轻巧自如,非常灵活。我亲眼见过他上一丈五高的土城墙,也是背身贴在墙上,双手拄在墙面上,手脚腹一起用力,只一挺身就坐在墙头帽子上。我求他教我此功,他担心我学了不往正地方用,就没教我,现在想起来还非常的遗憾。”赵立恒的第二种绝技是硬功,尤其精于大力金刚爪和铁砂掌。据张谦说:“我见过他运功于手,马步穿掌,可将掌指迅疾插入树树体二寸,并能用爪力抓下树皮。”
如今,关于赵立恒和张谦师徒的故事还有很多,足可见当时赤峰武林之繁荣发达程度了。但在赤峰武林,真正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当属回族人!
据说在唐朝时,政府曾经专请回族武师训练军队。在平定“安史之乱”时,回族军队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元朝时,回族人立下赫赫军功,在幽州和上京路一带驻扎有回族劲旅。到了明朝时,更有回族名将胡大海、常遇春等。
另据现已发现的阿拉伯文墓碑判断,早在元代,回族商人就曾来到过现赤峰地区。到了明代,成祖皇帝朱棣为了国家边疆的稳定,将现赤峰地区的大量人口回迁关内,只留下了少量的蒙古人在此游牧。直到清朝初年,随着政府“放垦”政策的实施,大量关内人口的再次涌入,回族人又重返了“故地”,且仍以经商为主业。
据高云华先生考证,在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以前,赤峰西横街路西建有一座清真寺,土木房五间,三间大殿,一间水屋子,一间讲经堂。乾隆十二年(1747年),建成了现存的北大寺以后,习练武术的回族人越来越多,如老丁家(西大坑回族首富丁泮云、“丁大辫子”丁起龙等)、老李家(西大坑李家、烧饼铺李家)、老白家、老张家(张家茶馆)、老马家、老时家等,都出过武林高手。
CHIFENGJIYI
03
老张家茶馆
说起赤峰武林,不能不提到老张家茶馆的“弹腿儿”功和“赛罗成回老五”回殿芳。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儿打人”!
“弹腿儿”功,因腿部出力,取弹射之势而得名,起源于西域,王子平是国内外公认的弹腿儿名家。这种武功在回族中流传广泛,现仍特别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回族人之中。
最初,老张家茶馆的主人叫张明山(1859年—1926年)。这个人也是回族,其父叫张林,家传一套弹腿儿砸拳。传说,张林(1790年—1896年)在年轻时曾因酷爱武功而不婚,后经长辈逼婚才勉强成亲,70岁得子,享年106岁。张明山从小随父习武,18岁时就练成了一身硬功,并通晓家传的骨伤治疗法。在一次进京比武时,张明山获胜,随即被委任为“龙镖”。张明山凭借着高超的武功,押皇镖十余年,没出过任何闪失。晚年,张明山辞镖回乡,在赤峰八沟道东(五西街东口)开起了茶馆,院内设有习武场,当时的回族武林高手李元旺、时殿甲经常到此切磋武功。张家凭借着自家独有的“十八趟凤凰狼牙圈”和“弹腿儿金刚掌”,在赤峰街享有声誉。
张明山本想把武功传给儿子,但他的儿子喜文不喜武。于是,张明山选中了孙子张文玉。张文玉(1912年—2003年),字丛州,幼年随祖父习武,后又从师于轻功高手李元旺、回国臣、李明江、田文玉(北京人)等武林高手。他苦练硬气功及十八路功夫,在继承祖业张家茶馆后,还兼做小吃生意,广结武林同道。当年,经常与张文玉以武会友的有屈殿有、白凤山、李祥、张宝珍、张谦等。
在老赤峰街,只要一提到“赛罗成回老五”回殿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一个响当当的武林高手。据说,回殿芳兄弟八个,都是练家子。回殿芳行五,武功很好,人称“赛罗成回老五”。当年,回殿芳闯关东,先定居在河北省平泉县二道河子,后来到赤峰。与回殿芳同来赤峰的还有山东的回族人李元旺,也是一身的硬功夫,曾经在赤峰驻军的马队里当过“三爷儿”。回殿芳的个子不高,练的是童子功,一生没有娶妻生子。回殿芳这个人脾气不好,四五十岁时就“无常”了。当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将养子(亲侄子)回国臣托付给了李明江并教其武术。
李明江是赤峰长拳武术馆的创始人,在河北沧州一带有“第一镖”之称。这个人曾接“重镖”二十余镖,因失一镖而流落于当年的热河地区。此后,李明江的儿子李忠旺继承父业,任赤峰长拳馆掌门。李忠旺以长枪著名,与屈殿有、张文玉、张谦、张国财、马明等同为赤峰武林的老前辈。赤峰长拳馆的第三代传人叫李永兴,是李忠旺的儿子。
此外,原热河省宁城县瓦房中村人氏温登榜亦是一位叫得响的武林高手,其族人男女老少均习武,亦擅长正骨术。传说,他曾经在赤峰给王爷当过保镖,是张谦等人的老一辈。
CHIFENGJIYI
04
振远堂镖局
在解放前,赤峰武林人士主要从事押镖、接镖、比镖等行当,这当然与赤峰街的贸易繁荣有关!
有资料显示,在清嘉庆年间,赤峰地区已有镖局四处。每年的三月初三,镖师们都会在关帝庙或文庙内组织“晒镖会”。通过这种武术表演形式,既可以相互学习,又可以展示各镖局的实力,是老赤峰街的武林盛事!
在清代,保镖行业以直隶、山东、河南和山西为中心,总镖局设在北京城内,号称“南七北六十三省总镖局”。据考证,当时,赤峰镖局隶属于保定镖局。在老赤峰街,现在可以查到的最早镖局叫“锦元镖局”,后来又有了“元成镖局”和“隆泰镖局”,这三处镖局都设在客店内。“锦元镖局”的“镖把子”叫李庆春,原籍河北宝坻县,曾被“饶都社”推举为会董。当时,李庆春的这个镖局设在其父在赤峰三道街开的“裕隆店”里。李氏父子都有一身武功,善使棍棒,远近驰名。“元成镖局”设在头道街公升店,后改为清隆老店,“隆泰镖局”设在三道街中和店。在赤峰镖行中,也多有回族镖师,如李元旺和他的父亲李二镖头、乔光谱使双钩,能举起石狮子;回全胜使长枪,还有;王镖头曾被称叫“神鞭”。
但是,到了近代,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保镖业开始难以为继,不得不以其他行业作为补充,甚至沦为副业,比如赤峰的振远堂镖局分号。
刘宝瑞,回族,原籍河北省临榆县,从小习武,曾拜师于山海关镖局王镖师。后来,他又经精通弹腿儿查拳的河南沙长老、北京皇宫护卫冼福吕等人的指点,武功提升很快。但直到拜师于安东(丹东)清真寺乡老、绰号“查拳王神钩赵四把”赵熙川之后,刘宝瑞才得到了真传,查拳、炮拳、形意、太极、八卦等无不精通。除此而外,他对分筋错骨、正骨点穴、软硬轻功也都有很高的造诣,人称“骨头刘”。1923年,刘宝瑞来到沈阳,在皇寺大街创办了刘记振远堂镖局,兼诊脉正骨熬制膏药。
伪满时期,刘宝瑞在长春参加过武术表演,获得“美钩王”之称。
刘宝瑞在沈阳创办振远堂后,培养了多位武术家,如沈阳的申金儒、倪永生和李景新等。1940年前后,赤峰回族武术家李祥与沈阳振远堂镖局有了联系,在赤峰老北市场开了一处分号,由刘宝瑞的内弟马献图负责,李廷贵为掌柜,成员有倪永生、李景新、李祥等。但他们在赤峰主要以正骨卖药为主,兼习武练功,直到日本投降撤回沈阳。此后,刘宝瑞的振远堂靠着诊脉医病熬制膏药接骨正位为生,一直维持到解放以后。
振远堂镖局赤峰分号撤回沈阳后,倪永生和李景新等人留在赤峰又培养出了一批武林新人,如李景新的儿子李长虹、徒弟刘海峰、白秀全、贾振国、李子珠、刘玉润、李子清等,使查拳弹腿二郞拳、鸡爪鸳鸯钺、梅花龙形戟、断门枪、七步连环刀、燕青双钩等在赤峰有了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展。而这其中,又以倪永生和李景新最为出色。
倪永生(1910年—1958年),祖籍河北省阜城县西倪庄,为谋生路到沈阳启东烟叶厂做工。其间,他拜刘宝瑞为师,精通查拳、形意、太极等各种拳术套路,对查拳弹腿有很深的造诣。来到赤峰后,他边行医边习武,教了很多徒弟,对断门枪、八仙剑进行了改革,简化招式,易于演练。1958年,倪永生因患肠梗阻而英年早逝。
“文革”期间,沈阳地方和部队来赤峰外调,人们这才知道倪永生在解放前曾与孙玉奎一起组织过烟叶厂工人罢工并打死了日本人。为避祸,倪永生来到了赤峰。
李景新,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崂山李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山东大饥荒,李景新随父迁居赤峰。他自幼便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练得了一些基本功,十五岁拜师刘宝瑞,既习武功又学正骨。李景新深得刘宝瑞喜爱,被其收为义子。新中国成立后,李景新在原赤峰市卫生院当上了正骨医生。1953年10月,李景新参加了热河省武术比赛,表演了八仙剑、连环鞭和春秋刀,并获得了第一名。
CHIFENGJIYI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