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公潭与龙母行祠
云浮市南山河,古称程溪,下游降水口一带是龙母故里及龙母文化起源地,因而这条河也沾有龙母的灵气及光辉,在降水村沿着南山河而上也有数不完的龙母遗迹及龙母传说,如亚公潭与龙母行祠的传说。
在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处的七星滩上端,该河段有个特殊的称谓——“龙河”,而龙河岸边靠近佛仔坳处原有一个潭窟,土名“亚公潭”,亚公潭上方的山麓处,原有一座庙宇,俗称“亚公坛”,相传是龙母行祠,而龙母的传说就滋润着这一方土地。据当地民间传说,龙母生前乐善好施,经常沿着南山河而上为当地百姓消灾解难,一天走到七星滩,被当地美丽的风景吸引住,就情不自禁地下河戏水,当她游水到今龙河河段时,发现那里靠近山麓处有一个天然的潭窟,隐蔽难以发现,于是就游到潭窟里,在里面沐浴,浴罢而出,上岸后就在山麓下的平地处休息,休息过后继续行程。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缅怀龙母的济世恩德,就在龙母休息处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龙母,最初庙宇没有名字,只是俗称“亚公坛”,当地方言“亚公”即神仙之意,所以“亚公坛”即是指供奉神仙的地方,而亚公坛下方龙母沐浴、戏水的潭窟就俗称“亚公潭”;再后来,亚公坛又有了“龙母行祠”、“程溪行祠”的名称。
亚公坛后面的山名叫佛仔坳,顺着亚公坛前的小路可以直上岭顶,原来岭顶处有一大石头,形如佛祖,所以当地百姓呼之为“佛仔石”。据当地民间传说,由佛仔石矗立岭顶已久,钟聚了当地的灵气,已经有灵有性,所以过去仙菊、降水两地百姓途经石前时,都要折下树枝放在石头前,以示尊敬,这样就能得到佛仔石的庇佑、旅途平安,否则的话,就会被视为对佛仔石的不敬,会受到其诅咒,旅途也会发生诸多不顺之事。由于佛仔石的知名度实在太大了,所以就连石头所在的整个山坳也因之得名“佛仔坳”。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佛仔石消失了,而当地世代流传的“折枝敬佛”的习俗也就随之消失了,唯独“佛仔坳”地名保留了下来。
亚公潭下方的河段,因为河床中有非常多的奇石、大石,形如天上北斗七星,所以又得名“七星滩”。在历史上,七星滩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如“龟蛇守水口”、“布衣盖金牛”、“神秘大鲤鱼”等等,每一个传说都为此地增添几分灵秀之气。过去河水较深可以渡船时,唯独七星滩石多水急,根本不能正常行船,所以那时的摆渡人和乘船人到此就要下船,并且用麻绳绑着船只将其拉过河,待过了亚公坛前的河面时,可以继续坐船行驶,七星滩也成为南山河流域与大绀石齐名的“拉船位”。相传清朝初年,著名风水先生黄绍台云游东安县,从降水口沿着河道游到大元市,期间所遇每个地带都会有一番点评,当其游到七星滩时,就点评此地虽险但不至于夺人性命,当其游到亚公坛时,因为腿疾在庙里寄宿几天,并且被庙里年迈的庙祝婆用山草药医好,黄绍台感其恩,遂点龙河飞凤地给庙祝婆,奈何庙祝婆福浅不肯要,黄绍台唯有将留题写在庙柱上,然后辞别而去,此后几百年后有不少人慕名而至,欲得飞凤地,均不得。
而历史久远的亚公坛,历来也有诸多传说。相传亚公坛建成之后,这里就成为了龙母的行祠,每年龙母都会定期来到这里与八仙相聚,所以这里就留下了“耕田仔抱住铁拐李”的传说。据当地故老相传,亚公坛里供奉的神像不止一尊,而是有多尊,至于都有哪些神仙,今已不得而知,但从旧时庙会日期推测,庙中应该还供奉有北帝、天后之类的水神。旧时亚公坛庙会定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届时一早四乡之人就会敲锣打鼓舞狮到亚公坛中庆祝,而且有大型的祭祀活动,其中最精彩的就是烧炮活动,烧炮完毕后人们就会抢炮头,由于这是技术活,所以炮头往往为懂功夫之人所抢得,上咀村有绰号“过天逛”者就经常抢得炮头;人们在亚公坛祭祀完毕后,接着就会开展登山活动,到达佛仔坳山顶上,载歌载舞,还一起分享自己家带来的食物,直到傍晚时才各自散去。“文革”时期,亚公坛庙会活动被取消,庙中所有神像被抬出扔进龙河中,庙会自此荒废,但建筑物得以保留,直至十多年前仍然存在,为路人歇脚之地;后来,因为扩建道路的缘故,亚公坛建筑物被拆除,珍贵的文物与及传统活动至此荡然无存,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地,让人凭吊、追昔。
这就是降水、仙菊两地交界处的亚公潭、龙母行祠、佛仔坳、七星滩的传说故事了,随着许多古迹的消失及知情者的去世,现在知道这些传说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或许再过半个世纪,古迹遗址也不存在了,就能还原此地一个原始的自然风情,然后继续上演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作者:周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