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四川北路你怎么了?(1-4合集)▕ 作者:逗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想问问,

四川北路你怎么了?

逗号

四川北路,一个熟悉而亲切的名字,一条熟知而有名的马路。

四川北路,从北端鲁迅公园到南端四川北路桥的邮电大楼为主线的虹口,有多少文化名人故居(40个挂牌)、文物保护点(144个挂牌,不挂牌几百个)及保护建筑文化资源,如今为何被散落、被没落、被遗忘、被浪费?

四川北路,她贯穿而带动诸多小马路的繁华商业圈、百年老店、著名品牌去哪了,后起新兴的大品牌如巴黎春天为什么一到这条路,就难逃厄运关门打烊?

四川北路,一个文化商业的百年品牌之花,为什么会在改革开放中愈开愈败,发展之路愈走愈窄?

这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局外人的迷惑与不解。

这是,一个曾经沐浴四川北路文化享受四川北路繁华的小鬼之发问与哀叹。

这是,一个曾对四川北路对虹口有情结、有期待的上海人的吐槽:你,到底出了什么鬼?

以下从眼前的四川北路、历史的四川北路、八九十年代的四川北路、谁来打造四川北路,四个方面谈谈——

1
眼前的四川北路

逗号出生在邢家桥北路。沿邢家桥北路向西就是邢家桥南路,与四川北路相交至虬江路。上中学时,搬到了溧阳路浙兴里,在四川北路甜爱路的复兴中学上学,每天经过被梧桐覆盖得斑驳美丽恬静的溧阳路,默念当年鲁迅、郭沫若、田汉、夏衍、丁玲等经常走在这条路上,很是骄傲的样子。有时放学从多伦路、四川北路回家,又焕发稚嫩莫名的自豪与得意,当年“左联”(殷夫、冯铿、瞿秋白、胡也频、柔石)名人就在这里“搞文化运动”,好神圣。

在虹口,你随便走几步,会撞见各种名胜古迹而不知:多伦路上的左联旧址、孔公馆(孔祥熙)、“鸿德堂”(美国教会基督教堂);溧阳路上的郭沫若故居、鲁迅藏书室、解放前上海总工会旧址、曹聚仁旧居等;海伦路上有沈伊默故居;昆山花园路7号的丁玲故居;东宝兴路上的“四大会址”、四川北路上住过大作家矛盾、叶圣陶、夏衍、郁达夫,住过革命者周恩来、陈云、秋瑾,住过明星演员蝴蝶。还有著名的精武体育会(馆)发源地和上海商务一刷馆分店旧址和世界上第一个日军慰安所(四川北路口的东宝兴路125弄1号2号3号)等等,不一而足。淹没在四川北路沿线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同大珠小珠散落玉盘,而这个“玉盘”怎么样呢,有多少上海人知道,有多少中国人知道,有多少世界人知道。

这些建筑和名居、故居,有些已经动迁,有些已经置换,有些仍旧居民住着。却迟迟没有动作,不见维护,不见改造,不见包装,更不见整合运作。比如,四川北路海宁路口的公益坊(四川北路975-987号,1297-1311号,原民国五洲大药房第二支店旧址 ),人去楼空多年,至今无人问津。外墙虽贴着文化名人的标签,却难遮保护建筑的残败与没落(见下图)。

四川北路,70-90年代,曾是上海的商业名片之一: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当时的定位:南京路是外地人(游客)去的地方,淮海路是有钱人去的地方,四川路则是上海人自己买东西的地方,三者齐名,定位不同,各领风骚。它以实惠、贴心、亲民,而深受上海本地市民喜欢。那时的四川北路,是上海人的,而不仅仅是虹口人的。

以逗号小时记忆至今,四川北路从邮电大楼一路往北,有近武昌路的“一定好食品店”、“广茂香烤鸭店”,近塘沽路的“春天百货”、“新华书店”,再过去一点,是昆山花园路服装一条街,短短一条路,花园洋房林立,其闹忙程度不亚于华亭路。到了海宁路,就有“第七百货”、凯福饭店、大祥食品与四行大楼形成商业环圈,隔路相望,互相辉映。再往北,就是现被动迁搁浅的公益坊一带,原大祥食品、英姿照相馆、雷允上都在这里风光过。近川公路,有一家有名的旧货店(名字忘了),卖旧红木家具,文革时许多抄家好货什都在这里聚集。隔壁是家运动品商店,卖红双喜乒乓拍、羽毛球拍、游泳衣等。过了虬江路,就是群众电影院。横浜桥边上有家“皇上皇”糕饼店,是我们小时候的奢望品,能吃到皇上皇一块蛋糕,半夜笑醒。过了第二工人俱乐部(此为逗号高考时自习的地方),就是永安电影院。对面是有名的西湖饭店,西湖醋鱼当年还是有滋有味。余庆坊隔壁是有名的四新汤团店,吃黑洋酥汤团要排队老半天。再往北,当时没什么有名的店,但小店碎铺还是蛮多。想想当年,四川北路的商业配置还是比较合理,布局也十分完善,所以它成了名牌。后来,有句广告语成了上海人的家喻户晓:“看看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

时过境迁。近几年,从武进路四川北路往北,一直到甜爱路的四川北路,越来越繁华热闹,算是四川北路商业中心北移。从近武进路、衡水路的壹丰广场和利通广场为起点,再到东宝兴路的宝大祥、东宝百货和宝大祥、巴黎春天为中枢,勉强形成了四川北路北段的商业网点中心。而海宁路往南,一直到四川路桥,人马车稀,门庭冷落。昔日的一定好、广茂香、春天百货、第七百货、新华书店、凯福饭店、大祥食品等,好像一夜之间,统统被消灭得无影无踪痕迹全无。奇怪的是,春天百货那幢大楼,像个一烂尾楼,在塘沽路边上死死睡了十多年,都不需要缴税,没人管。

(以上均已关闭)

本以为北段好好经营,会为四川北路起死回生,重燃雄风。不料,我住回来7年多,亲眼看着一家家倒闭,一家家撤退,一家家萎缩。老品牌宝大祥前年就关了,大品牌巴黎春天上个月也“投降”了。西湖饭店沉睡了好几年,四新汤团店也闭门多日。吴良材眼镜店和欧洲名表店、虹口糕团厂虽还活在四川北路上,门面尺寸却一缩再缩,缩到没了腔调。珠宝店开了又关,关了又开。好好的品牌金店,一连串一条路上开好多家,发展到开启充满噪音的促销小广播,让路人怀疑是否误入了某个山区小县城。至于四川北路上的小店,一家家更迭门庭,甚至比季节换的还快。每天散步时,经常看到,呀!又一家死忒了,又一家在装修。我就说,这家不知能撑半年否?不幸言中,果不其然,没过半年死翘翘,灰溜溜走人。没过多久,又见一家兴致勃勃大动干戈装修装潢,到头来还是短命的多。我们住在这里,是见证者,门清。同一个门店,一年换几个主,拆了装,装了拆,浪不浪费?我们看了都累。可惜了那些花巨资的建材和商家资本。然而他们不知,下一个倒霉的主,等的就是他。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虬江路口的四川北路上,有一座蛮高体量蛮大商业楼,记得以前好像是证券所,后来改成什么“银虹风尚-休闲购物中心”,可自我搬回来至今已7年,它也像塘沽路那的春天百货一样,一直躺到现在(见下图)。估计我搬回之前已瘫痪,至少十余年,这么好的市口,居然僵尸一般熟睡至今,安然无恙。谁这么有钱,这么淡定?

眼下的四川北路,从四川路桥到鲁迅公园,已被切得支离破碎,商业布局无序,著名品牌了无,定位杂乱不清。逗号大致观察,从四川路桥到海宁路这段,已竖起两幢高楼,以高档商务写字办公为主,人气萧条,鬼城一段。海宁路到到东宝兴路,有大厦广场,有杂货小店,有卖“包脚布”早点,有“千里香”馄饨,大商场无人气,小杂店流水兵,不成体统。东宝兴路到甜爱路,算是人气最足的一段。人流主要来自“新海”、“淳欣”、“金海岸”等便宜食品店,现已成气候,除了虹口人,其他区的大妈爷叔也闻风簇拥而来,人气爆棚。

以“新海”为龙头,带出了“金海岸”,这两家主要卖快到期的进口食品,豪包装,超便宜,便宜到你难以想象,甚至违背价值规律。安不安全,正不正规,未经调查,不知道。“淳欣”则卖“亲民”国产食品,貌似批发价,也特别便宜,疫情后期,爷叔阿姨戴着口罩冲锋陷阵,人轧人,几近轧摊。从甜爱路到鲁迅公园,部队商用房一刀切统统关闭,水泥封门,又是鬼城。四川北路的北段,虽人气见长,但她,已不是人们心目中的四川北路了。

四川北路,等待戈多。

2
历史上的四川北路

先扒一扒四川北路(North Sichuan Road)由来吧。

它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条南北向街道,全长3.7公里  。以北苏州路为界,南段北段分属于四川北路商业街,最后向南过桥与南京东路相交。

它位于虹口区南部、中部偏西,南起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中经横浜桥至东江湾路。苏州河是四川北路商业街南端的起点,鲁迅公园是四川北路商业街北端的终点,俞泾浦则横贯四川北路中段,四川北路公园和爱思儿童公园点缀其中。沿途与天潼路、武昌路、塘沽路、海宁路、武进路、虬江路、虬江支路、邢家桥南路、东宝兴路、海伦西路相交,与南崇明路、昆山花园路、昆山路、新广路、厚德路、川公路、新乡路、永明路、秦关路、多伦路南段、长春路、溧阳路、山阴路、甜爱路、多伦路北段、东江湾路、黄渡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原型李白故居)相会。

《上海风土杂记》中有这样的描述:

北四川路跳舞场,中下等影戏院、粤菜馆、粤茶楼、粤妓院、日本菜馆、浴室、妓院、欧人妓院、美容院、按摩院甚多,星罗棋布,全上海除南京路、衡山路、荣乐东路、福州路以外  ,以四川北路为最繁盛,日夕车辆、行人拥挤。“

再翻一翻四川北路尘封近150年的悠悠历史。

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态优势,是其他市级商业中心所没有及无法参照的,这里镌刻着城市历史的厚重印记,上海历经的陈年岁月。

连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小鬼”(现在也成了“老上海”),都未必清楚它的家底和渊源。以下我们分几个历史阶段,科普一下四川北路的发展脉络——

晚清年代

清光绪三年(1877年),租界当局自里摆渡桥(今四川路桥)北堍筑路至天潼路,习称里摆渡桥北。光绪三十年(1904年)租界当局非法越“老靶子路”(今武进路)继续向北延伸筑路至宝山金家厍一带(今鲁迅公园),成为南北贯通的交通主干道。此路因与苏州河南岸的四川路相连,遂名为北四川路。1946年更名为四川北路。北四川路南枕苏州河,紧靠黄浦江,水运条件十分优越,既是通往世界的水上门户,又是沿海、长江、内河航运的枢纽。西邻当时上海的陆上大门北火车站(北站),地理优势独特。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淞沪铁路(今轻轨虹口段)通车后,北四川路水陆交通便捷,商贩云集。商业中心开始由“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吴淞路向北四川路转移,并辐射周围。不久,商店鳞次栉比、客流量日增。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有轨电车由静安寺经外滩折向行驶于北四川路直至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商业、娱乐业相继发展。同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北四川路南段海宁路乍浦路口创办虹口活动(大)影戏院,成为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

北四川路的交通、商业、娱乐等业的逐步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道路建设。至1912年,沿北四川路先后筑有江湾路(今东江湾路)、“黄陆路”(今黄渡路)、“施高塔路”(今山阴路)、“宝乐安路”(今多伦路)、“白保罗路”(今新乡路)、“赫司克而路”(今中州路),形成了以北四川路为中心的商业、娱乐业街区,与上海市南京路、衡山路、荣乐东路、福州路、淮海中路有着同等的口碑地位,商业开始兴旺。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商人江良通在北四川路8号开设上海第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和昌洋服店”。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新大北茶食店等各类商店次第开业,街市渐成。至1920年北四川路上已有利男居、新大北、公和、兴丰、复兴等茶食店40家,祥泰、恒丰祥、德大祥呢绒绸布店8家,五金颜料店11家,万盛、广良南货店2家,公茂、聚兴水果店2家。

民国时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四川路沿街,已有丽昌照相馆、广茂香烤鸭店、利男居茶食店、新大北茶食店、香港理发店、五洲大药房、新亚酒店(开业初“不嫖、不赌、不抽鸦片”深受社会各界赞赏)、正广和洋行、复兴皮鞋店、保和堂国药店、同源泰南货店、协丰昶绸布洋货号、德昌西服店、合兴五金店等。

图为靶子路(今武进路)和四川北路口

该路北段,先后开设福兴、日宫等戏院、电影院和多家歌舞厅。有粤式、日式、欧式菜馆、茶楼、浴室、美容院、按摩院、妓院星罗棋布,交杂其间。由于沿街一带粤籍人集居,烤鸭烧鹅随处点缀。“不中不西”、“羊城风味”、“吃玩中心”,成为30年代北四川路的市场特色。具有“华洋杂处、五方会聚”的北四川路,车水马龙、行人拥挤,其繁荣程度仅次于南京路(今南京东路以及南京西路)、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成为当时上海主要商业大街之一。

娱乐业在此时也加速发展。1917年5月,粤人曾焕堂在北四川路虬江路口(今四川北路1408号)同庆戏院原址开设“上海大戏院”,这是由华商开办电影院的第一人。到30年代初,先后有“上海演艺馆”(今四川北路1800号永安电影院)、“好莱坞大戏院”(今乍浦路408号胜利电影院),“广东大剧院”(今四川北路1552号群众剧场,该院兼映电影,经常演出粤剧,成为上海第一个粤剧演出中心,蜚声粤、港与海内外),“东和馆”(今乍浦路341号解放剧场)等32家电影院、47家电影公司建立或迁入,虹口成为中国电影放映业的发祥地。

图为新雅最早开在虹口四川北路上

抗日时期

1937年,“八一三”日本侵沪战争爆发,虹口是战争的前沿阵地,居民外逃,商店倒闭或迁址,市面顿时凋零,商业空前衰落。沦陷期间,区内由日本海军直接管辖,日侨猛增,部分日本人依仗日军势力,掠夺国民财产。

北四川路上原有703幢房屋,“八一三”前,日本人仅占65幢,战后华人业主逃离(有的被驱赶),日本人又占住600幢,共达665幢,占全路房屋的90%。日本人又将原门面改成日式店铺,到1942年,北四川路上有日本店铺、公司达326家,四川北路成了日本人的世界

抗战之后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军日侨逐批迁返。北四川路商店陆续恢复或易主开业,有轨电车、公共汽车恢复行驶。

1946年北四川路改名为四川北路。

1947年四川北路沿街共有衣着鞋帽、食品果品、百货烟杂、茶肆酒楼、珠宝银楼等商店500余户,羊城风味的市场特色已经不再。商业复苏,恢复了上海主要商业街的地位。但是,行号、商店均是低矮、狭窄、进深浅、门面陈旧,规模不成片。这是历史造就的四川北路商业街的格局。四川北路周边的虬江路、虬江支路一带,以销售美军剩余物资和日侨遗留物资而著名。后演变成淘旧货的集聚地。

1949年,上海解放后,四川北路商业街获得了新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藏污纳垢场所被清理、取缔,道路、商店多次改建、修缮,商业结构发生变化,以方便市民购物,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要为特点,开始出现新的繁荣和发展。

一个品牌的形成与辉煌,需要百年、甚至几百年。

糟蹋和毁掉一个品牌,只要几年甚至几天。

3
80-90年代的四川北路

80至9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兴起,思想的开放,文化的繁荣,经济的井喷,为上海本地人找到了一个生活需求的契合点,也给上海商业街的“老三”——四川北路,带来了商业机遇和无限释放的能量。弱弱问一句,为什么没给淮海路和南京路,而偏偏给四川北路带来这样的辉煌?因为四川北路,它在某种程度上:

代表了当时上海百姓的性格——不张扬;

体现了上海市民的价值观——实惠;

满足了上海人的审美需求——小资情调。

往事是否如烟。

那个阶段,虹口区政府有作为,也把握了局势,适时地陆续投资兴建了第七百货、国际商厦、远东电器、凯福商厦、虹口商城、多伦商厦、东宝百货等一批新型商场,在商业街、百货、超市大卖场三方面均独步北上海。加上四川北路中低端消费的定位,非常契合周围工薪阶层消费,更吸引杨浦、闸北、曲阳、宝山、吴淞地区居民前来购物。加上和当年的老北站离得近,让全国各地的游客下车后都能直奔四川北路。尤其是1994年-1996年间,虹口商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区商业销售额分别达到110亿元、127.2亿元、136.5亿元,名列市中心区第二。当年便有了“黄老大、虹老二”的说法。90年代的四川北路迎来了黄金年代。1994年,《新民晚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四川北路区仅属商业网点,就有401家,年营业额30亿元。营业面积达到5.12万平方米,占全市商业的19%。相当于2018年底,整个浦东新区的商业建筑面积所占全市商业的比例。

(80-90 年代昆山花园路口南望四川北路繁荣景象)

80、90年代的四川北路,是几代人的记忆。尤其50后、60后、70后,是他们的青春记忆。抹不去,割不断,熔铸在生命里的一种美好与营养。

发酵到今天,成了悲哀与无奈。

当年的四川北路,商铺林立、大商场小门铺,电影院(上海大戏院、好莱坞大剧院、奥迪安剧院、广东大剧院等先后大大小小32家影剧院曾在四川北路相继开业,说是“东方好莱坞”也不为过)、俱乐部(邮电俱乐部和工人俱乐部),百年老店、运动品牌店、旧货店、虬江路淘旧货市等,繁华昌盛,热闹非凡。接地气、有人气、有烟火气,绝对是上海小青年最欢喜轧闹猛的地方。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潮人、时髦精扎堆打卡的地方。作为曾经的三大商业街之一,三层楼高的第七百货绝对是四川北路上的潮流C位。你甚至能在这买到外国电影里男主角穿的同款夹克,关键是货色还可以,价钿还不巨。(不过2000年之后,七百总店开始停业,现已改建为海泰国际大厦。)这就是四川北路区别于南京路、淮海路的地方,也是受上海人青睐的道理。

最能体现那个年代四川北路精神风貌的,是在90年代兴起的一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广告:“看看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我记得这条广告,是诞生在黄跃金当区长的时候)。四川北路以“实惠”为主打的商业街,牢牢抓住了上海人精打细算的性格。当年这条路,基本都是小体量商业,最大的百货店也不超过2万平方米,广告语虽并不确切,倒也反映了四川北路商业街的真实情况。还有一条广告知名度没那么高,却也能看出当初四川北路繁荣于一斑:

“国际国际国际商厦,大够大。

三千多个平米是宽宽敞敞,

放放心心实实在在好像到了家。

四川路开挖,问题也不大。

照样能去国际商厦。

买完了就回家吗?NO!

吃吃玩玩走走看看,

随意的乐趣也是大够大。

真情真景,给你给他。

国际国际国际国际商厦。”

可见当年四川北路,征服了不少上海的红男绿女和阿姨爷叔,有点腔调。

我们下面来捋一捋80-90年代四川北路撩人勾人的地方在哪——

先讲吃的。我们穿越时光,返回那些年,从四川北路北往南走。

复兴中学斜对面,有家清真店,牛肉面是出了名的,真正的货真价实。店面不大,两开开,二三十几平方大小,还有二楼。坚持到现在好像还在,但不知还是不是原来那个老板那个味,好久没进去吃了。不知道。

在四川北路多伦路口,余庆坊隔壁,有家四新汤团店,那可是“老”字号啦。记得小时候路经此店,必定坐下品尝鲜肉的、芝麻的汤团,又糯又香,真是好吃。现在回忆,汤团不但好吃,做汤团的过程也好看。那时店堂比较大,靠门的一侧有口大锅放满了水,锅边围坐着三、四位女店员,白衣白帽,分别用手指搓来拢去熟练地包着甜馅和咸馅的汤团,忽儿揉成圆圆的,继而捏成尖尖的,包完就丢进锅里。有顾客拿筹子来取汤团,店员会站起很有经验地将煮熟的汤团盛出,再继续包。就这样,边包边煮,总有一大锅的汤团吸引在边上围观等候的顾客。其实,这家店的馄饨做得也好吃,记得撒在上面的鲜辣粉和漂在上面的猪油,有一种特别米道。今朝的“四新”已经没了门面,进入小小的卖糕团的铺子,踏上油腻腻的一段楼梯,才算是到了该店。尽管店员的吴侬语言已经消失,尽管做、煮汤团的步骤已经改变,尽管汤团和馄饨的味道已今非昔比,不过还是有不少上了年纪的顾客来此回味,且大多会边吃边说:还是老早戈嘎店好。(可惜的是,这样的店也已于去年打样。不过,有好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四新汤团要重新装修改造,恢复老店特色)

在永安电影院对过,是以杭帮菜闻名而古色古香的西湖饭店。原是四川北路上的一道风景,也是沪上美食不可忽视的存在。一道西湖醋鱼不晓得征服了多少老上海的舌头,很多人都是爷爷带着爸爸来吃,爸爸又把这家饭店种草给自己儿子。(不过可惜的是,西湖饭店在2018年的时候已经停业了。)

向北,经过工人俱乐部门口,翻过横浜桥,没几十米的右边门面,就是皇上皇西点店。那家店的蛋糕当时很有名,能吃到皇上皇一块蛋糕,在我小时候,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侈。哪怕生日,也难有这样的待遇。记得那时买蛋糕和蛋挞都要排长队。能去排队,也是孩子的一种骄傲和资本。后来皇上皇走了,来了元祖糕点。再后来,元祖也走了,去了现在的四川路桥下转弯角,还好,活着。

过武进路,就到了虹口糕团厂了(现搬到了川公路口)。方糕、双酿团、赤豆糕和条头糕,品种繁多,做工地道,咬上一口,糯是糯褡唻。这舌尖记忆,可是伴随我们发育成长的青春美味。如同现在的肯德基、麦当劳之于现在的孩子。假如你今天买根条头糕或一只双酿团给你孙子吃,他会不会瞪大眼睛看着你:啥东西啦?

穿越时光,走回80-90年代的四川北路,是不是怀旧释怀。且慢慢走吧,历史,总有一种厚度会吸引我们,哪怕泛起尘封记忆的灰土,也给今天一个交代。

再往前走,四川北路海宁路口转弯角, 80-90年代有家蛮有名饭店叫凯福饭店。当时办酒肆很闹忙。门口头有几扇窗口卖中西点心,冷热饮料,人流经过这里不禁要驻足。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进大饭店吃饭的地方。记得小辰光我们几个孩子跨进饭店时,都高兴得要命。在饭店吃饭是什么滋味?我们充满了好奇。只见阿爸姆妈看着菜单,低声在耳朵里了商量了又商量,我们发觉情况不妙。果然,父母最后又拉着我们的手,溜了出来。姆妈讲,价钿太巨唻,骇煞忒人。我们几个兄弟姐妹的沮丧心情,是可想而知的。直到1983年,我姐结婚时,居然选择了这家店办酒肆婚礼,我才在正式踏进凯福饭店做了人,有了零突破。

我第二次走进“凯福饭店”,是在1992年一天,是陪北京朋友来吃饭。一进门,大堂经理、服务员迎了上来,倒茶、让座、递香水毛巾,热情得不得了。北京朋友问:“凯福饭店的名称是什么意思?”店经理胖胖的脸上堆起了两块丰满的肉包,笑得露出了一排稀疏牙齿:“这有四十多年历史了,最早是俄国人开的西菜馆,解放后改为中国菜,特点是北京风味。”北京的一听来了劲:“那就是京帮喽?”“对,对,我们叫它海派京帮……”如今,人们不会再记得四川北路、海宁路转弯角上曾经有过俄国人开的西菜馆,有过这样一个“海派京帮”的特色饭店。(可惜它早就烟消云散蒸发到人们记忆里去了)

过武昌路的四川北路,有一家广茂香烤鸭店。原名广茂香食品店。民国12年由广东一何姓业主在北四川路266号创设,自产自销广式糕点及烤鸭卤味等。一开业,就以品种多、制作精美可口而获得顾客的好评。民国26年停业。抗战胜利后复业,请名师烧、烤、腌腊,设专柜供应。1980年,迁至四川北路92号,更名广茂香烤鸭店。它以自产自销广式烤鸭、叉烧为主,兼营瓶装酒类。《百业指南》上册图26标示:四川北路262-264号广茂香商店,266号为复兴园菜馆。家父过去想吃烤鸭,必要我去四川路上的广茂香去买,从溧阳路浙兴里到四川北路武昌路,排队买好拿到家,还是香喷喷,打嘴巴也掼弗脱(不过可惜的是,到21世纪就不再闻到它味道了)。

在广茂香斜对面,信谊药厂边上,是有名的一定好食品店。它前身为利男居食品店,自产自销广式茶食糕点。1950年9月,业主在四川北路501号开设一定好食品店,保持了利男居前店后工场的传统,自产自销广式糕点、棕子、月饼。

1954年这家店生产的鸡子饼、蛋挞、开口笑等食品,被国营公司包销。1956年公私合营后扩大为二开间,1961年扩大到四开间,1977年工场翻建为四层楼,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同时增设西点裱花蛋糕专间。1984年该厂鸡子饼、豆沙麻球、沙琪玛、蛋挞等19种食品被评为传统名特产品。1991年被命名为市名特企业,1993年被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企业。现已迁至四川北路2045号(复兴中学对面,门面缩小一半)。没找到“一定好”老照片,只能以一张搬迁后的近照代替,不得已而为之。

四川北路区域内曾经居住着不少广东藉人口和外籍人口,所以一路上的饭店口味繁多。新亚大酒店(包括广茂香)均以粤式口味著名,尤其新亚的菜馒头,在转弯角开了一个窗口外卖,常年排队。可惜现在也不见了。新亚饭店,也一度成为了沪上的结婚圣地,一不小心,本人的婚礼,1987年便在此举办。

80-90年代的上海人,来四川北路拔草美食,是一大乐趣。加上后来兴起的乍浦路美食街,与四川北路相映成辉,使虹口成了老饕们的美食天堂。乍浦路与四川北路平行,从海宁路、昆山花园路、塘沽路、武昌路、天潼路横穿,走上几百米,都可逛到四川北路和乍浦路,既可逛商店,又可解决吃,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链。

除此正规的特色食品店、糕团店、饭店外,在吃的方面,四川北路上的小马路上,还有许多门面很小的烟纸店、米店、老虎灶、茶叶店、药店等等,也为四川北路的烟火气立了拾遗补缺一功。

比如,塘沽路里面的叶大昌(1967年,叶大昌曾更名东方红食品店。1981年,恢复原名),对一些价格低廉的商品按成本出售,让利于小贩和顾客。一时名声鹊起,产品远销国内外。

该店的土产、南北货和糟货、醉货食品,在行业中独树一帜,成为上海南北货名店之一。1988年,胡桃软片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三北麻酥糖、宁式四色系列月饼、椒桃片、苔生片等产品远销美国和港、澳地区。

再有,远一点的三角地菜场,赫赫有名。塘沽路吴淞路口的牛羊肉副食品公司(至今还在)的牛羊肉,东西正宗,价钿实惠。以四川北路为主线的大大小小马路,好吃的数不过来。打住吧,反正都是上海人喜欢买吃的地方。

最有意思的是,每到天热辰光,四川北路上有一道风景,就是排队买西瓜肉(瓤),在东宝兴路口和塘沽路口有两家店,长长队伍从早排到黄昏。西瓜肉(瓤)一卡车一卡车车过来卖,有滚圆型的解放瓜,也有腰圆型的平湖瓜。阿姨伢叔、小朋友都拎着钢种镬子、面盆、铅桶等家什,满满当当装满回去吃瓜。那时候,一般家庭买不起整只西瓜,只能排队买西瓜肉(瓤),既过了念头解了馋,也节约了钞票满足了小人。这个细节,很能说明四川北路的“便宜货”的精髓,也能感悟上海人精打细算的性格。

那个阿爸姆妈的年代,四川北路上的吃,嘎丰富,嘎精彩,能不吸引当时的上海吃货?

四川北路:虹口的文化地缘

人,赖以生存的是“吃”,民以食为天。人,赖以发展的是“文化”,文以载道也。讲完了四川北路上的“吃”,再来聊聊四川北路的文化。以生于斯长于斯逗号之管见,虹口的文化,发端、滋生、培育、成熟而有赖于四川北路,一如上海(海派)的文化,发端、滋生、培育、成熟于有赖于黄浦江和苏州河,所谓地缘文化也。

3.7公里的四川北路,近150年发展衍生,起于晚清,发育于民国,鼎盛于80-90年代,衰竭于当今,归于时代变迁,更取决于文化坚守。后者,2000年后逐渐失守。没落,在所难免。哀叹也好,惋惜也罢,抱守过去的“九斤老太”怎样数落怒怼,祭奠美好青春的50后60后70后如何怀念赞美,也救不了四川北路的颓势,只能坐在家里扶着窗口发出无济于事的一声叹息,几声哀怨。

还是回到我们的正题上来,聊聊四川北路的文化。

80-90年代的四川北路,之所以鼎盛繁荣,之所以刻进50后60后70后的青春记忆,是有其文化底蕴作支撑的。文化,是渗透到灵魂里的东西,往往要带到棺材里去。

一是购物文化。

那个时代的四川北路,构筑了以第七百货为龙头,串联和激活了一路上的国际商厦、远东电器、凯福商厦、虹口商城、多伦商厦、东宝百货等一批新型商场,形成了很成熟的商业圈。从业态上讲,购物者可在商业街各种小店(如有名的大兴纽扣店、布店、旧货店、钟表店、照相馆、运动商品店等)、大型百货商场、淘旧货市场(虬江路)三方面得到满足,实足的购物天堂。

加上,最重要的,四川北路符合上海人“实惠”的中低端消费定位,也迎合了上海人喜欢“便宜”的心理,非常契合周围工薪阶层消费,于是吸附了杨浦、闸北、曲阳、宝山、五角场、吴淞地区居民前来购物。那时,北部市民,往往止步于北上海——四川北路。再加上交通优势,四川北路与当年的老北站离得很近,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下车后,穿过武进路,就能直奔四川北路,过过逛上海著名商业街的瘾,又可顺便在街上买上几样便宜货,回去送人,说,这是上海货!这样的一种心理满足,已经跨越了经济层面,而切切实实来到了文化境地。

二是电影文化。

说到电影,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在上海,这一点知道的人不少。上海电影的发源地在虹口,这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虹口就是这样的老卵(却又有个卵用?)。用时下的话讲,叫“然并卵”。翻翻虹口老底子,货色还真不少。且干货有料,弥足珍贵,尤其电影文化。

据史料,自1908年12月,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正式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刚成立叫虹口活动影戏院。见下图),在乍浦路388号(海宁路口)起锚试航,也作为兼容并蓄的上海海派文化之发源地。许多西方先进的艺术和技术——包括被欧洲人称为“第七种艺术”的电影,就是在北外滩登陆的。西班牙商人雷玛斯选择虹口为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的落脚点,只是一座仅有250个位子的铁皮简易房,但它却成了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有了第一座,此后虹口的影院如花绽放,开遍了大街小巷……至1950年,开开关关,虹口一共有32家影剧院。

你能想象么,小小虹口,弹丸之地,居然有32家电影院,仿佛开大饼油条店一样,可见其电影繁荣之象于一斑。

仅四川北路沿线上,就有奥迪安大戏(北四川路600号宜乐里,靠近虬江路西南角)、上海大戏院(四川北路1408号近现在的衡水路,创办了专门演出粤剧的剧场,后又放映电影,后抗日战争中被炸毁)、融光大戏院(后改名为国际电影院,海宁路330号近四川北路口)、广东大戏院(四川北路1552号,始建于1928年。1931年更名为虹口中华大戏院、解放后又改为群众影剧院)。

国民大戏院(乍浦路408号,后改名胜利电影院。原为我国著名魔术师张慧冲之父张志标在1929年创办的“好莱坞剧场”,为魔术演出的专用剧场。自1931年起,一度成为原版片和新闻纪录片的专用影院。)、永安电影院(四川北路1800号)。

还有红星书场、解放剧场、虹口工人俱乐部剧场、邮电俱乐部剧场、嘉兴电影院等等,阵阵形成了“电影城”。而虹口这些影院和剧场,后有“中国电影教父”和“中国电影半壁江山”之美誉,可见电影文化在虹口,分量之重,沉淀之厚,荣誉之高,无与伦比。

只是,这些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几经沧桑,被潦草。被散落。被封尘。被淡忘。被烫伤。

到了80-90年代,50后60后70后进入火红的青春年代,一角二分一张电影票,就意味着过电影节。那些绑定教育了几代人的电影,比如《南征北战》《早春二月》《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红日》《女理发师》等国产片,以及最初的进口片《宁死不屈》《巴黎圣母院》《望乡》《追捕》《叶塞尼亚》《创伤》《广阔的地平线》《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都是在四川北路这条电影街完成的,能不忆虹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的娱乐、见识、视野,是在这里启蒙和打开的,他们的“三观”,是在这里形成的,能不忆四川北路?

三是名人文化。

什么是名人文化?就是文化标杆,价值引领,英雄崇拜,信仰追求。在80-90年代,这些是不缺的。尤其生长在虹口的孩子、学生,现在想来是幸福的(虽然当年年少懵懂无知)。

比如,据史载,鲁迅曾在上海大戏院(今四川北路1408号,建于1916年)1933年2月6日首映艺联电影《生路》,偕夫人许广平前往观看。此后3年多,鲁迅先后观看苏联电影《傀儡》《夏伯阳》等24部,其中有他生前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也是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即根据普希金同名小说改编的《杜勃洛夫斯基》。1937年“八一三”后,日军占领,上海大戏院变成了工厂。新中国成立后,为市烟糖批发部仓库。鲁迅先生还先后六次,赴“国民大戏院”(就是后来的胜利电影院)观看电影。

鲁迅还在复兴中学旁的新华书店跟内山完造一起读书喝茶聊天,这些离我们多近,多亲切。

倘若你有点虹口历史知识,只要随便走几步,转个弯,穿条弄堂,就会不断撞见文化惊喜:这里是周恩来搞地下党工作时曾经住过的地方,那里是郭沫若写《凤凰涅槃》的地方;这里是夏衍创作《包身工》的地方,那里是丁玲住过的地方;这里是瞿秋白旧居,那里是孔祥熙故居;这里是商务印书馆旧址,那里是胡蝶的住处……

在这样一条由深厚历史和文化资源作支撑的商业街——四川北路,没有理由不繁荣,没有道理不喜欢,没有权利不发展。

80-90年代做到了。进入21世界,四川北路宛如一位没落的贵族,渐渐老去。

为什么呢。

4
如何重铸四川北路辉煌

前几篇,说了这么多四川北路的鼎盛、辉煌、繁荣与历史、文化、品牌以及四川北路的没落、衰败、老去,许多人看得都没兴趣、没信心了。读者最关心的是:曾经享有知名度的上海三大商业街“老三”——四川北路,她会怎样发展?会不会起死回生?能不能重建辉煌?

这是一个问题。

据我这个(住在这里的)局外人有限信息与咨询的了解,来分析一下眼下面上的四川北路,它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

南段——从邮电大楼到海宁路,自从武昌路和塘沽路两座摩天大楼矗起,就宣告了人气滚蛋,基本成了“鬼城”,所谓甲级高端商务楼支撑着门面,了无生气。

中段——从海宁路到东宝兴路,定位可谓杂乱无章。有大型商场如利通广场、壹丰广场,貌似龙之梦又不是龙之梦,招商状态惨不忍睹,业态几不成形,结构毫无章法,能活到现在实属不易,真是有点佩服业主。再往北就是,既有烟火气的包脚布、千里香、泸溪湖小店的新开辟,也有凯司令、张小泉、雷允上、虹口糕团等老品牌缩小规模的驻守。到了原先最热闹的东宝兴路这里,随着东宝百货关闭、宝大祥打烊、巴黎春天撤出、嘉杰国际广场“重装”,凯鸿“新装”(原宝大祥旧址改造),辉煌不再。

北段——从东宝兴路到鲁迅公园,以新海、金海岸卖快到期的进口食品为主流得以引进人流外,业态真有点乱七八糟:中低端羊毛衫店重叠的有4-5家,重复的金店银楼有5-6家(算上虬江路),糕饼店5-6家(四新汤团仍铁将军锁门),唯独缺少像样的饭店(西湖饭店继续沉睡),溧阳路口那家综合商厦尚未竣工,也未知何种定位。有拯救之意?如此东一棒,西一榔头,难。

放不下的四川北路“租金”

我住在四川北路上这几年,亲眼看着无数商家兴致勃勃进驻,又灰头土脸撤退,赔了夫人又折兵。为什么四川北路留不住人呢,后来才知道,就因为它是四川北路。

有一次巧合,我朋友是上海滩一家新起而闻名遐迩的小杨生煎品牌店,她手下负责拓展的人跟我认识,我向他推荐四川北路。我说,宝大祥刚关掉,正在招商,那个地段好啊!他说,我们早想到了,四川北路当然好,可他们要的租金高的离谱,实在接受不了,我算了下,我们做不下来啊!后来,我了解到,他们在虹口公园边上,开了一家门店,总算也算四川北路吧。当时我很无语。

又有一次,我在楼下四川北路川公路转弯角上,买葱油饼。因这家换了不知道多少家主,一会羊肉烧烤,一会儿良心油条,每次生意都不错,人气很旺要排队。可奇怪的是,每家做不了多久就走人。那天我带着这个困惑,跟师傅聊起,我问,你一天要做多少葱油饼才能赚啊。师傅看我买的多,就饶有兴致回答我:这里的租金太贵啦,一天起码要做400个葱油饼才能赚,全在为房东打工啊呢。你猜猜看,这家3-4个平方的小屋要多少钱月租?猜不出。要一万五嘞!我们共三个人,你想想,能赚多少?后来,这家店很聪明,葱油饼每天做到晚上6点,就交给另一家接着做羊肉串。这样他们接力合伙,摊薄租金成本,才能活下来。

同样,在群众影剧院边上,有家做“包脚布”的,生意也不错。2-3平米租金要一万多,小生意利润薄,赚的都是辛苦钱,这么小的地方,他们还要合伙拼做两个生意,才能勉强有点赚。

一句话,从这里,我看到了四川北路的一种现象:死扛着四川北路上海滩“老三”的商业街的牌子,要租金,至于值不值这个价,店家死活,他不管,最多再换一个垫背的。而且,四川北路的店面,大多是私人的,而私人,又大多是逐利的。四川北路的死活、品牌的维护、虹口的荣耀,跟他有TM屁关系?小富即安,是根深蒂固的地缘文化之一,害死了四川北路。

四川北路,谁来拯救?拿什么来拯救?

曾经有机会,接触到虹口相关公务员,据他们透露,虹口许多文化保护建筑、名人故居、电影院、名店等,产权都有历史遗留问题,非常复杂。有次,在饭桌上,我问一位负责人:为什么像群众影剧院、永安电影院、国际电影院、胜利电影院都关掉,这么好的地段、这么好的文化资源,为啥你们不好好利用起来?他苦笑说,你不知道,有些产权关系几代人,官司缠身几十年,怎么利用,又不是政府资产?一句话把我怼住了。我又问,那多伦路文化街呢,开发时还很不错的呀,怎么就没后劲呢?他又苦笑,两手一摊:你不知道,说不清楚。喝酒,我有什么办法?这次,我的困惑不但没解答,反而更添了一层无奈。

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来:四川北路,谁来拯救?拿什么来拯救?

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要拯救四川北路,重振辉煌,是有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比如,多年来旧区改造动迁导致人流流失、周边杨浦五角场的振兴、闸北规划新静安、普陀振兴、四川北路资产复杂、面临旧区改造压力、面临网络购物冲击、精心打造北外滩分散精力等等,有一大堆困难,我们都知道。

可是别忘了一点:为什么地理优势(毗邻黄浦江外滩、苏州河、连接南京路)、文化资源不如虹口的普陀和杨浦搞火了真北路、五角场,偏偏有上海滩著名商业街“老三”美誉的四川北路,却迟暮至今?

尽管四川北路多散兵游勇、多小业主、多逐利资本,但若举全区之力,确定目标,下定决心、整体规划,全面布局、政策倾斜,哪有做不了的事情?!

衷心期盼:四川北路,早日再展辉煌!

(完)

来源:”上海逗号“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横浜桥(上)作者:杨雁翎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横浜桥 (上) 杨雁翎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都说童 ...

  • 老照片里的上海虹口,带你重温老虹口的旧时光

    这是一组几十年前上海市虹口区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记录了昔日虹口区的样子,通过这些老照片带大家重温这里的旧时光.图为昔日位于四川北路上的复兴中学校门前的城市街景. 图为昔日的大名电影院,这个电影院位于东 ...

  • 四川北路的回望(作者:杨锡高)

    四川北路的回望 文/杨锡高 我的职业生涯,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四川北路. 20世纪初北四川路繁华商业景象 1949年四川北路人潮 80.90年代四川北路旧影 先是在横浜桥,后是在四川路桥.前前后后加起来, ...

  • 上海 四川北路 虹口大楼

    虹口四川北路875-895号(海宁路口)  虹口大楼(原虹口大旅社) 第七百货商店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42   经过四川北路海宁路时,不少市民都会被路口转角处的一幢七层西式建筑所吸引,这幢 ...

  • 总投资120亿 四川北路地王设计方案曝光

    2018年7月,崇邦以71亿底价摘得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HK194-01地块,100%自持,总投资120亿. 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HK194-01地块即虹口18街坊,东至四川北路,南至海宁路,西至江西北路 ...

  • (11)四川北路2305号,2325号,2345号

    四川北路2305号,2325号,2345号 (2015-05-23 16:48:32) 标签: 文化 历史 建筑 杂谈 图片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号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地址 层数 HK ...

  • (11)四川北路长春路307

    长春路307-381号"沙逊楼群",坐南朝北.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英式风格的清水砖墙连体住宅,看细部又有荷兰装饰手法的痕迹. 原建于1928年,由沙逊华懋地产公司投资营造.华懋地产公司 ...

  • (11)四川北路1914号~1932号溧阳大楼

    四川北路1914号~1932号溧阳大楼,原名狄思威公寓.钢筋混凝土结构,建于1929年.属于现代派风格的英式公寓,沿街立面平整开窗整齐,檐口和屋顶排烟口以几何图案装饰.四幢联体,铁窗和顶部均有特色,东 ...

  • (11)四川北路1906弄餘慶坊

    地址 里弄 式样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 面积四川北路1906弄 余庆坊石库门里弄 1900年 砖混二.三层172幢 22500平方米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99451 ...

  • (11)四川北路中行大楼和四行大楼

    四川北路912-922号原为中国银行虹口大楼,大楼系民国18年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所建,陆谦受,吴景奇设计,钢筋混凝土7层公寓式大楼,1932年竣工.装饰艺术派风格,南端弧形转角顶端设现代风格塔楼.外墙底 ...

  • 虹口SOHO凭什么拯救“尴尬”的上海四川北路?

    艳姐小时家就住在四川北路附近.可以说它是让老上海人记忆深刻,但是又是在和非上海人介绍上海名街时,无法第一时间从脑海中跳脱的商业街. 定位:高不高,低不低:作品:没有标杆建筑.......构成了四川北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