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明月故园灯
格律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唐诗宋词更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一句好的诗句,能马上带你进入到一个不同的情境,这就是格律诗词的魅力。现在网络上诗人不少,多如牛毛,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只可惜,佳作太少。可能是人们习惯于歌舞升平了,人的思想和感悟退化了的缘故吧。最近忽然看到了一首小诗,朴实无华,但韵味十足,尤其在年关将至时,婉如在凄寒严冬中的一壶热酒,温暖了久违的神经。这就是无门客的七绝《偶感》,当代人写的颇具唐诗意境的一首绝句。
偶 感
香山小尼 (无门客)
夜半忽传电话声,欣闻犬子诉衷情。
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
这首仅有二十八个字的小诗为什么在网上这么火?尤其是结尾两句,为大家广为流传。其实,就因为两个字:真情。
大家都知道,文章长易短难,绝句是所有诗词中最短的存在,用有限的字数表达无限的情思,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作为绝句,当然还要遵守格律的要求以及起承转合的手法。题目是《偶感》,不难理解,偶有所感。
起句:夜半忽传电话声,这句诗起的很普通,语句平白,就是半夜忽然有人来电话了。尽管起的普通,但是效果却不普通,试想,半夜三更,电话铃突然响起,这好像是一些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镜头,很刺激,看似普通的七个字,营造了动心的氛围。吸引读者想知道,谁来的电话?有什么事吗?
承句:欣闻犬子诉衷情。原来是孩子来的电话,孩子来电话干啥?要钱吗?不是,是跟父亲亲近亲近,所以,诗人这里用了一个“欣”字,欢欣喜悦。大半夜被吵醒是很痛苦的,但是,一听到是孩子的电话,马上就不痛苦了,而且还“欣闻”,因为孩子跟他“诉衷情”,可能这是久违了的“衷情”吧?也正是父子天性(当然,这跟无门客一直跟孩子相依为命有关),而现在父子二人却不在一起,只能通过电话“诉衷情”,这才有了这篇偶感。放下电话,无门想到的是什么?
转句:他乡纵有当头月,这句红遍网络的诗由此产生。这句诗是整首诗的诗眼!而且转的十分自然,放下电话,诗人“偶感”,感的是什么?就是这个。这七个字反映出很大的信息量,“他乡”,说明诗人现在是远在他乡,而且他乡有明月,明月在诗词中多用表述美好,比如“海上升明月”、“明月几时有”等等,那么这里表达的是什么呢?这个“当头月”应该也是美好,是什么美好呢?是在他乡混的还好。如果只想表达在他乡混的还好,还过得去,那么这首诗也就不会这么火了。这句诗里有一个字道尽了人在他乡的万般无奈、辛酸、艰难、痛苦,这就是“纵”字,一个“纵”字意境尽出!“纵有”就是即便有、即使有、虽然有,转折之意用这一个“纵”字表达的淋漓尽致!他乡纵有当头月,却又如何?
合句:难比家山一盏灯。明月的光芒当然胜过灯火,但是诗人却说明月不如灯火?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家山的灯火!即便在他乡混的再风光,也是难比家山的一盏灯。这里,诗人用了一个稍微冷僻的词:家山,其实应该是家乡,但是上句里有他乡了,这里再用家乡,这个“乡”就重复了,中国汉字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用不同的字表达同一个意思,既然乡字重复,那么,换个山字就可以了,“家山”还是家乡还是故乡,唐诗人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曰:“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由此,可见诗人驾驭文字的能力十分纯熟。还有,诗人这里用了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一个词:灯。大家都知道,灯有温暖的意思,象征意义,比如我们小时候学过的《小桔灯》。那么,家山的一盏灯寓意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亲情,诗人这里想表达的是由孩子的电话而“感”,孩子半夜可以给自己打电话,自己却无人可打。一直以来和孩子相依为命,现在远走他乡,吃了那么多的苦,总算有点成就了,他乡也有当头月了,孩子半夜来电话诉亲情,诗人自然欢欣喜悦,但是放下电话,举目四望,人在他乡,而诗人的父母却已经不在了,他连想“诉衷情”的人都没有。凄凉、悲壮、苍凉的感觉油然而生,于是诗人“偶感”,“他乡纵有当头月,难比家山一盏灯。”
好的作品永远有穿透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少有人会沉淀思想,但是,无门客却一直在沉淀思想,这个自学格律的诗人,这个生活在现代的游子,生生创作出了极具唐人意境的格律诗,这说明,即便是现代人,也能写出好的格律诗。从这首诗在网络上的火爆,吸引了众多共鸣,我相信,只要是精品,一定会被接受被传唱。
无门客是辽北五虎的老五,一直以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一直在格律诗词创作,我很钦佩,我是五虎的老四,但我忙于生意,很久不写诗词了,今天看到无门的诗我很内疚,我没有无门的质朴,也没有无门的坚持。一个诗人的伟大,不仅要有好的作品,还要有人格的魅力,无门给了我重新创作的信心。他乡明月故园灯,一样江湖两样情。莫道韶华逐逝水,青山依旧盼君行。----神韵轩主人于北京通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