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交流·一副元宵节联的创作心得 广东黄一坤
创作交流
花灯照透元宵乐
—— 一副元宵节联的创作心得
广东 黄一坤
元宵节,是团圆的节日,是思念的符号。花灯下演绎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烟花燃放了许多美好愿景,汤圆暖出了许多幸福味道,庙会凝聚了许多童年记忆……元宵节别名是元夕,旧又称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夜称元夕,与“元夜”、“元宵”同。今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农历里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或“夕”,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夕、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今年是牛年,我应征写了一副牛年元宵节对联。
牛角挑开元夕幕,火树缀欢声,亮出升平新谜底;
花灯照透小康院,汤圆盈暖意,和成幸福美甜头。
元宵节虽是一个节日,但是最迷人的还是“宵”,所以,“宵”之景,“宵”之情,便成为创作者必须面对的话题。我们常常用“夜幕降临”来写夜色啊,又因今年是牛年,那么如何把“牛”与“宵”结合起来呢?几经挑选比较后用“牛角”来借代牛年,挑开元宵之“幕”,拉开元夕序曲。自然地点出题意。既然是写元宵,我想亮点还是要在“亮”处绽放,于是将传统场景中的“火树”放出,至此你如果置身元宵的花团灯海中自然会被“闹”得心欢意悦。所以创作者便用“欢声”(听觉)与整个场面的(视觉)互动相缀。
上联已完成了大部分的创作,同步也开始下联的创作。再次往元宵节的“民俗群组”寻找与“牛角、元夕”相配的元素。“花灯”一时闪动灵感,因为“月”与“灯”是元宵节的两大主角。配好花灯,下来要对“元夕”的选用颇费心思,几乎是创作思维短路了。
此时稍作停顿,步出书房,来到客厅。突然大厅上电视正在播放的镜头画面触动我的创作:翻动汤圆厂家的广告。据说汤圆的“圆”与元宵节的“元”有着奇妙的关系。于是重回创作状态。汤圆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决定从“家”入手,这样一来创作思路更清晰了,上、下联从二个角度展开分为:家外景,家中情。用“小康家”与“元夕幕”相对,小康道出景象的来源。同时煮出元宵节的特殊味道,汤圆之“团圆”味道。至此创作也初具雏型了:
牛角挑开元夕幕,火树缀欢声,
花灯照透小康家,汤圆盈暖意,
关键的时刻到来了,有了前面的铺垫,结句如何进一步升华,深化思想内涵呢?
触景生情,感慨满怀。家外的繁华欢乐景象不就映射出时世之升平喜庆么!突然间豁然开朗了,就像猜中元宵节里的灯谜一样,谜底亮出,终于找到欢乐的根源所在,从而油然而生赞美!在家中融融的暖意更让人品尝到人间最美最甜的幸福滋味。一“亮”一“和”共同将我心中的赞美和敬意倾出,推向高点,可谓景情相生,景催情发。
完成了创作,揭开了我的元宵节题联的创作“谜底”,对联的创作或许是要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组合、挑选,需要运用多种手法。初始或许如同“谜面”一样的充满变幻,难以捉摸,但是临创作前必须确定创作路径,这就是所谓:胸有成竹。能清晰地看透创作方向自能达“曲径通幽处”,谜底自然浮出水面。此联以“家外景”和“家中情”为路径,通过最亮最切的民俗文化来营造欢乐祥和的景象,让你强烈感受到“升平幸福”背后的那一股暖人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