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国,世茂如何打造"国风系"产品力?

文\潘永堂

大国崛起,已不是未来,而是当下。

高增长、雄踞世界第二的GDP,赶超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而中国,重回世界之巅,也是21 世纪最为确定的历史大趋势。

国家崛起,城市亦在崛起。历史上伟大的城市,都诞生在伟大的时代。如盛唐的西安。在当代,中国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2010年世博会的上海, 2016年G20首脑的杭州,2017年金砖峰会的厦门……全球瞩目的中国城市,都在彰显着“国之泰运”和中国文化自信!

同样,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开始加速进入世界500强队列,而且中国自身,作为全球巨大的消费市场,正迎来世界500强的持续加码投资和耕耘。

昨天,中国企业走出去,才叫全球化,

今天,中国企业在中国,就是全球化。

今天,当全世界都在热议中国的时候,中国却在更高格局。讨论世界走向何方。

在这样一个盛世中国,中国一方面继续在拥抱未来,打造更现代化的都市,全球最快捷的交通,全球最强大的互联网浪潮,未来已来;另一方面,中国,也在重新审视过去中华5000年的璀璨文化,立足当下,传承和再造。

如丘吉尔所说,能看得到多远过去,就能看得到多远未来!

大国崛起,点燃“新中式”

建筑,是城市外在的“立面”,也是人居美好生活的“容器”。

当我们在建筑的前面加上“中国”2字定语后,我们就需要探讨:到底什么才是适合中国人的建筑?是仿古篆刻的古典中式风?还是基于古典文化的再创新?

过去几年,中国各大核心城市开始涌现出无数携带文化自信,中国式审美以及伴生大国崛起气息的新中式建筑:

  • 比如以福州三坊七巷为原型的院子产品,迅速闪电的全国扩张,

  • 比如以苏州园林为原型的桃花源产品线开始从苏州走向上海,南京等众多城市,

  • 比如以世茂国风系为代表的新中式在全国开始因地制宜的扩张……

美图欣赏|世茂国风武汉龙湾实景图

就在上周,世茂面向全球发布“国风”产品系,致敬大国崛起,致敬中国文化。

世茂的国风,歌颂的不是3000年前社会各阶层的生活,而是一条文化血脉的传承,是一个家,是中国人睽违已久却始终藏于骨血的生活方式。历经时光淘洗 ,光亮如新。

上周,老潘也荣幸受邀参加世茂国风产品线发布会,并收获一本干货满满的《世茂国风系价值副本》白皮书,一路翻阅,受益匪浅。今天,也借此机会,与诸君分享。

图\世茂国风产品白皮书

当下新中式建筑之痛

在言必称中式的时代,世茂国风系到如何?又有何不同了?

何为国风?

世茂对国风官方的解读是:秉承“传承与再造”的核心理念,打破时空、地域、国界的界线,对盛世下的经典建筑、文化内涵进行提取、再造、融合,营造出贯通盛世文化精髓与当代审美趣味的意境人居体验。这其中,“传承与再造”是关键词,这是国风系理念的DNA。

为何强调“传承与再造”?因为这才是真正国风的价值。

目前伴随大国崛起的东风,市面上新中式住宅渐渐成为时尚,甚至是主流。但有三点问题:

其一,更多是古建筑的外在复制和点缀。比如加载一些外在中式元素,复制有形的装饰性元素,完全缺乏内在的古代建筑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和领悟,同时缺乏对当下时代人居生活方式的结合。因为古代建筑虽好,但未必适合现代都市人居。

其二,中国古代建筑有京派、闽派、苏派、徽派、川派、晋派。但当下很多新中式只是传承某一区域的某一具象流派,走向全国,也是一个标准走天下,不懂得因地制宜。比如有的承袭闽派三坊七巷的古建筑内涵,有的承袭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叠石迭景,有的承袭徽派建筑的青瓦白墙,砖雕门楼,四水归堂……没有从区域出发,因地制宜的选择匹配的中式经典。

其三,当下新中式的概念被过度消费,反而让我们忽视了中国古代建筑精髓普及不足,缺乏标准,世茂强调,街坊巷弄的空间布局和亭台楼阁的景观规制,反反复复地被提及和消费,乏味的唤起和新意的缺失,这绝不是新中式产品发展的未来和方向。

何为提取?即不盲目跟随,不表皮复制,更不是复古明清,而是深刻领会古建精髓,对中国古代盛世经典建筑、文化内涵进行“提取”;

何为再造?同时结合当代人居功能匹配,结合区域土地,人文的文脉诉求,打造出贯通盛世文化精髓与当代审美趣味的意境人居新著,是为“再造”。

既要提取,又要再造,才能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有效结合,将老祖宗的传统艺术结合现代气息的材料科技,才能做到一方面对清雅含蓄东方式精神的追求和享受,另一方面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功能需求让传统艺术在现代人居中得到体现。

“传承”古代经典的,“再造”合适现代的。地产在地产之外,世茂,以国风·致盛世,国风正在超越地产格局,成为一种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自信的空间展现。

视频:如何对经典元素进行提取和再造

理念1:提取与再造

中国传统建筑,博大精深!

目前中国古代建筑派系主要有京派、闽派,苏派,徽派,晋派,川派等,各个流派开始在发源地和全国范围内流行和再造。这其中,京派、闽派、苏派、徽派,相对而言,更大范围在沿海和中西部核心城市被传承和流行。

徽派建筑,是六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它本身是以民居、祠堂和牌坊闻名遐迩,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典型建筑特征是青瓦白墙,砖雕门楼,四水归堂,马头墙。这其中,徽派民居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而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又是徽派整个建筑的点睛之笔。汤显祖曾说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多少中国人想拥有一处苏州宅院,作为老来闲适之所。苏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存在了数千年的苏州园林中,择水而居、前后贯通,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韵的门楼,曲折蜿蜒,藏而不露,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堪称园林式布局的艺术典范,以精致、明净的江南氛围,创造居住舒适度

美图欣赏|世茂国风武汉龙湾实景图

京派建筑,核心在于宫殿建筑和四合院为主,建筑风格外观规矩、中轴对称,平面格局大小不一,贯彻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威严恢弘的礼序,而其中的彩绘雕饰、寓意吉祥。京派建筑中,故宫是宫殿建筑的问鼎之作,也代表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给人以皇家威严之感。

但在世茂国风看来,不同派系的建筑代表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人居方式,都有各自的建筑态度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各自欠缺和短板。

比如京派宫廷建筑虽然气势恢宏、造诣极高,表达了政治上的威严与雄伟,但生活舒适性,宜居性却不足,这才有了乾隆六下江南,最后将江南园林乾坤大挪移,移植到北京颐和园。

而同样,苏州园林、江南水乡,徽派建筑偏重典雅,但普遍仪式感、尊贵感做得不足。

每一派建筑的背后都有所得有所失!世茂国风的设计理念,是提取和再造,是站在具体的地块和当地偏好,有选择的融汇中国传统建筑各家之长,正如北京颐和园、圆明园集大成者设计理念,打破时间、空间的界线,萃取不同风格中式建筑的经典,将在地精神与人文气质巧筑一身,重融再塑出属于当代的居住感受及人文意境。

过去集萃百家之长,颐和园,圆明园是皇帝的个人专利,更重要的是在封建社会,一切等级制度规制都给不同阶层的建筑有固定的标准,州县王府皇家规制不一,每一个身份都不能擅自越界,居住标准不能越界。今天大同社会,建筑心态开始去中心化,建筑开始以人为本,建筑开始全方位满足人居从遮风避雨,舒适功能设计,尊贵仪式感,自我实现内心映射。

在世茂国风鼓岭,世茂将皇家门头放进闽派建筑中来,既能把闽派建筑的情调、窗户、层次、镂空,情调做出来,同时合适的门头,又可以满足仪式感、尊重感适度放大。在世茂鼓岭,门庭、门钹、门匾、厅堂、天井都被一一提取和再设计,并成为国风的近 20个组团里,每个组团的独一无二的标志

图\世茂国风鼓岭实景图

提取,融合,再造,因地制宜,集大成者, 最终因为世茂,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风,不同的绝唱,从规划营建到建筑形制,它们无一不是这样的生活的再现:

  • 从社区入口,到家门,皆是一段从都市走向山野,身心平和的归程。

  • 从家门,到入户,到院落,无一不是充满了外儒内道的仪式感。它们有着山间小镇的诗意和悠远。

正如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说过:“如果能够把花草、树木、流水、光和风,根据人们的意愿从自然界提取出来,那么人间就接近天堂了。”

理念2:别人玩复制,国风做“孤品”

对不同城市,每一个国风,都是一件“文化孤品”。

内在的建筑结构标准化,外在的立面、窗墙等造型与元素个性化,这是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辩证统一。

在世茂看来,世界上没有一块相同的土地。世茂国风,尊重每一块土地的差异,尊重土地文脉的差异,因地制宜,打造独一无二的孤品。在世茂国风看来,不同的土地界面,承载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及文明记忆,当这些资源被挖掘和再创造,它将变成带有温度和灵性的场所,在不同场域状态下,只有匹配最合适的建筑作品,才最有生命力。所以世茂认为只有“接地气”的产品才是最好的产品,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块土地,土地之上的房子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世茂鼓岭山地公园原来山体受损严重,设计师就在保持原有地形的前提下设置果园牧场、生态氧吧,保持蓄水量并养殖水生物,强化原有沟谷溪流的自然肌理,以达到生态修复,顺势而为。

比如针对福建客户多年的了解,他们人文积淀深厚、同时又具有海派文化视野,因此对入户形象要求异常的高,很注重建筑和住宅的气派和形象。因此,世茂在闽派建筑之外,又将朱户、金属门钹、镏金门匾、影壁、地雕等元素一一设置,保留了古代权贵的象征朱红铜门的完整格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原汁原味地导入。

……

美图欣赏\世茂国风鼓岭实景图

关注地,关注人,世茂国风,相地制宜。

理念3:东韵西技,韵与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建筑。

封建社会的经典建筑,也未必完全合适现代社会人居功能和生活习惯。

不同于西方的石质建筑,东方建筑是以“砖木”结构为主,这就导致很多古代建筑材料,比如大量木制门窗,砖石白墙,碰到潮湿气候就容易发霉,而且木制物件时间长了容易热胀冷缩。

基于此,世茂国风深刻地把握传统经典建筑的神韵的前提下,同时,又基于现代或西方建筑技术和人居需求,以神驭形,打造既能传承经典建筑底蕴与美感, 又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舒适人居体验,实现真正的东韵西技的融合。

美图欣赏\世茂国风鼓岭实景图

  • 比如在国风鼓岭项目,由于地处山地气候,潮气很大,因此建筑立面系统变成了更适应山地气候,更易维护的现代材料,典型的是将容易受潮发霉的白墙换成了浅色的干挂石材;

  • 比如将木材窗格时间久了会风化,而且面积较小,于是世茂换成了金属材质打造栅格和窗花,而且设计更大的开窗,提取和再造,东韵西技之后,窗格既有古典韵味,又能长久耐用。

用现代的材质,用西方的技艺,东韵西技,既能将东方神韵保持下来,又能把材料功能和寿命延长,更符合现代人居舒适度。

理念4:盛世中国,做现代雅居

现代社会,不缺豪宅,缺雅宅,而且今日中国房地产正从传统的豪宅逐步进化到雅宅的通道上。

中国逐步进入小康时代,未来单纯物化的,物质的、为奢侈而奢侈的,已经很难打动客户,反过来,唯有携带浓密文化基因,自然基因,健康基因,真正以人为本,人性导向的理念与细节,最能打动客户。

贝聿铭说:“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世茂国风,强调通过深刻洞察现代人居生活方式,将文化配套,植入社区和日常生活,融合传统建筑氛围与现代人居需求,最终实现“室内空间舒适、社区空间丰盛”的雅居需求。

一宅之外,是天、地、山的广阔与灵性,

一宅之内,是金、木、石的精巧与和谐。

自然与工匠融合,传统与现代共生,竹径通幽,云栖深处,瞬间升华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让匆忙的都市人归于沉静, 自然、建筑、人心互为辉映,是为现代雅居。

未来好住宅,不一定要很多标签,而是真正让人“住得舒服”,让人赏心悦目。

哪怕是中式住宅兴起的今天,如果仅仅是流于在室内空间形制和意境上“返古”,而忽略了当下人居的真正需求——舒适,将依然难以得到客户青睐。

以世茂国风鼓岭为例,“传统独院”为最主要的建筑类型。由于山势起伏变化,朝向和标高的差异,其一,随山就势的原则,让国风鼓岭每户在不同的标高分层独立入户,几乎每一栋“独院”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次,为了景观最大化,提升居住舒适,鼓岭建筑采用“L”型户型坐落于院子内,“L”型的布局,直接有效提升了居住舒适性与景观享受性。

理念5:做国风,不可不匠心

今日浮躁社会,没有极致的情怀与匠心,就没有优秀的企业和产品。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居住空间有着独特的理解:大到建筑的形态,包括台基、 屋身、屋顶,每一处细小的变化都饱含深意;小到家门前的一块抱鼓石形态、墙上浮雕的图案,都在细微之处蕴藏了巨大的生活智慧。

所以,国风建筑,绝不仅仅是中式材料的堆砌,而更应该成为体恤人居的每一处生活细节。这种体恤,让建筑有了与人对话的生命力,更饱含温暖。

作为国风系,一则关注极致细节,一砖一瓦的雕刻,一草一木的移植都需要专注、细心和对完美的追求。二则国风对美学,对场景,对情景,对山水意境的偏执,产品打造中,匠人不仅要有对精工巧技上的锱铢必较,更应保有 “热爱自然,感恩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愫。

所以真正的“匠人精神”,在于匠心,而非匠气。

视频:看世茂如何对经典元素进行提取再造

以福州世茂鼓岭为例,世茂在山里造房子,考验的不仅是经验,更有耐心、匠心。为此,世茂每栋建筑的地面,从连接泥土的基层到业主最终接触的装饰面 : 从垫层、防水层、找平层、结构板、地暖层、保温板,都层层保护。

更引得众人点赞的是,世茂鼓岭社区栈道里竟然“长”出的竹子。

图|被世茂所深情呵护的竹林

细看后才知道,福州鼓岭山上有很多原生的竹子,竹林,极其葱绿、美观。世茂,为了不损坏这片竹林,将整个栈道抬至空中,而那些栈道经过无法避及的竹子,则以“长” 出来的方式被保留了下来:竹身经过特别加工的有孔木质铺装板,与木栈道相接的竹身则被缠上了一圈厚厚的麻绳,作为竹身的保护层,避免在山林晃动时与栈道过度摩擦而受损。

小结

过去,中国建筑学巨著《中国建筑史》的梁思成写道:“我们有传统习惯和趣味:家庭组织,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饪,缝纫,室内的书画陈设,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与西人相同。这一切表现的总表现曾是我们的建筑。现在我们不必削足就履,将生活来将就欧美的部署,或张冠李戴,颠倒欧美建筑的作用。我们要创造适合于自己的建筑。”

今天大国崛起时代,梁思成的创造适合于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将会被加速。而今天风起云涌的新中式建筑,也正在映射和记载我们正在经历的国之泰运。

以国风,致盛世。所以,今日世茂国风,不再是一种产品进化,不是一种建筑营造理念的创新,更是一种精神,就是一种大国崛起自信的折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