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中草药逐个数一遍
一般感冒较易控制,但咳嗽却往往拖得长久。有权威机构对止咳药市场做了全国性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还是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蜜炼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液、复方甘草合剂、等中药止咳化痰药,均位于销量前列。中药止咳化痰药占领大部分市场,原因在于疗效确切,咳嗽以后吃中药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首选。
人为什么会咳嗽?
人体的呼吸系统,尤其是呼吸道,是很脆弱的,因为直接与外界相通,因此容易感受空气里面异物的侵袭,而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则属病理现象。
咳嗽同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为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急性骤然发生的咳嗽,多见于支气管内异物;长期慢性咳嗽,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在中医看来,咳嗽乃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
千年中药止咳奇效
梧桐叶
中医有说“梧桐先知秋气”之说,《贵州民间方药集》亦言:“镇咳祛痰,除风湿,治麻木。外用止刀伤出血”,因此,此药放在开篇,是旨在告诉大家此药在组方中主要作为药引之用,一般加入药用治疗方中,用量3克,先煎或是同煎即可。
木蝴蝶
又名千张纸、兜铃、三百两银药(《滇南本草》),玉蝴蝶(《张聿青医案》),云故纸(《兽医常用中药》),是为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云南、广西、贵州。此外,福建,广东、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亦产少量。
性味苦、寒,入肺、肝经,功用主治润肺,舒肝,和胃,生肌。治咳嗽,喉痹,音哑,肝胃气痛,疮口不敛。治干咳不止常配夏枯草。此药在中医界甚为出名,治疗咳嗽的名家皆有钻研,使用此药入方可治疗燥咳及肺气肿。
选方:
①治急性气管炎、百日咳等:木蝴蝶一钱,安南子三钱,桔梗一钱五分,甘草一钱,桑白皮三钱,款冬花三钱。水煎,加冰糖三两,溶化于药液,制成糖浆,一日数回,频频服之。(《现代实用中药》止咳糖浆)
②治肝气痛:木蝴蝶二、三十张,铜铫上焙燥研细,好酒调服。(《纲目拾遗》
百部
又名嗽药(陶弘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杨氏经验方》),九丛根(《草木便方》),九虫根(《分类草药性》),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性味甘苦,微温,入肺经。功用主治温润肺气,止咳,杀虫。治风寒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
选方:
①治肺寒壅嗽,微有痰:百部三两(炒),麻黄,杏仁四十个。上为末,炼蜜丸如芡实大,热水化下,加松子仁肉五十粒,糖丸之,含化大妙。(《小儿药证直诀》百部丸)
②治寒邪侵于皮毛,连及于肺,令人咳:桔梗-钱五分,甘草(炙)五分,白前一钱五分,橘红一钱;百部一钱五分,紫菀一钱五分。水煎服。(《医学心悟》止嗽散)
③治卒得咳嗽:生姜汁,百部汁。和同合煎,服二合。(《补缺肘后方,)
④治暴咳嗽:百部根渍酒,每温服一升,日三服。(张文仲)
⑤治久嗽不巳,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鼻塞项强,脚胁胀满,卧则偏左其嗽少止,偏右嗽必连发,甚则喘急,病必危殆:百部、薏苡仁、百合、麦门冬各三钱,桑白皮、白茯苓、沙参、黄耆、地骨皮各-钱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百部汤)
款冬花
异名冬花(《万氏家抄方》),款花(《疮疡经验全书》),看灯花(《本草崇原集说》),为菊科植物款冬的花蕾。性味辛、温,入肺经,功用主治润肺下气,化痰止嗽。治咳逆喘息,喉痹。
选方:
①治暴发咳嗽:款冬花二两,桑根白皮(锉)、贝母(去心)、五味子、甘草(炙,锉)各半两,知母一分,杏仁(去皮尖,炒,研)三分。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款冬花汤)
②治久嗽不止: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人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圣惠方》紫菀散)
③治喘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蒸,焙)。上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济生方》百花膏)
桔梗
异名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吴普本草》),房图、荠苨(《别录》),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性味苦辛、平,入肺、胃经。功用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选方: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杏仁
又名杏子(《伤寒论》),木落子(《石药尔雅》),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性味苦、温,有毒,入肺、大肠经。功用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选方:
①治肺寒卒咳嗽:细辛半两(捣为末),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上药,于铛中熔蜡半两,次下酥一分,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圣惠方》)
②治咳逆上气:杏仁三升,熟捣如膏,蜜一升,为三分,以一分内杏仁捣,令强,更内一分捣之如膏,又内一分捣熟止。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过半方寸匕,则痢。(《千金方》杏仁丸)
③治久患肺喘,咳嗽不止,睡卧不得者:杏仁(去皮尖,微炒)半两,胡桃肉(去皮)半两。上件入生蜜少许,同研令极细,每一两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生姜汤嚼下,食后临卧。(《杨氏家藏方》杏仁煎)
④治上气喘急:桃仁、杏仁(并去双仁、皮尖,炒)各半两。上二味,细研,水调生面少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蜜汤下,微利为度。(《圣济总录》双仁丸)
注意本药有小毒,用量宜少。
百合
异名白百合(《日华子本草》),蒜脑薯(《纲目》),为百合科植物百合、细叶百合、麝香百合及其同属多种植物鳞茎的鳞叶。性味甘微苦、平,入心、肺经。功用主治】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费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来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1)润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2)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余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
选方:
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济生方》百花膏)
梨
异名快果(陶弘景),果宗、玉乳、蜜父(《纲目》),主要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秋子梨等栽培种的果实。性味甘微酸、凉,入肺、胃经。功用主治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
选方:
①治卒咳嗽:㈠梨一颗,刺作五十孔,每孔内置椒一粒,以面裹于热火灰中煨令熟,出,停冷,去椒食之。㈡梨,去核,纳酥蜜,面裹烧令熟,食之。㈢梨,捣汁一升,酥一两,蜜一两,地黄汁一升。缓火煎,细细含咽。凡治嗽皆须待冷,喘息定后方食,热食之反伤矣,令嗽更极,不可救。如此者,可作羊肉汤饼饱食之,便卧少时。(《孟诜方》)
②治痰喘气急:梨,剜空,纳小黑豆令满,留盖合住,系定,糠火煨熟,捣作饼,每日食之。(《摘元方》)
③清痰止嗽:梨,捣汁用,熬膏亦良,加姜汁、白蜜。
陈皮
又名红橘、大红袍、川橘,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功能主治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多痰。
选方:
治咳嗽痰多:陈皮10克,大米50克。陈皮洗净切细,煎水去渣滤汁;大米淘净入锅,加入陈皮汁和清水适量,煮稀粥服食,每天1次。或将陈皮研为细末,取3~5克调入煮好的稀粥内服食,早晚各1次。具有补气健脾、化痰止咳功效,适用于咳嗽痰多、胸膈满闷等症。
无花果
异名阿驲、阿驿、底珍(《酉阳杂俎》),天生子(《滇南本草》),映日果(《便民图纂》),优昙钵(《广州志》),蜜果(《群芳谱》),文仙果(《草木便方》),奶浆果(《湖南野生植物》),品仙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桑科植物无花果的干燥花托。性味甘、平,入肺、胃经。功用主治健胃清肠,消肿解毒。治肠炎,痢疾,便秘,痔疮,喉痛,痈疮疥癣,利咽喉,开胃驱虫。
用于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痔疮便秘,消化不良,痔疮,脱肛,腹泻、乳汁不足,咽喉肿痛,热痢,咳嗽多痰等症。
选方:
①治咽喉刺痛:无花果鲜果晒干,研末,吹喉。(《泉州本草》)
②治肺热声嘶:无花果五钱,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罗汉果
异名拉汗果、假苦瓜(《广西药植名录》),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果实。味甘、性凉、无毒,入肺、脾二经。功用主治清肺润肠。治百日咳、痰火咳嗽,血燥便秘。
选方:
治百日咳:罗汉果一个,柿饼五钱。水煎服。
前胡
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根,性味苦辛、凉,归经入肺、脾经,功用主治】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
选方:
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芍药(亦者)、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大黄(蒸)一两。上八味,细切,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圣济总录》前胡饮)
川贝
异名虻(《诗经》),黄虻(《管子》),苘(《尔稚》),贝母、空草(《本经》),贝父、药实(《广雅》),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性味苦甘、凉,入肺经。功用主治润肺散结,止嗽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选方:
①治肺热咳嗽多痰,咽喉中干:见母(去心)一两半,甘草(炙)三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一两半。上三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咽津。(《圣济总录》贝母丸)
②治伤风暴得咳嗽:贝母(安心)三分,款冬花、麻黄(去根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各一两,甘草(炙锉)三分。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贝母汤)
③治伤寒后暴嗽、喘急;欲成肺萎、劳嗽:贝母一两半(煨令微黄)。桔梗一两(去芦头),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紫菀一两(洗去苗土),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十丸;如弹子大,绵襄一丸,含咽亦佳。(《圣惠力》贝母丸)
④治小儿咳嗽喘闷:贝母(去心,麸炒)半两,甘草(炙)一分。上二味捣罗为散,如二、三岁儿,每一钱匕,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入牛黄末少许,食后温分二服,更量儿大小加减。(《圣济总录》贝母散)
⑤治百日咳:川贝母五钱,黄郁金、葶苈子、桑白皮、白前、马兜铃各五分。共轧为极细末,备用。1.5~3岁,每次二分;4~7岁,每次五分;8~10岁,每次七分,均一日三次,温水调冲,小儿酌加白糖或蜜糖亦可。
名医张云鹏一生积累的19个方
1.主治乙型病毒性肝炎——解毒调控免疫方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丹参15g,郁金15g,生黄芪15g,水牛角粉10g(包煎),叶下珠30g。
主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2.主治肝纤维化、肝硬化——软坚护肝方
组成:鳖甲10g,穿山甲片10g,莪术10g,生黄芪15g,石见穿15g,当归10g。
主治:肝纤维化、肝硬化。
3.主治肝硬化腹水——扶正逐水方
组成:丹参15g,穿山甲10g,生黄芪15g,葶苈子30g,黑白丑10g,沉香曲9g(包),腹水草30g。
主治:肝硬化腹水。
4.主治脂肪肝、高脂血症——降脂理肝汤
组成:泽泻15g,决明子30g,丹参10g,郁金10g,海藻30g,荷叶10g。
主治:脂肪肝、高脂血症。
5.主治细菌性肝脓肿急性期——清肝消肿汤
组成:紫花地丁30g,败酱草30g,薏苡仁30g,皂角刺9g,合欢皮15g。
主治:细菌性肝脓肿急性期。
6.细菌性肝脓肿吸收期用药——解毒护肝汤
组成:山栀15g,连翘30g,柴胡6g,白芍10g,当归10g,丹参10g,茵陈30g。
主治:细菌性肝脓肿吸收期。
7.主治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清胆汤
组成:柴胡10g,郁金12g,赤芍15g,黄芩20g,枳壳20g,生大黄(后下)15g。
主治: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8.主治慢性胆囊炎——舒胆汤
组成:柴胡6g,赤芍10g,山栀10g,木香5g,生大黄5g(后下)。
主治:慢性胆囊炎。
9.主治中风出现偏瘫——抗偏瘫方
组成:生黄芪15-60g,地龙10-30g,丹参10-30g,水蛭6-15g,蜈松1-3条。
主治: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出现偏瘫,属气虚血瘀,经脉痹阻者。
10.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降压饮1号方
组成:黑芝麻30g,黄芩10g,夏枯草30g,天麻10g,葛根30g。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
11.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轻型者——冠心乙方
组成:制首乌20g,桑寄生15g,灵芝10g,黄芪15g,白檀香3?6g,丹参15g。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轻型者。
12.主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加味麻附细辛汤
组成:炙麻黄5g,附子5?10g(先煎),细辛3g,生黄芪20g。
主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3.主治快速型心律失常——养阴复脉汤
组成: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苦参10g,玄参20g,连翘30g,莲心6g,黄连6g,生地10g。
主治:快速型心律失常。
14.主治缓慢性心律失常——温阳复脉汤
组成:党参15g,黄芪20g,桂枝10g,附子10g,赤芍10g,炙甘草10g,黄精20g。
主治:缓慢性心律失常。
15.主治心力衰竭——心衰合剂
组成:葶苈子30g,桑白皮10g,车前子30g,丹参20g,生黄芪15g,五加皮10g。
主治:心力衰竭。
16.主治病毒型心肌炎后遗症——加味生脉饮
组成: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生地10g,丹参10g,连翘20g,生黄芪15g,甘松10g。
主治:病毒型心肌炎后遗症。
17.主治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泻肺解毒方
组成:葶苈子15g,桑白皮10g,鱼腥草30g,丹参15g,银花20g,连翘20g,茯苓10g,芦根30g,陈皮10g。
主治: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
18.慢性肺心病稳定期用药——肺心方
组成:太子参10g,黄芪10g,丹参10g,百合20g,赤芍10g,仙灵脾15g,苁蓉10g,炙紫菀10g,苏子10g,陈皮6g。
主治:慢性肺心病稳定期。
19.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安心方
组成:淮小麦30g,炙甘草10g,大枣7枚,丹参15g,百合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灵磁石20g,麦冬10g。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地黄饮子治疗老年痴呆
某先生,71岁,于1997年12月9日初诊。
病人4年来记忆力逐年下降,遗忘明显,性格改变,疑心较大,行为异常,经常担心家中失窃,于午夜时分拨打“110”电话报警,家人为此尴尬不堪。同时出现轻度智力障碍,反应迟钝,语言表达欠清,时有词不达意。
CT示:脑萎缩。
西医诊断:老年痴呆阿尔海默氏型,脑萎缩。经西医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求治于中医。
家属代述:头晕头痛,失眠健忘时有幻觉,近来脱发明显。病人形体消瘦,语言表达失常,须发皆白,颜面及双手有较多老年斑。舌质紫暗舌苔白微厚腻,脉沉迟。
辨证:心肾两虚夹痰浊瘀血,痹阻脑络,髓海失充。
治法:补肾健脑养心,填精益髓,同时佐以活血通络。
处方组成:熟地20g,山萸肉20g,石斛15g,寸冬15g,五味子15g,石菖蒲15g,远志15g,寸芸15g,巴戟15g,肉桂5g,附子5g,益智仁20g,鹿角胶15g,丹参20g,川芎15g,地龙20g,葛根20g,红花15g,赤芍20g,甘草15g,南星15g。
水煎,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病人服药30剂,语言表达基本清楚,夜间睡眠良好,服药期间情绪稳定,未再拨打“110”。于前方加龟板15g,加强滋阴之力。
三诊:病人又服药60剂,被窃妄想感消失,疑心明显减轻,精神轻松,饮食睡眠良好,嘱其停药观察,家属恐其前症复作,不同意停药。又自行令病人服药30剂,精神状态已如常人,面色红润,双手及颜面老年斑明显减少,平素须发稀少皆白。服药后再生之须发均为黑色,且有浓密光泽,家人大喜,遂停药,随访半年,状态稳定,再无复发。
分析:肾为封藏之本,内寓元阴元阳,肾虚虽有阴虚阳虚之别,但阴阳互根,久病常易相互累及,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转而变为阴阳两虚,为肾病虚损的常见征候,在治疗上须滋阴与扶阳兼顾,既可促进生化之机,又可避免互伤之弊。
滋阴之品,其性多柔润滋腻常影响脾胃的运化,导致胀满腹泻,扶肾阳之品其性多辛温燥热,易伤阴液,故古人制方,于补肾阴药中加助阳之品,如地黄饮子,原书用以治由于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之痱,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瘀之功。
- 方中以熟地、山萸滋补肾阴,
- 寸云、巴戟温肾壮阳,附子、肉桂之辛热协上药以温养真元,摄纳浮阳,
- 寸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敛液,使阴阳相配,
- 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全方温补下元,摄纳浮阳,开窍化痰,宣通心气,使水火相济,痰浊得除,则痱可愈。
经过临床大量实践证明,凡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症见肾中阴阳俱虚,精髓不足者,用地黄饮子壮阳滋阴,填精益肾,往往收效满意。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肾中阴阳化合为髓,对于脑及脊髓病变,如老年痴呆 ,脑萎缩、脊髓空洞症、蛛网膜炎等辨证属肾阴阳两虚,精髓不足者,用之皆有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