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曾祖父的深情往事(历史)

说到古代文人的伉俪情深,是不是首先想到的就是《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芸娘两口子。

那固然令人羡慕了,但除了他两,还有一对也足可媲美,就是俞平伯的曾祖俞樾和他的妻子姚文玉。

先来看张图:

“小浮梅”是俞樾和夫人闲谈的地方

这是俞樾所著《曲园襍纂》中的一卷,名为“小浮梅闲话”,内容都是些什么呢?开卷有云,说的很清楚:

“余曲园之中有曲池焉,曲池之中有小浮梅槛,仅容二人促膝。夏日余与内子坐其中,因录其闲话稍有依据者为一编云。”

这一卷就是俞樾和夫人聊天时的闲话,基本上都是姚夫人拿些诗词曲文上的典故来问俞樾,而后俞樾引经据典的解答。不止是伉俪情深,更是知音在伴,这就更难得了。

俞樾的夫人是他的表姐,据说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俞樾19岁时成亲,两人一生都很恩爱。

俞樾仕途坎坷,年轻时虽因“花落春仍在”被曾国藩赏识点为部试第一名,但其后没几年,在河南当学政时,主持士子考试,因为各取了四书和五经中的一句话合为一句作为考题,被人举报为“试题割裂经义”而罢官,其后就开始在浙江的教书著书生涯。

姚夫人年轻时没少吃苦,直到俞樾后来声名日隆,近50岁时靠朋友的资助在苏州筑曲园才算是真正的安定下来,这卷“小浮梅闲话”记载的就是两人在曲园的日常。

因为操劳,姚夫人很早牙齿就脱落了,俞樾心中愧疚,就把妻子脱落的牙齿珍藏起来。61岁时,俞樾的牙齿也脱落了,他就将两颗牙齿一起埋葬,并作《双齿冢志铭》,文中提到,夫人的牙齿珍藏了15年:

“内子姚夫人遗有堕齿一,藏之至今,十有五年矣。余去年亦堕一齿,乃合而暦之俞楼之后,文石亭之前。”

然后又作了一首《双齿冢诗》,诗中提到的右台就是俞樾埋葬夫人的地方:

“他日好留蓬颗在,当年同咬菜根来。残齿零落存无几,尽拟相从到右台。”

“茶香室”即是姚夫人所居室名

姚夫人是1879年去世的,夫人去世后,俞樾将夫人葬在杭州右台山。他在姚夫人的坟墓的左面营造自己生坟,并在墓侧筑室三间,把姚夫人所居住的旧室名“茶香室”三字题在卧室中。自此和夫人日夜相守,“惓惓之情,不以生死有殊”

据朋辈称,姚夫人去世后俞樾“精神意兴日就阑衰,著述之事殆将辍笔矣”,唯“杂记平时所见所闻,以销暇日”。他曾有一文《与亡妻姚夫人》,深情谴惓,读来令人哀惋:

一别之后,五月有余。惓惓之情,不以生死有殊,想夫人亦同之也。自夫人之亡,吾为作七言绝句一百首,备述夫人艰难辛苦,助吾成家,而我两人情好,亦略见于斯,已刻入《俞楼维篡》,流布人间矣。兹焚寄一本,可收览之。葬地已定于杭州之右台山,葬期已定于十月二十五日,今择于十月九日发引,先一二日在苏寓受吊,即奉夫人灵,同至湖上,仍住俞楼。届期躬送山丘,永安窀穸,吾即生圹营于夫人之左,同穴之期,当不远矣。日前,曾梦与夫人同在一处,外面风声猎猎,而居处甚暖,有吾篆书小额,曰“温爱世界”,斯何地也?岂即预示我墓隧中风景乎?苏寓大小平安,勿念。西南隅隙地,已造屋三间,屋外竹帘茅舍,亦楚楚有致,俟落成后,夫人可来,与吾梦中同往观之。

“西南隅隙地,已造屋三间,屋外竹帘茅舍,亦楚楚有致,俟落成后,夫人可来,与吾梦中同往观之。” 读来令人不觉想到苏东坡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或是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语虽平常,但个中深情,令人心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