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人吊打12万国军!苏中战役7战7捷,指挥员粟裕究竟有多神
这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也是粟裕一战封神的王牌战,在这场战役中我军以弱胜强,以3万兵力对抗国军12万人,不仅最终歼敌5万,还创造了七战七捷的战争神话。那么这场战役中,粟裕究竟运用了何种战术?他又是如何以小博大的呢?本期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苏中战役全过程。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第二次内战正式打响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并对华东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第二次内战正式打响,作为华东解放区的前沿阵地,苏中解放区南濒长江,北连淮阴是国民党进攻的主要方向之一。
为了迅速占领苏中解放区,蒋介石派出号称文武全才的第一绥靖区司令——李默庵出战。李默庵接到命令后,当即率领五个师约12万人,陈兵于长江北岸企图先攻占如皋、海安,尔后再沿运河一线向北进攻。
李默庵
关键时刻,粟裕迎战
我军针对这一情况,派出了素有战神之称的粟裕迎战。粟裕率领的军队,主要是华中野战军的19个兵团,加在一起才3万余人,无论兵力还是装备都远远落后于国军,可粟裕却凭借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打出了七战七捷的神话。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1946年7月13号,苏中战役的第一战——宣泰之战正式打响。在李默庵原本的计划中是打算13号时,对宣家堡和泰兴城两地发起进攻,但就在进攻的前夜,他突然收到蒋介石命令,暂时停止苏中作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李默庵的作战计划,早在战前就已经被泄露了,美国调停大使马歇尔得知后,对国民政府的决定十分不满,在他看来,国共内战不符合美国政府的在华利益,所以他强烈要求停止进攻苏中地区。
蒋介石为了避免政治上的被动只能下令停止进攻,这让李默庵十分沮丧,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见李默庵按兵不动,无论兵力还是装备都处于劣势的粟裕,反而选择了主动出击,而且还专门挑上了对方最强的83师下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瞅准时机,发起猛攻
原来,粟裕也得到了蒋介石中止作战的情报,而此时进攻苏中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按照原计划兵分多路开始行进,现在停下来无异于是待宰的羔羊,这也让粟裕看到了机会难得。于是在7月13日当天,他集中了6个团的兵力向驻守在宣泰地区的83师发起猛攻。
83师是李默庵五个师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粟裕之所以选择以弱攻强,首先是因为该师尚未集结完毕。目前驻守在宣泰地区的,只有83师的两个团,我军集中主力先吃掉对方的精锐部队,既能给敌人以重创,还能有效打击敌人士气。就这样,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83师两个团在一夜之间被我军全歼。
我军不仅俘获敌人3200多名,还缴获了大量美式装备,见自己兵马未动就已经被打掉了两个团,李默庵急忙调整部署派以李天霞为首的整83师进攻华野主力,以王铁汉为首的49师攻向如皋,这样表面上83师是主打,但其实49师才是主攻,一旦49师占领如皋,我军的东去之路就会被切断。
声东击西,迷惑敌人
粟裕通过情报机构得知李默庵的部署后,马上将主力部队调往如皋,但为了迷惑敌人,他依然制造了主力仍在宣泰的假象。7月18日,苏中战役第二战皋南战役正式打响,看着犹如天降的华野主力,49师师长王铁汉怎么也想不明白,昨天还在宣泰跟83师作战的华野主力,今天到底是怎么出现在他面前的?
但此时已经不是他思考的时候了,由于没有防备,49师溃败如潮,我军仅用三天时间,就以伤亡5000人的代价,歼敌1.5万余人,取得了苏中战役第二战的胜利。
而苏中战役的第三战是海安之战,自如皋一战失败后,国民党军的李默庵十分生气,他开始调集大部队转向如皋,准备与华野主力展开决战,面对不断增多的敌军,粟裕果断选择退出如皋,转而奔向扼守粮道的重要之地——海安。
但李默庵穷追不舍,占领如皋后,他又于7月30日,用七个旅的兵力攻打海安,驻守此地的华野7纵奋力反击,在历时四天的阻击战中,七纵以伤亡200人的代价歼敌3000余人,创造了1:15的恐怖战损比。
苏中战役的三战三捷极大鼓舞了我军士气,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我野战军更是接连取得了李堡闪击战和丁林破袭战的双战双捷,两战一共歼敌4500余人,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士气,但对于粟裕来说,这还不是苏中战役的最高潮,接下来,他还有着惊天妙手!
苏中战役的第六站是邵伯之战,丁林战斗后李默庵损失惨重,为了报之前的战场之仇,他开始调集黄百韬的25师进攻邵伯,邵伯是我军扼守的要地,一旦被攻占,将直接威胁到我军的侧翼安全。
围魏救赵
因此粟裕不能置之不顾,但邵伯兵力少距离远,营救起来非常困难。于是8月23日,当敌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分三路向邵伯发起猛攻时,粟裕突然想出一招围魏救赵,打算在国军攻占邵伯时攻占泰州,一旦泰州被攻陷,黄百韬就会腹背受敌,于是只能选择回兵救援,而粟裕还可以顺便再打援军。
计划拟定,粟裕一边令扼守邵伯的华野10纵奋力反击,一边命华野主力迅速前进进攻泰州,而正当粟裕部队穿过如黄公路时,正巧撞上了李默庵的两个旅,双方在此发生激战,这也是苏中战役的最后一战——如黄之战。
这次偶然的遇见,让黄百韬看出了粟裕想攻占泰州的意图,为了避免自己腹背受敌,黄百韬不敢恋战,直接从邵伯撤退了。但邵伯战役虽然结束,如黄之战还在进行。8月25日,当国军第99旅和187旅,刚刚进至黄桥东北的分界时,就被我军率先发现并包围,形成了前后两个包围圈。虽然被包围,但99旅打得非常顽强。
于是粟裕为了速战速决,从前面一个包围圈抽出三个团到后面的包围圈,我军一下子在兵力上占据优势,随后仅用两小时就打掉了99旅,99旅被消灭后,所有兵力转向最后一个包围圈,被包围的187旅也很快被歼灭。得知自己的两个旅被歼且侧背受到威胁,李默庵深知大势已去,遂下令黄百韬撤回扬州。
至此,耗时一个半月的苏中战役,以国民党的全线溃败落下帷幕。而这场战役中,粟裕以三万兵力消灭五万余人,创下了以少胜多经典战,七战七捷的战功更是让他一战封神。此战之后,解放战争的进程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