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寇包围时,他告诉战友:留2颗子弹,一颗打我,1颗给你自己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1942年5月,上任不到1年的日寇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再次发动“大扫荡”,对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实施“铁壁合围”。在分散突围过程中,《新华日报》华北分社社长何云亲自率领一支12人小分队转移。5月27日,何云等人突围到辽县(今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大羊角附近。
由于大家连续几天没吃没喝,也没有片刻休息,因此众人全部虚弱无力,加上每晚还要架起电台收听电讯,继续坚持撰写稿件,因此大家只能在深山沟里暂时歇息。28日凌晨,日寇突然开始搜山,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何云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道:“不要把子弹打光了,留下最后两颗,一颗打我,一颗打你自己,我们决不当俘虏!”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土法上马印出创刊号
何云从《新华日报》在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筹备出版开始,就是该报国际版的编辑,将“国际新闻”版块打理的有声有色。因此,当中共中央批准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时,何云被选中全面负责筹备事宜,并从重庆调往太行山深处的敌后根据地,并于1939年元旦成功印出了《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的第一张报纸。
当时,由于敌后物资匮乏,设备也仅有1台老掉牙的印刷机、1个土制的铅字架和1副老五号的铅字,没有铜模、没有铸字炉,更没有打字机等设备,就连纸张油墨也严重不足。为此,何云带领报社的同志们,用手工木刻代替铅字,上山砍松枝自造油墨,下乡收麻头、破布,用小毛驴拉水磨碾纸浆,自制麻纸。就这样,大家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解决了办报中的一个又个困难,使报社初步具备了出版报纸的条件。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及时报道敌后战场形势
为了适应复杂的敌后战争形势,便于经常与日寇周旋,报社的同志们在何云的周密安排下,制造了制造了小型轻便的活动铅字架和小型脚踏机、轧墨机、浇版机等,连电台、纸张、油墨,只需3匹骡子即可驮走。每逢日寇进行大规模“扫荡”,报社人员就化整为零,及时到各个战场报道战况,揭露敌人烧杀抢掠的暴行,坚定广大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在1940年的百团大战期间,何云曾亲自带领记者,携带油印机等设备,跟随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和129师刘伯承市长、邓小平政委等人上了火线,采访、编辑、审稿、刻印、发行,日日夜夜毫不停歇,“每个铅字就是1棵子弹”,将八路军的辉煌战果迅速传遍华北乃至全国各地。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在1942年5月28日这天,何云同志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搜山的敌人发现了他们,突围途中,1颗流弹集中了何云的背部,他很快昏死过去,由于要躲避日寇的追击,无法停下来包扎救治,即使搜山的敌人撤退后,何云依然对赶来抢救他的医生说:“我的伤不重,快去抢救前面的同志。”当医生返回来救治他时,何云已经牺牲。全国解放后,何云的遗骨被移至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