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丨雅斯贝尔斯

教育不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包括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和灵魂的启迪。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并使学之“思”导向事物的本源。
作为顿悟艺术的教育

所谓顿悟,是与人的理智相关的一个概念。它并不呈现为别人的给予或目所能及之类感官层次。相反,是灵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内,内在地透视自己的灵肉,知识也必须随着整个灵魂围绕着存在领域转动。因此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由于教育的这一神圣本源,因此在其藏而不露的力量中一向存在着精神体认的财富,但教育只有经由顿悟才能达到对整个人生的拯救,否则这种财富将失去效用。

教育的本质

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因此我们常听到的一些教育口号并没能把握到教育的真正本质,诸如学习一技之长、增强能力、增广见闻、培养气质和爱国意识、独立的能力、表达能力、塑造个性、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意识,等等。

如果整个教育本质毫无遮蔽地呈现出来,这就是教育的本然内涵,而教育自然是有其固定形式的。教育是极其严肃的伟大事业,通过培养不断地将新的一代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之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在这种教育中,教师个人的成就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教师不是抱着投机的态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人其中,为人的生成——一个稳定而且持续不断的工作而服务。

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

绝对的东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众共有的,比如一个人所属的阶层,或者国家,或者对无限的追问中所体现出来的宗教意识;另一种是个人性质的,比如真实、独立自主、责任和自由。一个人也可以同时具有这两种性质的绝对事物。

教育的危机

当教育的本质发生问题,当教育的信仰开始动摇时,人们就会有意识地寻求教育目标何在。

教育的形式化正是始于其本质成为问题之时。教师以种种人为的方法来保持学生对他的敬畏:保留一些东西不教给学生,或者要求树立个人的权威以及学生的盲从。在这种情况下,本来是用训练有素的方法来处理广泛的学习资料,现在变成了空洞无聊的尽义务而已;本来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求取最佳发展,现在却变成了虚荣心,只是为了求得他人的看重和考试的成绩;本来是渐渐进入富有内涵的整体,现在变成了仅仅是学习一些可能有用的事物而已;本来是理想的陶冶,现在却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一些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

如果变得日益严重的教育本质问题,竟被人们如此地忽略,那么教育就会变得丧失根本目标而不稳定和支离破碎。它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包罗万象的整体教育,而是混杂的知识。目前世界上笼罩着不安,在茫然之余人们都感觉到,现在的一切完全取决于下一代了。人们都明白教育决定未来的人的存在,教育的衰落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衰落。然而教育何时开始衰落呢?当历史留下来的东西在那些成熟而应负起责任的人心中开始粉碎的时刻,便是教育衰落之时。现在有人担心,教育的本质已处于完全失落的危险之中。那些主张复古的人,把那些他们自己都已经将信将疑的东西,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完全接受。另外一些人则鄙弃历史的流传作用,好像教育只包含那些不分古今的技能教育、实用知识和有关当代世界的探源问题。每个人都知道,谁赢得了年轻人,谁就拥有了未来。

当代教育已出现下列危机征兆:非常努力于教育工作,却缺少统一的观念;每年出版不计其数的文章书籍,教学方法和技巧亦不断花样换新。每一个教师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但是缺乏一个整体,却给人一种无力之感。此外,就是教育一再出现的特有现象:放弃本质的教育,却去从事没完没了的教学试验,做一些不关痛痒的调查分析,把不可言说之事用不真实的话直接表述出来,并不断地更换内容和方法做种种实验。如此这般,就好像人类把好不容易争得的自由,花费在无用的事物上。自由变成了空洞的自由。一个连自己都不信任的时代去关心的教育,就好似从虚无中能变出什么东西来。

年轻人的角色是最具特色的。假如教育具有整体精神,那么年轻人是不成熟的,正因为他们年轻没有地位,要为将来的职业作准备,所以必须尊重、屈从和信赖成年人。但在教育本质的消遁过程中,他们却因此而获得了自身的价值。世界已经失落的东西,期待着从他们身上重新获得。他们感觉到一切从他们开始,甚至儿童也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这样看来,仿佛在要求年轻人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那些教师不再拥有的东西。就像国家的债务要靠下一代来偿还一样,浪费了的精神财富,也要靠年轻人重新去挣回来。在这种假象下,年轻人获得了不真实的力量,但他们注定要失败,因为一个人必须一步步地接受严格的培养,经过数十年的成长,才能成其为人。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让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

这样,手工课以劳作方式发展学生的灵巧性;体育课则以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身体的健美来表现自我生命。哲理课发展思想和精神的敏锐和透明,培养说话的清晰和简明、表达的严格与简洁,把握事物的形式、特征,以及了解思想论争双方的焦点所在,以及如何运“思”而使问题得以澄清。通过接触伟大作品而对人类本真精神内涵进行把握(伟大作品包括:荷马史诗、圣经、希腊悲剧家的作品、莎士比亚和歌德的作品)。而历史课的教学则是发展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虔敬爱戴之心,启发他们为了人类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并形成对现实批判的清醒历史观。自然科学课的开设,则是掌握自然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论(包括形态学、数学观和实验)。

在我看来,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总而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

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如果人要想从感性生活转入精神生活,那他就必须学习和获知,但就爱智慧和寻找精神之根而言,所有的学习和知识对他来说却是次要的。

教育只能是强迫学习这种观点,常常占据统治地位,因为人们相信,受教育者当时获得他并不理解的知识,但终有一天他会理解这些知识,并将它赋予灵性之中,逐渐接近于循迹于知识背后的精义,就如人们初读路德的宗教小册子时,并不理解其深意所在,然而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心向神牵,不知不觉地转化为信仰内容。

但这种对强迫的盲目信任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

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他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然而,也要注意另一种错误观点,就是过分强调精神性,而无视学生的体验性,认为人通过人的历史而显示其存在的意义,并仅仅在著作、书本和学校中成长起来。
(0)

相关推荐

  • 《当代教育的现状及展望》

    现在的学校教育,大多仅局限于常识和知识层次.为了提高应试的效率,老师往往只教孩子在考试的时候怎么回答这道考题,却不能进一步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智慧,成为其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种不完 ...

  • 教育应是灵魂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是传递生命气息的教育

    诸葛亮在<诫子书>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育是高级复杂而又繁重的脑力劳动与精神劳动.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广大教师们,每 ...

  •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 谭金辉在校长培训班上做完专题报告,受邀在"汇智高端对话--对话齐鲁名校长"环节与参会校长互动,一位牡丹区的校长提出:"一流的教师教状态,二流的教师教方 ...

  • 我们应该如何教几何

    我们应该如何教几何 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建跃 一.关于数学育人的基本观点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长期利益. 数学育人要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充分挖掘数学课程所蕴含的价值观资源 ...

  • 如何寻找失落的“人文教育”?

    文/陈北北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主播/涂山 "文明以止,人文也." 这是"人文"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在人类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组成的核心就是人文. ...

  • 安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随着教师招聘考试人数的增加,考试题目由原来偏向于识记类题目到近年来的理解型题目,题目难度有所增加,因此各位考生应该在备考过程中多关注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教师职业道德这部分的知识点通常的考试题型是客观题 ...

  • 《什么是教育》——[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节选)

    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和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 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和你的对话关系均使人类萎 ...

  •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教育不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还包括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和灵魂的启迪.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并使学之"思"导向事物的本源. 作为顿悟艺术的教育 所谓顿悟,是与人的理 ...

  • 雅斯贝尔斯:哲学的本质是探求真理,而不是占有真理

    哲思优选 收集人文通识讲座信息,优选推荐文创周边. 公众号 一个存在主义者的见解  文丨雅斯贝尔斯 摘自 |<哲学导论> 01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什么以及它的价值如何,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 ...

  • 雅斯贝尔斯:好的教育总以唤醒学生的精神世界为首要任务

    谈及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广为流传的是那句:"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句话似乎说出了教育的部分特质:教育在许 ...

  • 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qu ...

  • 雅斯贝尔斯:哲学是自我设定的东西,它直接与神性相联系

    论雅斯贝斯的哲学信仰 梦海 作者简介:梦海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人大复印:<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5 年 03 期 原发期刊:<社会科学>1994 年第 12 期 第 6 ...

  • 《论悲剧》:雅斯贝尔斯唯一一部系统的文学论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 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存在主义代表之一.早期从事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研究,后转入存在主义哲学领域,认为哲学的目的就是揭 ...

  • 面对死亡的生存态度——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死亡观

    作者简介: 金寿铁,男,哲学博士,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德国哲学研究. 摘 要: 与其他存在哲学家不同,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死亡观并没有囿于关于死亡 ...

  • 文献 | 科学的概念、范围和界限——论卡尔·雅斯贝尔斯的科学观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3期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是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一生所关注的主要话题之一,他正是通过阐明二者的相互关系,揭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