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该如何进行文献阅读和管理
在科研过程中,和文献打交道的时间至少在一半以上,前期入门找切入点需要看文献;科研进行中找创新点、遇到困境时需要参考文献;实验完毕,准备发表文章前还离不开看文献(跟踪最新进展)。所以文献阅读非常非常重要。
看文献的步骤:
1)先看中文再看英文。只要是个中国人,一般最擅长的还是中文而非英文,所以看中文文章最节省时间,对某一科研领域的入门也最快。如果有人牛哄哄的告诉你:“现在谁还看中文文章啊?你OUT啦!”那他的唯一目的一定是在你面前装B而不是真的为你着想。不得不承认,中文文献一般都没啥创新,但是在项目的最初阶段你只需要对该方向有个大致的掌握,而中国人别的不行,在跟踪和重复外国人工作方面是很在行的。所以,请毫不犹豫的先看中文文章。
2)先看学位论文,再看SCI。学位论文又以博士的最好,与你方向密切相关的能找到个2到3篇博士论文就足够入门的了(最好是牛逼一点的大学的)。下载后也不需要全部看,只看绪论部分。对于一个毕业的博士而言,文献综述能力是最基本要求,相信里面引用的参考文献一定是该领域最经典的,剩下的就可以顺藤摸瓜了。
3)先看综述型文献,再看一般文献。这个原因不解释,同上。
4)看文章时,一定要先看摘要,不可逮到一篇就精读。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一个博士读下来,总共需要看的文献至少得有几百篇(要看你课题覆盖领域的宽广度来定,若交叉学科可能要看的更多),但是需要精读并仔细揣摩的并不多,一般三四十篇即可。
笔记的重要性
对于阅读文献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因为天天对着那么多相同领域的文献,太容易混淆了。不信你可以实验一下,海量精读,不记笔记,然后隔一个星期再去看那些文章,你会发现似乎又是新的,有些细节好像根本没读过一样。你知道科研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吗?就是忽然有灵感,但是隐约感觉自己好不容易想的idea似乎在某个文献中出现过,然后你不得不回头去从上百篇文献中一个一个翻着找!这个过程少则需要半天,多则一个星期都不够!那时候你一定想,为什么当初没有记笔记?哪怕记下作者的名字也好啊!
笔记如何做
1)文献打印出来,直接记在纸质文献上。优点是方便,缺点是不便查阅。且慢还有,这几页纸丢了咋办?想象一个场景,某日你师弟内急,手头无纸,见你书桌上废纸几张,然后你就再也找不到一篇做了详细笔记的文献了。
2)笔记不直接写在文献上,而是专门买了个笔记本,名曰“文献阅读笔记和心得”。优点是稍微便于日后查阅,缺点一是不方便(你至少得把文献题目和作者在本子上写一遍吧),二是,笔记本丢了咋办?更好一点的办法是写成电子版的,至少不会让师弟拿去当手纸。
3)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我那时候这方面的软件并不多,主要选择就是Endnote和Noteexpress,起初很多人和我说Endnote多好,毕竟是国外的啥的,兼容性更好。我两者都用了一下,但我明显倾向于后者,最主要原因就是笔记功能更强大,上面我已经说了(可能Endnote笔记功能也不弱,只是我没发现而已)。
Noteexpress主要是针对单机用户的,在网络同步上功能很有限。我一直用的很老的版本,买的正版,应该是没有这个功能。最新的版本不知道是不是把这个功能加入了,我想官方应该会考虑到这个需求,毕竟很多其他的软件在这个问题上做的很好。但是,不管怎样,我还是比较喜欢用Noteexpress的,感觉至少比Endnote要好。因为前者的笔记功能很强大,可以插入图片。因为阅读一篇文献最关键的是要保存笔记,而文献中的一些重要图像特征明显,放到笔记中比写很多字都有用。
文献管理软件中写笔记
1 笔记中的第一段用最简要的话描述该文献的
1)主要内容
2)创新点
3)你的个人评价以及对你的启发。
这其中,你的个人评价和启发尤为重要。如果把读文献比喻为在沙滩淘金的话,那么这启发无疑就是要从沙海中过滤出来的金子。可想而知,如果你花费大量时间去读文献而不记笔记,无异于把好不容易淘出的金子扔在沙滩上,拍拍屁股回家了,还告诉自己“今天好累好充实,读了这么多文献”,但你问过自己收获么?一个星期后,这片沙滩对你来说又是陌生的,还得重新来过。
2 笔记中放入典型的图片比单纯用文字描述要好得多
一图胜千言。在你后期查找文献时,合适的图片可以帮助你快速定位想找的文献。
关于能不能同步联网更新的问题,这个我觉得并不重要。一旦同步更新了,表面上是帮你省事了,实际上不利于你对文献的自我整理和巩固。要想跟踪前沿,我认为到谷歌学术上定制关键词提醒会更好。软件即使把所有相关文献给你同步下载下来了,你若不看,那能是属于你的吗,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