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60多年的 一道风景线——牛车棚
□潘志冲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走在农村广阔无边的田野,总会见到矗立在河塘边那高高的亭子。这些亭子,既不是用来供游客游玩的,也不是让庄稼人劳累时休息的,而是农家专门用来架设水车的牛车棚。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美术老师经常带领我们到野外写生,同学们最喜欢画的就是用稻草盖的圆顶牛车棚。大家先用铅笔打好草图,再用七彩蜡笔涂上颜色:在咖啡色圆盖下有八根立柱支撑的牛车棚中,一头老黄牛绕着车盘慢悠悠地转着圈子,旁边提水槽斗将河塘里的水顺着水渠,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稻田里,秋风翻卷起层层绿色的波浪,让我沉醉。 牛车棚里面的牛车盘,通过一根横轴,与外面的龙骨水车组合成一整套完整的齿轮传动装置。当老黄牛肩上套上轭头拖着牛车盘在环形跑道上转圈时,轮轴带动龙骨水车的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顺着水槽把河水提到岸上,对农田进行灌溉。老黄牛的脚步走得快点,出水口的水流量就大点,水就流得急点。龙骨水车历史悠久,是先人们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传,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盛夏的三伏天里,四面通风的牛车棚是农民纳凉的好去处,午后人们不约而同地会聚到牛车棚里,谈天说地,论长道短,拉拉家常,说说笑话。小媳妇、二婶娘不停地纳着鞋底,做着针线活;几个被人称为懒虫的胖子蜷缩在牛车盘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好不惬意! 旧时乡村田野,那一顶顶牛车棚,把江南水乡点缀得风姿绰约!深深地刻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里面。老黄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前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