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台,襄阳古城第一胜迹
昭明台,襄阳古城第一胜迹
相关阅读链接:襄阳画传
提到古城襄阳,也许很多朋友和我一样,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就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郭靖黄蓉坚守襄阳城,和蒙古大军对决的画面。事实上,襄阳守卫战并非金庸的杜撰,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一场襄阳保卫战的战争,只是没有靖哥哥和蓉儿的参与罢了。
襄阳临汉门
临汉门
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墙
在那场保卫战发生七百多年后,我来到了这座位于汉江之畔的古城襄阳。
历经千年历史的襄阳古城仍然安好,古城墙、仲宣楼、谯楼、绿影壁……,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里仍然遗留着许多千年之前的故事。
它凭山之峻,踞江之险,借得一江春水,蕴藉千载风流。
从古城北门向南遥望襄阳城
昭明台
这千载风流当然离不开昭明台。
对于襄阳来讲,当然不能少了昭明台,不然,为什么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阁楼能够一直居于古城的正中心呢?
昭明台夜景
昭明台夜景
昭明台是它现在的名字,也是它曾经的称呼,但是它还有几个其他名字:钟鼓楼、山南东道楼、 镇南楼、南平楼、文选楼等。
公元501年,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萧统出生于襄阳,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就被册立为太子,又叫昭明太子。从小喜欢读书的昭明太子长大后,在襄阳城中的高斋编纂《文选》,于是襄阳城中逐渐形成一处高斋学士们研究学问的场所,这便是古高斋,也是昭明台最早的源头。
昭明台老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昭明台老照片(图片来源网络)
后人为纪念昭明太子在襄阳编纂《昭明文选》,在原古高斋的遗址上建造楼阁,取名昭明台。不论是清代的《襄阳府志》还是《襄阳县志》中都有关于昭明台的记载,不过里面记载的昭明台也叫山南东道楼。
清代《襄阳县志》中关于昭明台的记载
清代《襄阳府志》中关于昭明台的记载
《襄阳府志》中昭明台位置图
《襄阳县志》中昭明台位置图
清末编撰《襄阳府志》的襄阳名士王万芳写过一首《襄阳好》的诗作:襄阳好,第一是萧楼。唐道南东横地出,汉江西北接天流,城郭画中收。 这里的萧楼其实也是代指昭明台。同样也是清末襄阳名士的刘叔远在另一首《襄阳好》中写道:襄阳好,城中有高台,翠瓦层楼翚飞舞,萧楼遗迹号高斋,学士撰书来。这里的高台和萧楼同样也是指昭明台。
昭明台
昭明台
昭明台
昭明台
从隋唐到五代,再到宋、元、明、清,尽管朝代更迭,昭明台的名字也几经更改,但是这座楼和昭明太子的关系一直密不可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昭明台一直都是襄阳城的标志建筑,所以也被称为襄阳古城第一胜迹。古往今来的外地人来到襄阳城,昭明台是必须要去的。
《襄阳县志》志昭明台图
《襄阳府志》中昭明台图
比如明末清初的文人张盖来到襄阳后,登上昭明台,写了一首《昭明台呈襄阳诸公》的诗作:
楚郡蟠江腹,危楼逼太清。
窗通高鸟过,槛俯白云生。
帝子留文字,群公列治平。
我来戎马际,登眺独含情。
现在的昭明台是1993年在原址附近重建的,据资料记载,昭明台的原址位于现在昭明台正南约50米处。重建的昭明台高约39米,分为城台、层楼和角楼等部分,高台上的三层阁楼颇有魏晋时期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楼阁,总建筑面积将近9000平方米。2008年,襄阳市博物馆迁至昭明台,免费对公众开放。
昭明台
昭明台
昭明台
从襄阳古城的北门临汉门沿着北大街向南步行大约600米就来到了昭明台,如果站在北城门上往南遥望,远远的就能望见位于古城正中央的昭明台。
古城之中的游人熙熙攘攘,游走于这座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大部分襄阳以外的游客来说,这座矗立在汉江中游、被誉为“华夏第一城池”的古城襄阳因为它的一段段金戈铁马风云激荡的历史而变得非常神秘,那古老的夯土城墙如是,古城正中这座披着鲜亮外衣的昭明台亦如是。
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
襄阳古城
如果你只是在匆忙间路过,偶尔还会拍下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那你绝对走不进昭明台,更不会了解一千多年中这座高楼上发生的诸多故事。昭明太子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这座古城中,但是有关他的故事,有关这座昭明台的故事,在现代而又古老的襄阳城中仍然处处被传颂着。而这些,需要你来到襄阳,停下来慢慢探寻……
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xiaoyao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