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把脉】谈清洁的贷款置换与非清洁的贷款置换

 通知 

作者:曾毅

来源:信贷白话

银行信贷员在为客户(借款人或债务人)办理各类贷款业务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按照客户要求开展贷款置换。贷款置换系指客户主动发起的、向B银行申请新贷款,用于偿还其在A银行存量贷款的行为。对于B银行而言,是对一笔新的信贷业务开展受理、评估、尽调、审查、审批和放款的交易。对于A银行而言,是为该客户发放过的一笔存量贷款获得提前偿还的交易。见下图一:
贷款置换过程中存在清洁的置换与非清洁的置换,如何规范操作?往往困扰银行年轻的信贷员、或客户经理、或授信经理,换言之,银行内部的信贷制度中未必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流程,这个问题在他们缺乏信贷经验与专业能力的情况下被严重忽视,从而导致规范动作缺失,引发不可预见的合规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本文针对贷款置换分两种情况阐述。
一、清洁的贷款置换就是B银行承接客户欠A银行的未到期债务(即在未来剩余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内的未到期本金及利息)
B银行须在与客户签署的借款合同中规定,借款合同生效日之前(生效条款一般规定双方完成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或双方完成签字盖章之日起XX日生效),该客户对A银行已到期应还未还的本金和利息、或已逾期应还未还的本金和利息,应由客户使用自有资金给予结清,并作为向B银行提款的前提条件之一。自B银行与客户签署的借款合同生效之日起,B银行有义务向客户提供的贷款额度仅限于客户在A银行未到期的贷款本金金额,客户对于从B银行提取的贷款本金及该本金项下未来滋生的利息承担还款义务。
显然,清洁的贷款置换首先是界定和确认债务的洁净性与无瑕疵,再实施置换,体现着贷款置换银行的信贷员肩负一道防线的责任与规范性动作。见下图二:
清洁的贷款置换
二、非清洁的贷款置换应该引入借新还旧或债务重组工具处置
如果客户在提出贷款置换申请时要求B银行对其在A银行已到期应还未还或已经逾期未偿还的贷款本息一并纳入贷款置换的范围,建议分以下两种情形处置:
情形一:非清洁的贷款置换(借新还旧)
在客户经营正常,未发生财务状况不良或没有无力清偿债务等情况下,应该分两笔贷款受理:第一笔是对客户在A银行应还未还或已经逾期未还的贷款本息,依法合规办理借新还旧手续;清理干净第一笔再办理第二笔,对客户在A银行未到期贷款本金进行置换。在实际操作中,两笔可以合并受理、审批、签约,但是在受理、评估、尽调、审批环节须确保分别清晰尽职,在借款合同中规定,分两笔、按照受托支付方式发放,以确保A银行的到期未还和/或逾期未还本息、以及未到期本金获得确凿清偿。
非清洁的贷款置换(借新还旧)是先清理债务瑕疵,再置换贷款,体现着贷款置换银行的信贷员对债务瑕疵的补救与治愈能力。见下图三:
非清洁的贷款置换(借新还旧)
情形二、非清洁的贷款置换(债务重组)
在客户经营出现困难,或发生财务状况不佳或无力清偿债务等情形下,且在客户要求将在A银行到期未还或逾期未还的本金和利息与未到期本金一并纳入B银行的贷款置换额度中时,B银行信贷员应该对客户的贷款进行评级。往往这种情况下贷款评级已非正常类,跌入关注类或次级类,B银行应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内外部监管法律法规,结合对客户未来发展信心的判断,考虑是否愿意在增加担保条件和提高信贷价格等前提下为其办理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包括不限于增加贷款额度(将到期未还或逾期未还的本息加入未到期的本金中,一并重新确认新的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总期限、调整还款计划、增加担保条件、提高信贷价格等,需要开展债务重组的信贷评估、尽职调查、审查,绝对不可以简单地将其按一笔正常类贷款和单纯的贷款置换申报。
非清洁的贷款置换(债务重组)就是全面重新审视客户的偿债能力,评价客户存量贷款的质量,在避免客户破产和银行资产损失的前提下,对客户的存量债务进行重新安排与组织的一种综合处置方式,体现着贷款置换银行信贷员团队保全信贷资产的专业能力。见下图四:
非单纯贷款置换(债务重组)
综上所述,银行不是绝对不能接受贷款债权中的任意一点风险瑕疵,而是要确保在操作信贷业务过程中有专业的火眼金睛,有信贷业务的行家里手,这些火眼金睛和行家里手要具备辨别、处置、清理贷款瑕疵、化解信贷风险的专业本领!
无论金融创新如何发展,无论客户需求如何多元,银行信贷员牢记和坚守借债还钱天经地义、有偿让渡、安全优先信贷三原则,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初心。所有的信贷产品、信贷结构和信贷行为都要围绕这三原则展开。
*本文作者为曾毅,来源信贷白话,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工 隆 建 通 智 库

博主讲堂(审贷方向)

4月1日安徽徽州

链接:银行土地基建城投医院融资暨隐债业务审查审批要点

主讲人:薄著

【课程内容】(开课时会根据最新情况调整):

一、银行信贷审批的系统思维与方法

1、我们凭什么同意贷款? 案例1

2、审批人的“三个底线” 案例2

3、信贷审批的系统思维 案例3

4、影响信贷决策的12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案例4

5、还款来源的秘密 案例5

二、地方政府融资与银行政信业务合规要点

银行政信业务50条红线
地方政府投融资负面清单52条
三、新形势下政信业务审批的核心逻辑

逻辑一:区分政府投资项目和非政府投资项目 案例6

逻辑二:区分隐性债务和市场化融资 案例7

逻辑三:以经营收入作为还款来源 案例8

逻辑四:做大做强城投 案例9

逻辑五:政府资金的合规使用方式 案例10

逻辑六:以土地的最终产出规划项目 案例11

四、隐性债务甄别与置换化解

(一)隐性债务的概念 案例12

(二)隐性债务的甄别

1、交通项目隐债甄别 案例13

2、土地开发业务隐债甄别 案例14

3、棚改业务隐债甄别 案例15

4、水务项目隐债甄别 案例16

5、医院学校贷款隐债甄别 案例17

6、政府补贴业务隐债甄别 案例18

(三)隐性债务化解路径及操作要点 案例19

(四)隐性债务置换化解难点分析 案例20

1、如何理解债权债务关系清晰? 案例21

2、如何理解对应资产明确? 案例22

3、如何理解财务可持续性? 案例23

(五)从银行审批角度看隐债置换业务 案例24

(六)隐性债务置换案例 案例25、26

、城投和基建融资中的32个合规问题

1.土地开发流程分解
案例27
2.城投介入土储业务的路径
案例28
3.政府可否委托(授权)国企进行片区开发?
案例29
4.委托代建与委托(授权)开发有什么不同?
案例30
5.委托代建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工程能不能融资?
案例31
6.政府购买拆迁安置服务是否包含服务所需资金?
7.委托代建、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工程对城投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8.如何区分项目单位、建设单位、立项单位、实施主体、代建单位、承接单位?
9.城投怎样合理利用专项债资金?
案例32
10.土地出让金返还模式还可行吗?
案例33
11.如何理解“平台公司不得以财政性资金作为偿债来源进行融资”?
案例34
12.政府如何合规地把钱给到城投?
案例35
13.什么算来自政府的收入?
案例36
14.由政府设立的开发主体进行融资是否违反“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企业垫资”?
案例37
15.由施工企业为城投垫资违规吗?
案例38
16.如何定性政府投资项目?
案例39
17.政府以补助补贴支持的项目该如何定性?
案例40
18.政府把钱给到上级公司,上级公司再投到项目,算不算政府投资项目?
案例41
19.财政如何给城投合法合规注资?
案例42
20.如何定义垫资?
案例43
21.建筑企业供应链融资可以做吗?
案例44
22.专项债项目可做供应链融资吗?
23.专项债项目可做流贷或搭桥贷款吗?
24.“以租代建”到底合规不合规?
案例45
25.能否签订超出3年中期财政规划的租赁协议或合作协议?
案例46
26.什么是土地增减挂钩业务?有哪些环节有融资需求?
27.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能做融资吗?
案例47
28.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业务能做融资吗?
29.政府设立(授权)片区开发主体需要政府采购确定吗?
30.片区开发项目能不能融资?如何融资?
案例48
31.园区开发项目能不能融资?如何融资?
案例49
32.怎样拿到土地才是合规的?
六、片区开发等热点业务授信审批要点

1、PPP开发模式审批要点 案例50

2、存量盘活业务审批要点 案例51

3、旧改城市更新项目审批要点 案例52

4、安置房保障房项目审批要点 案例53

5、ABO模式审批要点 案例54

6、”F+EPC“模式审批要点 案例55

7、”投资人+EPC“审批要点 案例56

8、”投资合作+EPC“审批要点 案例57、案例58

9、城市合伙人模式审批要点 案例59、案例60

七、城投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分析与解决

1、城投流贷监管规定

2、城投流贷用途合理性

3、城投流贷还款来源合规性

4、城投流贷需求测算要点 案例61

八、新时代学校医院基建融资该怎么做?

(一)义务教育和公立医院融资的困境

(二)学校医院案例分析 案例62 案例63 案例64 案例65

(三)学校医院基建融资展望

九、政府投融资全体系知识架构

1、政府投资管理

2、政府预算管理

3、政府债务管理

4、政府采购管理

5、PPP管理

6、政府融资平台管理

7、土地棚改片区园区开发管理

8、政府投资基金管理

9、政府存量资产盘活管理

10、基建重点行业管理

十、以审批的智慧指导营销项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