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寐的中医治疗
多寐
指成人每天睡眠时间超过8、9个小时,且睡醒后精神萎靡不振、倦怠乏力。多有气血不足、阳气衰微、寒湿困脾所引起,累及脏腑多为心、脾、肾。治疗该症除对症施治外,多配合调和营卫之法。
1
健脾祛湿治疗多寐
31岁的陈某患多寐近一年,每天睡眠时间长达十一、二个小时,醒后自觉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不振、倦怠乏力,伴食欲不振、脘腹痞闷、大便溏稀。找到我,想喝点中药试试。我详细询问了病情,症如上述,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脉细。据此,我认为患者系脾虚湿困所致,为患者开了一张健脾祛湿方剂:党参1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石菖蒲10克,苍术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服药5剂,患者舌体齿痕减轻,食欲好转,仍困倦思睡。我想人体生命节律,卫气出于阳则寤,入于阴则寐,苦死引卫气出阳之策,最后从医圣张仲景桂枝汤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方法中受到启发,加用桂枝12克,白芍6克,再服5剂,睡眠减少,但仍在10小时左右,我想效不更法,继以原方服用7剂,睡眠复常。
点评:
患者头脑昏沉、精神萎靡不振、体倦乏力等气虚症状;又有食欲不振、脘腹痞闷等脾虚症状;还有大便溏稀、舌淡有齿痕、舌苔白等湿邪困脾的症状,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石菖蒲化湿开窍醒神;苍术、半夏、陈皮健脾祛湿,按理说也算药证相符,为什么就没什么疗效呢?这就涉及到了人体生命节律问题,寤动和寐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节律,《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气至阴而止。”《灵枢.口问篇》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这就是睡眠与营卫之气的正常的生理关系。营卫之气正常运行,出入离合适时适度,与天体的运行规律相协调,就能保证正常的睡眠。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息后则睡,睡而安然。若营卫之气运行失其常度,对人体睡眠会有什么影响呢?《灵枢.邪客篇》说:“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不暝矣。”张景岳认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一由营气之不足也。”《类证治裁.不寐》认为:“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阴阳不交也。”这说明营卫不和,运行逆乱,失其常度,就会改变睡眠规律。可见营卫调和是保证人体正常睡眠的关键,营卫失和是引起人体睡眠异常的原因。不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蚊虫叮咬,意外伤害、还是饮食劳倦,凡足以扰乱营卫运行规律的一切因素,都可使正常的睡眠规律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导致睡眠异常的基本病机为营卫不和,故治疗时应参以调和营卫之法。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的记载,今人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他所创制的桂枝汤一直被后人视为调和营卫的法宝。方中主药桂枝温阳化气以和卫气;白芍养血敛阴而和营血。二者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温一寒,一入卫阳,一入营血,为调和营卫之圣药,调整睡眠之佳品。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睡眠异常,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配以二者对提高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多寐的成因,从根本上讲就是卫气恋阴不能出于阳,治疗时宜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施以调和营卫之法。具体用药时桂枝用量应倍于白芍,意在引卫气出于阳,振奋阳气以使神清寐平。
2
补气升阳治疗多寐
邻村赵某,困倦思睡半年多,多方求治效果不佳,来找我,求我试试想办法治疗。望其面色,面色咣白;听其声音,语怯声低;问其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困倦思睡,每日睡眠时间10个小时以上,睡醒后脑袋也昏昏沉沉,素常怕冷,稍微活动即汗出淋漓,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手摸其双手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四诊合参,病人气虚阳微,神明失养。拟议补气升阳法调治: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升麻3克,柴胡3克,黑附子10克,桂枝12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姜枣为引,水煎服,日1剂。服药7剂,患者精神好转,怕冷手凉减轻,睡眠时间略微减少,仍稍微活动即大汗淋漓,舌脉同前。原方加浮小麦30克,又服7剂,各种症状都有减轻,睡眠时间明显减少,但仍在8、9个小时左右。脉象较前明显有力。又进二诊原方5剂,诸症悉除,睡眠复常。
点评:
患者语怯声低、精神萎靡不振、稍微活动即自汗淋漓,气虚之像明显;面色咣白、素常怕冷、双手发凉,阳微之像昭然;困倦思睡、睡眠时间长、醒后头脑昏昏沉沉,是神明失养的表现。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甘草)补中益气;黑附子、桂枝温阳;浮小麦固表敛汗。半年多的顽症,得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