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 | 道家还童颜功 (润肤功)
还 童 颜 功
1
说明
此功主要做功于头部,特別是颜面部位。久练此功可以使皮肤滋润、细嫩、富有光泽,减少皱纹,不长暗疮和老年斑,故曰“还童颜功”,又称“润肤功”。此功共分14式。
2
全套练法
第一式 三星高照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含笑静立,展胸收腹,肌肉放松。双腿并拢,手臂置于体侧,呼吸缓慢,均匀,日光平视前方,神态自然(图一)。
(二) 起势:
双手手心向下,由前向上徐徐升起(图二),举过头顶神庭穴,手心劳宫穴向上,两手虎口合谷穴相对,使上肢腕、肘、肩3 节和下肢胯,膝、踝3 节自然拉开,脚跟微抬,形成六顺(图三);
在两手上坐的同时,展胸收腹,尽量多吸新鲜空气(即道家所谓宇宙天空活气,此动作道家称为服气)。吸气时,注意绵、细,无声,吸尽后翻挲,两手按原路线慢慢落下,复归原位(图四); 与此时,将体内浊气(道家称第一次举手为福星,第二次举手为禄星,第三次举手为寿星,前后三次称为三星高照)。
二、作用
按道家说法,此功吸气时、手心劳宫穴向下是吸地阴,起养血、活血、调血作用;手心向上是吸天阳,起养气的作用。长练此功可以补气养血,气血运行畅通,阴阳二气匀分,活血化淤, 体健神足。
第二式 磨鹰爪
一、做法
(一)预备势:
站立姿势与第一一节同。
(二) 起势:
动作接前,当两手从头顶上方翻掌下落至膝盖位置时,合掌置于双膝内侧血海、曲泉穴之间,俯身屈膝下蹲,夹紧双掌(图五),然后,左右两脚跟(大钟穴) 上提下落,带动双掌磨擦生热(图六~ 七),照此连续磨擦8 次。注意合掌磨擦时,手指移动的位置以四缝穴至掌心距离为宜,手心劳宫穴不要开乎掌。
二、做功要领
做磨擦双掌动作时,要适当用力,使其生热,弯腰、收腹、挺脖要自然,前列腺肥大和女子性缺陷患者,以及脚后跟痛,脚拙筋的人可适当多练。孕射忌练。
三、作用
这是还童颜功中关键的一式,也是区别于其他门派润肤功的独特的地方。此功磨擦双手的动作剌激了劳宫、鱼际、合谷、十宣等穴位,并直接牵动了背部脊柱神经督脉诸穴,故练功后不但可使十指关节灵活富有弹性,两手气血畅通,而且对头痛、牙痛、手掌多汗、癔病、肢端和手掌麻木、心绞痛等症均有疗效;上起下落的提踵动作,直接剌激了下肢两腿、膝关节、踝部和胯部关节的足三阳、足三阴六脉中的大敦、.仆参,解溪、承山、委中、昆仑、环跳等穴位、可防治下肢行动不便、蹲起困难、便秘、腿痛、踝骨麻木、脚后跟痛、脚抽筋、腿脚发冷等症:在起落摩擦的同时刺激了会阴、长强穴位,牵动了肛门和性腺器官, 可以调节改善性激素的分泌,而颜面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加上以下各式动作,便可使皮肤细胞活跃,起良好的保健作用。所以若要还童颜,必须磨鹰爪。
第三式 抚三凤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动怍接前,双腿合拢,直体站立,合掌上提(手心必须夹紧) 至鼻上方,分开捂住双眼(图八)。
(二) 起势:
用经过磨擦发热的手心,轻轻捂按眼晴八次。道家称此动作为“捂丹凤”。接着,手心离开双眼,但双手仍在原位不动(图九),眼睛张开、眼睛由左向右旋转八次,又由右向左旋转八次。道家称此动作为“转丹凤”。最后,双眼向上、向下各展合八次。注意: 双眼做展合动作时,手的位置不变。道家称此动作为“展凤眼”。捂、转、展三个动作总称:“抚三凤”。
二、作用
由于用摩擦发热的双手捂按眼睛的睛明、攒竹、承泣、球后诸穴位,加上眼睛的转、展运动:对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长练此功可以防治见风流泪、夜盲症、视神经炎、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眼眶神经痛、近视、眼跳、青光眼等眼疾。
第四式 替天庭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动作接前,自然站立。
(二) 起势:
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从双眉中间位置(印堂穴) 向上按摩,左右分开,顺摩天庭(阳白、神庭、太阳诸穴) 八次(图十)。道家称此动作为“替天庭”。
二、作用
此功按、顺摩动作可防止中老年出现过多的抬头皱纹,或者使其由深变浅。由于动作刺激了天庭诸穴,可防治鼻病、眼眶发紧酸麻、头痛、晕眩、失眠、高血压、三叉神经痛、眼震颤、面神经痛等疾病。
第五式 顺风尾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自然站立,两手置于双眼眼角处(图十一)。
(二) 起势:
用双手大拇指下部的软肌(鱼际穴),从眼角向两侧脑后(太阳穴) 方向顺八次。道家称之为“顺凤尾”。
二、作用
此功顺摩动作可以减少鱼尾皱纹的出现,又因动作过程中, 牵动了眉中、眉梢、承泣等穴位以及脸部侧面诸神经,刺激了太阳穴,因而可防治面部神经麻痹和跳颤、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口眼歪斜、神经性头痛、散光、复视等症。
第六式 顺双颊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自然站立、两手在脑前合掌摩擦生热。
(二) 起势:
用摩擦发热的双手捂住面部两颊,手心(劳宫穴) 从颧骨位置由上往下捂摩八次(图十二)。若能用唾液擦面,效果更佳。
二、作用
用热手捂摩双颊,加上唾液(含有自身的激素)的作用,能促进血流畅通,细胞活跃。长练此功,可使皮肤细嫩、滋润、富有光泽,减少皱纹斑点。
第七式 按地仓
一、做法
(一)预备势:
自然站立,左上肢屈臂抬起,左手心捂住嘴,拇指尖(少商穴) 点按在左鼻软骨下的凹陷处,左鼻孔不吸气,其余四指经捂右面颊; 右手翻掌托住下颚,右肘置于右乳近处(图十三)。
(二) 起势:
两手配合由左至右转动八次,左手拇指顺势点按左鼻软骨下的凹陷处八次,用右鼻孔吸气;与此同时,舌头在嘴内随手势转动八次(图十四)。
二、作用
此功动作直接剌激了地仓、人中、颊车、下关、双廉泉、大迎、人迎诸穴位。长练此功可以防治中风、口眼歪斜、面部神经麻痹、嘴唇顫动、语言不清、流口涎、口疮、伤风鼻塞等症。
第八式 吐信功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自然站立,用两手捂住嘴鼻,食指点按在鼻梁两侧凹陷处,拇指托住两腮,其余三指相合于嘴鼻前方,使嘴前留出一活动空间(图十五)。
(二) 起势:
张口向外吐舌八次,自由转舌八次,扣齿八次。
二、作用
此功直接牵动刺激了腮部和面部神经及太阳,下关、天突诸穴位以及唾液腺组织。久练此功可以防治口干舌燥、喉炎、口疮、舌癌、口腔酸麻和牙痛等症。
第九式 吮玉液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自然站立,双手位置与吐信功相同(图十六)。
(二) 起势:
左右上下运转双唇各八次,然后紧闭双唇吮吸,使津液满口,分三次咽下。
二、作用
此功要在做完按地仓、吐信功后才能进行。闭唇吮吸动作刺激了口内的唾液腺,能使唾液分泌增加。而唾液对身体,尤其是对消化食物有重要意义。据专家研究认为:唾液能消除食物中的致癌毒素。所以历代道家都十分重视增促唾液分泌的功法,命名为“元和”,称之为修仙得道的法术之一。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有“咽漱元和津”的诗句。
第十式 击龙颜
一、做法
(一)预备势:
自然站立,双手在胸前摩擦,使手生热。
(一) 起势:
用摩擦生热的双手手指肚(十宣穴) 击打面部皮肤(包括天庭、两颊、双颚、腮、嘴、,下颌等部位),约一分钟(图十七)。
二、作用
由于击打面部,震动了五官神经和皮下组织,使细胞兴奋活跃,血流畅通,可以防治面部神经酸痛、麻痹和颤动,还有助于颜面皮肤的健美。同时对十指也有保健作用,可防治麻木、酸痛、.手颤、血流不通、手指发冷诸疾。
第十一式 顺凤耳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站立姿势与上节同。
(二) 起势:
用双手心前后擦摩两耳八次(图十八)。注意两手往后顺擦耳朵时用力稍强,往前反摩时用力要轻。接着,用中指将左右耳扇向前按住,食指搭放在中指上,向下滑击耳鼓三次(图十九)。道家称之为“击天鼓”。
二、作用
擦摩双耳牵动刺激了面部的上关、下关穴位,耳部的听宫、听会、耳门等穴位,因而可防治耳聋、耳鸣、耳炎诸症;击天鼓可增强听力、开窍通神,心明眼亮。
第十二式 擦龙须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自 然 站立。
(二) 起势:
用双手十指的指甲背部,从额前发际处(神庭穴) 开始往后推梳八次(图二十)。
二、作用
通过两手十指的推梳,刺激了头顶的百会、通天,四神聪诸穴,可防治头晕、目眩、鼻炎、脑贫血、癲痫、呕吐等症。
第十三式 育天池
一、做法
(一) 预各势:
站法如前,左手放置脖后。
(二) 起势:
左手在脖后天池(道家术语,包括风池、风府、哑门、天柱诸穴),由右向左摩擦捂捏八次(图二十一)。再换右手,由左向右摩擦捂捏八次(图二十二)。
二、作用
两手在诸穴上摩擦捂捏,可防治精神分裂症、后头痛、揺头症、视物不淸、面部肌肉抽动、中风等症。
第十四式 大顺功
一、做法
(一) 预备势:
自然站立,两手置于胸前。
(二) 起势:
两手在胸前抚摩擦热。然后,擦手心、手背、指缝、手腕、双臂,状如洗浴(图二十三~二十五)。
二、作用
此功是站功中的最后功法。双手的抚摩直接刺激了手三阳、 手三阴六脉中的诸穴位,故此功能防治手发热、手发冷、手出汗、手颤抖、手抽筋、手腕酸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