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芯片,还有哪些在制约科技发展,其中三项最容易被忽视
近两年,我们的技术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美国对我们的科技领头企业断供,从软件、生态到芯片,愈演愈烈。
软件和生态还相对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者自己研发,我们也能够设计出性能优异的芯片,唯独没有高端芯片制造能力,是我们最大的短板。而芯片制造中最为核心的光刻机就成为关键的关键。
我们的芯片制造技术起步晚,目前落后发达国家10余年。荷兰的ASML垄断了世界大部分光刻机设备,这个公司不买给中国最先进的光刻机,其中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中芯国际2018年订购ASML的EUV光刻机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交货。
我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具体设备,没有先进的光刻机就无法制造高端芯片,没有高端芯片,再好的信息技术都无法落地。实际上这并不是全部,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远非一套光刻机那么简单。
能够吸引人才并持续发挥作用,进而持续创新并输出技术,才是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千百个这样的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展开有序竞争,才能够让一个国家的科技快速发展,所以产生这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的机制,才是我们缺乏的东西。
除了光刻机,我们缺的还很多,比如设计端的工业设计分析软件。据统计,我们的中大型企业,特别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企业,使用的设计分析软件基本上都来自于国外。如常用的机械设计UG软件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过程中进行有限元分析用到的ANSYS软件来自美国,设计集成软件Teamcenter同样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还有很多,这里有一张长长的软件清单,里面却难以见到国产软件的身影。
至此,我们找到了光刻机、设计分析软件这些薄弱环节,似乎找到了制约发展的因素,但实际上,正如上所述,造成这些缺项或者短板背后的机制才是最终的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们用了较短的时间发展出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用了几十年时间发展出较大规模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几十年来只出现了几家上规模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可以说,目前我们的产业格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密集型产业为辅,创新密集型产业基本空白。这种结构严重影响产业升级,因为没有领头羊。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要人才有人才,要资金有资金,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短板,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市场化调动了个体户的积极性,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在这一机制下快速发展起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自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后的投入所带动的技术进步。而创新密集型产业需要更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更加彻底的市场化。实际上,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市场化的一部分,它们联合作用以保护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的创新积极性,从整体层面合理配置资源。
还有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统筹规划。一个兼顾基础与应用的长期战略,是保障主动的基础。应用开发见效快,但没有基础学科的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在各种情况下掌握主动。而涉及核心技术的发展往往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这就不仅要依靠市场,更要求相关管理机构的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打牢基础。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育。教育是持续创新的基础,不仅关乎经济,更是一个民族素质的基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制约我们科技发展的并非某个具体的设备,而是其背后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化、统筹战略和国民教育。只有将这几项理顺了,彻底落实,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掌握主动,也才能培育出创新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