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三)B组人格障碍(上) || 大象科普论坛
B组人格障碍是以情绪化、戏剧化、怪癖行为为特点,也称为戏剧化情绪人格障碍。
情绪方面的特异性是B组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
极端情绪或缺乏必要的情绪反应,以及因这些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导致的行为异常是此类人格障碍的特点。
B组人格障碍有较多自伤行为或想法,且更容易和物质滥用共病。
B组人格障碍包括反社会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以及边缘性人格障碍。
特点:对他人基本权益的忽视或故意侵害。
他们对社会和多数人冷酷无情,对他人的痛苦或求助信号无动于衷,甚至会享受和他人斗争或侮辱他人。
很多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都是犯罪分子,从袭击、谋杀到强奸等伤害他人的行为在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身上屡见不鲜。
而这些行为并不是为了逃避他人的伤害或者单纯对社会的不满,更多的时候是出于一时冲动。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很少信守承诺,目无法纪,对社会道德嗤之以鼻,多数人存在暴力倾向,另外由于他们往往缺乏目标和计划,以及频繁出现的冲动行为,因此长期失业或出现婚姻问题甚至物质依赖(吸毒、酗酒)。
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来说,人际的作用只在于实现他们的目的。
多数时候,他们缺乏与他人建立积极关系的兴趣。
在需要的时候,他们可以表现出良好的社交能力,但一旦达到目的就会原形毕露。
而本质上,他们并无兴趣与他人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对危险情景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他们缺乏罪恶感,喜欢追求刺激、具有过强的冒险精神致使他们经常置危险于不顾。
他们也不习惯于稳定的生活,习惯从一段关系转向另一段关系。
有很多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都在监狱里或以死亡而告终。
A.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利的普遍模式,始于15岁,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1.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2.欺诈,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3.冲动性或事先不制订计划。
4.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
5.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7.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B.个体至少18岁。
C.有证据表明品行障碍出现于15岁之前。
D.反社会行为并非仅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或双相障碍的病程之中。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需要在成年之后才能给予诊断,并且必须要存在15岁之前品行障碍的证据。
很多未成年的孩子尽管无法诊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但已经因为犯事被多次教育或进入少管所改造。
对于品行障碍,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犯罪人群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发生率很高,但大部分罪犯是为了获得某样具体的东西,并不伴随人格障碍。
表演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都会通过操纵来获得养分,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则通过操纵来获得财富、权利或其他物质上的满足。
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相比,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情绪相对更稳定,攻击性行为更多。
曾经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共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报道,也就是反社会行为也有可能出现在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但是一般是出于对他人的仇恨而产生的报复性行为。
边缘性人格障碍最主要的特定是不稳定,这种不稳定体现在人际关系、自我意象和情绪等多个方面。
除此之外,还有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而导致的一些极端的行为问题。
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不稳定。
在情绪上,边障患者常常处于抑郁、焦虑或愤怒的情绪之中,其人际关系常常在极端亲密和对立之间剧烈变动,让人摸不清头脑。
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自我概念不清晰,身份认同紊乱(有可能出现性别焦虑)等问题。
但和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的精神病性障碍不同,边障患者的现实检验能力相对完整。
除此之外,边障患者还常常处于真实或想象的被抛弃的恐惧之中,这使得他们对于可能的抛弃十分敏感。
患者在情绪控制、焦虑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方面较差,这使他们常处于一种弥漫性的焦虑状态之中。
为了缓解焦虑,边障患者会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如疯狂购物、酗酒、物质滥用甚至自伤来控制他人以缓解焦虑。
根据调查,75%以上的边障患者都出现过自伤或自杀意向。
这些特点都使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尤为密切。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所有人格障碍中就诊率最高的,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多,此外边障自杀率也较高,住院率也较高,更容易出现物滥用和人际关系问题。
一种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象和情绪等方面的不稳定,以明显的冲动性为标志的普遍的行为模式,开始于成年早期,出现在各种情节之中,具有下述5种(或更多种)症状。
1.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2.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特征。
3.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4.至少在2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消费、性行为、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注:不包括诊断标准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残行为)。
5.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6.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例如,强烈的发作性的烦躁,易激惹或是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很少超过几天)。
7.长期的空虚感。
8.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例如,经常发脾气,持续发怒,重复性斗殴)。
9.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边缘型人格障碍常与双相或抑郁障碍共病,简单的说可以从情绪的不稳定与抑郁障碍相鉴别,从有无轻躁狂(躁狂)发作与双相情感障碍鉴别。
表演型人格障碍也有寻求关注、操纵行为和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还有自我伤害行为以及长期的孤独感和空虚感。
边缘型人格障碍也会有偏执观念和幻觉,这一点分裂型人格障碍也会有,但边缘型的都是一过性的,或者人际相关的,并不顽固。
偏执型人格障碍也会因为小事而愤怒,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象是稳定的,不会因此出现自我攻击,产生被抛弃感。
依赖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一样,都有着被抛弃的恐惧,边缘型是因为情感空虚,希望操纵他人以愤怒,依赖型则相对缓和,主要表现为顺从和迫切地寻找替代性的照顾关系。
END
注:根据大象药物学校讲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