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螺入侵黑海,泛滥成灾成全民公敌,在中国却不够吃
由船舶排放压载水引发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已经给各大航运国造成严重的损失,正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什么是压载水呢?压载水是远洋船舶离岸时携带的海水,作用是稳定船舶,这些船舶到岸时空出吨位,必须将压载水排入到岸国的海域中,这样压载水已成为造成海洋间有害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一艘载重10万吨的货船携带的压载水量达到5-6万吨,每年全球船舶携带的压载水大约有100亿吨,每天全球在压载水中携带的生物有3000-4000种。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确认有500种左右的生物物种是由船舶压载水传播的。
脉红螺入侵黑海
中国的脉红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脉红螺,俗称“海螺”,高100~140毫米,肉质肥厚,螺黄紧致浓香,它的外观特征较为明显,首先是极厚重的壳,螺口内侧呈现橘红色,这也是其得名的依据。生活在数米或十余米水深的浅海泥沙碎贝壳质海底,幼小个体则常见于潮间带岩礁间,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均有分布。
在脉红螺生活史中,浮游幼虫需要经过附着变态形成稚螺,稚螺经过生长发育后形成成螺。近年以来,因为过度捕捞而濒临灭绝,已经开始进行人工繁殖。而脉红螺通过压载水进入黑海,却过上了舒服的日子。
通过压载水这一途径,脉红螺在1947年出现在黑海,因为红螺的螺壳特别厚,当地以海螺为食的生物都对它束手无策,脉红螺很快就成了当地的优势物种。
除此之外,脉红螺产卵期一般是在每年的6-8月,脉红螺产卵的水温一般为19-26摄氏度,最适合的水温是22-24摄氏度。
而黑海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4℃,特别适合脉红螺繁殖,助长了脉红螺种群的扩大。
脉红螺属于肉食性动物,会用吻穿凿其他软体动物,而吃里面的肉,脉红螺常吃的东西有蛤蜊、蛤仔和竹蛏等等。脉红螺在摄食双壳贝类时,一开始会用肥大的足将贝类包裹住,然后会使它们窒息。这样就可以轻易打开贝壳,然后使用消化液将贝肉融化成透明胶质状后而吸食。
因为脉红螺的原因,黑海原产的牡蛎几乎绝种了,对当地的双壳贝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可以说成为了全民公敌。
在黑海肆虐之后,脉红螺又相继在地中海沿岸各国、法国的大西洋沿岸、美国被发现。成为了一种全球入侵物种。
如何解决脉红螺的难题
可以发展脉红螺捕捞业,以挪威为例子,俄罗斯帝王蟹入侵挪威,对挪威渔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后来,挪威将帝王蟹打造成为特色产业,2019年,挪威捕捞量约为2000吨,因为帝王蟹数量庞大,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挪威吃帝王蟹。 据统计,一只3公斤左右的帝王蟹能给当地渔民带来三四百元人民币的收入。
脉红螺是一种东亚十分喜欢吃的美味海鲜,脉红螺的软体部硕大,肉味鲜美,而且脉红螺的肉营养丰富,脉红螺除了可以鲜吃外,还可以制成罐头、冷冻或加工成干制品来食用。黑海也可以发展脉红螺捕捞业,出口给中国。
不过脉红螺的问题好解决,因为压载水生物入侵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各种水生生物种依靠洋流、气候情况、海洋表面季风、附着在浮木上等自然的方式,在全世界的海洋中自由传播。影响它们传播速度的障碍只有自然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陆地和自然界的天敌。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人类的活动已经使水生生物种通过一些载体进行传播,从而加速了物种传播的进程,船舶压载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些水生生物种离开它们的原栖息地后能够建立新的种群并潜在地威胁当地物种,会造成大型的生态和环境损害,造成对人类的威胁。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签署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希望通过对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控制与管理来防止、减少和最终消除由有害水生物和宾馆提的转移对环境、人体健康、财产和资源因其的风险,避免此种控制造成的有害副作用并鼓励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发展。
但是在目前看来,对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控制与管理,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