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太阳病——风寒双感

太阳风寒双感证四章(此即风寒各半之义)

  太阳病,风则桂枝,寒则麻黄,乃有风寒双感之证,爰垂桂麻各半之方,营卫兼发,风寒俱去。脉法:风则伤卫,寒则伤营,营卫俱伤,当发其汗,此之谓也。若夫风多而寒少,则有桂二麻一之剂,仍是各半法度,因病而小变者也。至于内热微而表寒轻,桂麻各半之法,不相合矣,用桂枝之二越婢之一,微宣表寒,而轻清里热,此颇似大青龙法,而实亦不同,义更妙也。则桂麻各半,所以继桂麻二方之后,桂枝越婢,开青龙一方之先也。

太阳二十八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人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清与圊通

(身必痒,即是风寒双感的典型症状,寒从外闭,风从内泄,痒为营郁之风泄,不能透泄,漏风身痒也)

1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者,是一会发热一会又恶寒,寒热往来之义;热多寒少者,是风热多而外寒少之义,其人不呕者,也不是寒热之少阳经证也;清便欲自可者,里气未动,此病在表不在里,寒热往来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风寒相争,表邪欲退,是为欲愈,此能自解,不用治也。

脉微而恶寒者,风寒相争,本气之虚而表寒不解也。此为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汗出则亡阳,不可更下,下则败中,不可更吐,吐则伤肺胃之津液。

面反有热色者,此是风寒之争,其表不解,阳郁而面赤也,营风不能外泄表寒,故其人不得小汗出,卫不能全闭而见漏风,故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发卫闭之寒,息营郁之风,以取小汗,营卫兼发,风寒俱去,双解营卫。

2 理解风寒双感是什么意思。风寒双感本身就是感外寒而营风泄卫,表寒凝滞而不去也。风泄其寒,寒闭其风,风寒相争,这就是风寒双感。重点就是寒凝滞于表不去,因本气虚实,则营风有虚实。营风不虚,外泄表寒,则脉微缓,此能自愈。营弱风虚,不能外泄表寒,则脉微而恶寒,不可汗下吐。营风与外寒各半,风寒相争,风泄不开则不得小汗,卫闭不实则漏风身痒。本气之风与外伤之寒,是一个风寒互搏的状态。故八九日,如疟状。表不闭实,故其不呕,里气不动,故清便自可。八九日,仍在表,故一日二三度发。风为正气,寒为外邪,正与邪争,寒热往来,则如疟状。

3 桂麻各半汤,就是营卫双感,本气之风与外邪之寒的互搏之变象,营风不虚而外寒偏盛,则又有卫闭之热,桂麻各半汤加石膏则又变为桂二越一汤。营风不虚而外寒不去,桂麻各半汤减麻黄则又为桂二麻一汤。以下三条,皆为本条营卫双感证而三变也。

太阳二十九,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1 此申明上章脉微而恶寒之义。阳微对比阴弱,阴阳俱虚之义。

形作伤寒者,是表证发热恶寒,热多而寒少之义。伤寒当脉浮弦紧而反微弱者,此必因血虚也,血虚脉弱者,必见口渴;脉法五十,诸弱发热,热则必渴。若用火熏,发汗解表,愈烁其血,不能止渴,反血热伤神,必作谵语。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2 发热脉浮,虽阴阳俱虚,而解之之法,仍是汗出而愈。本条师言发汗另有善方,下条桂二越一汤,则美善无弊矣。

太阳三十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1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脉微弱者,即是阳微阴弱也,阴阳俱虚,则阳气不足,是无阳之义。不可更汗,是不可以他药发表耳。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以取小汗。

2 此是申明上二条之义也。阳微阴弱,阴阳俱虚,本气之虚也。《内经》阴阳之要,阴平阳秘。阴弱者血虚,阴不平则阳不秘,故见阳微,血以阴质而抱阳气者,血为阴体,而血中之温度是为阳也。阳微阴弱,故无阳也。不可更汗,不可以麻黄汤发汗也,阴微阴弱,汗出亡阳也。上条提纲,不可更汗,汗则亡阳,不可更下,下则败中,不可更吐,吐则亡津之义。桂二越一汤,仍取小汗也。

太阳三十一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1 服桂枝汤,大汗出而表未解,而脉又洪大者,用桂枝汤如前法加越婢也,也就是用桂枝加越婢汤也。服桂枝汤,大汗出,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是汗出内燥也。大汗出而表未解,故洪大即脉浮之变文也。桂枝通经解肌,白芍息风凉血,麻黄发寒泻卫,石膏清肺胃之热燥。若形如疟,一日二三度发,但无洪大之燥者,此热多寒少桂枝二麻一汤;麻黄发表之凝寒,桂枝调和营卫,双解营卫,风寒俱去。故此为申明上三条之义。

3 前章脉微,脉弱,脉浮,脉微弱,脉洪大,总是对弦紧(脉紧之义)而言,弦紧即是伤寒浮紧之义。微弱即不弦紧,洪即浮意,大汗出而内燥之义,洪即浮加内燥之义,勿过拘泥。

外感皆浮,故省言之。也是就是中风脉与风寒双感之脉总是对比太阳伤寒弦紧之脉。

论;在外感论,弦紧一理,都是紧寒之义,就是粗细之别。后学内伤,在解弦紧粗细之理。

备注;综述各方与证,写在大青龙之前的话,在这里捋一下思路,以助学习理解大青龙汤。如果懒的读,可以忽略。

(以上几条提纲,皆是风寒双感的虚象,而大青龙,即为风寒双感的实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