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这种问题,考上博士后,我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最近,一个学弟找到我,向我倾诉他学习上遇到的一些心事。
原本想着,他学习上的苦恼无非是完成不了导师的任务、看不进去书,写论文没思路,作为一个人文社科类的博士,学习的难度应该没有像理工科那么大吧?
但是听完他的倾诉,我呆住了。在思考一番后,决定把他的故事写出来,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考博前:我学习规划清晰
从高考一直都博士前,我一直是个懂事听话、刻苦学习的孩子,就是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模样。每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
直到考博备考阶段,内心也清楚的知道:我自己学的是什么,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我明白书本上的这些单词或者知识点,我需要记住,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这些知识点也许在下一场考试中就能派上用场。
这除了让我享受获取知识的快感外,还给我了一种安全感:我是在学习,不是在浪费时间。
回顾硕士阶段,导师也会给我安排各种任务,帮导师整理资料、跑腿、报账、打杂等。我对这些工作虽说谈不上喜欢,却也是一直无怨言在做。
后来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有了考博的想法,就这样一步一步顽强的走了过来。
考上博士后:我开始迷茫
很幸运,一战上岸。顺利考上博士后,我原本期待的学习生活并没有如期而来,等待我的却是意料之外的种种困惑。
我不知道该怎么学、学什么了?
像似一句玩笑话。
博士开学后,导师约我见了几次面,讨论后定下了我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并开始给我一些书单和一些相应的参考资料。
然而在看书和写文章的过程中才发现,很多研究方向之间存在着交叉,彼此之间的界限很模糊。
so我到底是看导师指定的书目呢,还是也看看别的书?
在看书学习过程中,发现本学科的一些所谓前沿的思想、概念计算机领域的痕迹很明显,那我是否需要对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也作一些了解呢?
在同学中,本硕博阶段经历三个不同的专业的大有人在,他们有的或许基础理论薄弱,但是,他们发起论文来一点不含糊。
曾经的我,在完成导师的一个项目时,无意发现心理学上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很好的解释项目中的问题,如果用我自己学科上的理论解释反而显得肤浅,但是在导师安排的一个一个任务以及一篇一篇论文的压力下,这些疑惑我渐渐遗忘了。
我成了一个看文献、写论文和跑腿打杂的工具人。
博士:博学之士还是深而不博的学者?
博士毕业前,博览群书,
研究员时候,博古通今的同时博采众长;
当了教授后,给自己后辈讲解时由博返约,大道致简。
给普通人的印象要博闻强识;给内行人的印象是博大精深。这时候姓氏前加的Dr. 就名正言顺了。不知道最初下定义的人怎么想的,后人又是怎么解释的。但用一个词来定义,未必就能说清楚。
博士和科研人员应该是这个社会中最聪明聪明勤奋坚持的人,但现实中又有多少博士是“贪图校园的安逸”以缓解“就业的压力”呢?
现在,这些问题仍然心存疑惑,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一个解答....
你们有同样的困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