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书】《故道——陈仓古道调查报告之二》

前些天买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只觉相见恨晚。

故道,即陈仓道。这本书是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调查陈仓道文物遗迹的报告,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书中文图并茂地对陈仓道文物遗迹进行了一次盘点。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如果早有此书,我们在制作九集纪录片《陈仓道》会少费很多劲。只可惜,此书调研陈仓道的范围仅在宝鸡市内(真希望陇南市、汉中市也能开展这项调查)。

现将内容简介和目录转载如下:


内容简介:

故道,故道因取道故道河,即嘉陵江而得名,是秦蜀诸道(褒斜、傥骆、子午道)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条交通干道。开通时间早于褒斜道。西汉武帝时期,褒斜道因便捷成为官驿大道,故道亦通行无阻。全国统一时期,京都无论是设在长安、洛阳、开封或北京,它都是京师连接川、藏、云、贵各省、区的交通纽带。南北分裂割据时期,常常成为敌对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故道和散关的重要地位互为表里。无论从恢复历史交通地理布局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研究川陕交通史的角度看,搞清它的建筑构造、使用沿革、路线走向等情况,对研究我国古代关中地区西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及交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故道调查与以往有所不同,力求将所有关于故道交通相关联的文物遗迹和线索进行整合,将其作为一个完整交通体系进行研究。通过调查使故道的整个道路干、支线网络更加清晰,对研究我国古代关中地区西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及交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理环境 008

一 清姜河 008

二 嘉陵江及其支流 009

第二节 历史沿革 012

一 道路名称与线路变化 012

二 改栈阁为碥路 014

第二章 故道干道及沿线遗迹

第一节 益门至秦岭梁垭口 020

一 古道道路遗迹 021

(一)益门至沙铺 021

(二)沙铺至大散关 024

(三)大散关至秦岭梁垭口 029

二 沿线文物 032

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 032

1 三岔河遗址(新石器时代) 032

2 大湾铺遗址(新石器时代) 032

3 姜城堡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33

4 峪泉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34

5 姜城堡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34

6 益门堡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35

7 任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35

8 茹家庄遗址(商、西周) 036

9 诸葛山遗址(战国、宋) 036

10 大散关遗址(北魏一 南宋) 037

11 濛峪沟墓群(西周、春秋) 038

12 竹园沟墓群(西周) 038

13 茹家庄墓群(东周) 039

14 益门堡春秋墓(春秋)039

15 姜城堡墓群(春秋、唐、北宋) 040

16 川陕路北口墓群(唐、宋) 040

17 东四路北墓群(北宋、元) 041

18 炎帝墓冢(1993年) 041

19 关帝庙前殿(清) 042

20 益门堡关帝庙献殿(清) 043

21 诸葛大殿(清) 043

22 峪泉造像碑(元) 044

23 益门雄镇石匾(明) 044

24 重修关帝庙碑(明) 044

25 重修药王庙碑(清) 046

26 禁采兰草碑(清) 046

27 吊炉(清) 046

28 革除陋规碑(清) 047

29 “常羊育炎”题刻(清) 047

30 “山海镇口”题刻(清) 048

31 大王祠碑(清) 048

32 重修关帝庙碑记碑(清) 049

33 关帝庙捐资碑(清) 049

34 秦岭碑(1939年) 049

35 大散关摩崖题记(1936年) 049

36 重修菩萨庙碑(1940年) 050

37 秦岭标志碑(1987年) 050

38 炎帝陵园碑(1993年) 051

39 九龙泉碑(不详) 051

第二节 秦岭梁垭口至凤州村 052

一 古道道路遗迹 053

(一)秦岭梁垭口至北星村 053

(二)北星村至永红村 060

(三)永红村至凤州村 066

二 沿线文物 067

(一)凤县黄牛铺 068

1 黄牛铺遗址(新石器时代) 068

2 煎茶坪遗址(汉) 068

3 桥东遗址(汉) 069

4 鲍家庄遗址(宋) 070

5 鲍山岭寨址(宋) 070

6 黄牛铺夯土台址(宋、金) 070

7 佛殿沟石佛殿遗址(清) 071

8 东河桥村三官庙址(民国时期) 071

9 秦岭梁碥道遗址(不详) 072

10 宽滩村徐公夫妇墓(清    道光六年,1826年) 074

11 红石窑清墓(清    道光二 十六年,1846年) 074

12 宽滩村观音庙(清    咸丰四年,1854年) 074

13 黄牛铺村罗先元墓(清    同治五年,1866年) 075

14 社铺石造像(明) 076

15 佛殿沟石造像(清) 076

16 宝鸡县西南界碑(清) 077

17 凤县南界碑(清    嘉庆十一年,1806年) 077

18 宽滩村忠侯寺产界碑(清    咸丰四年,1854年) 078

19 秦岭标志碑(1939年) 078

20 东河桥村石龛(不详) 078

(二)凤县红花铺 079

1 蒋家沟遗址(新石器时代、春秋) 079

2 庙湾遗址(新石器时代、宋) 080

3 寺村遗址(新石器时代) 080

4 永红遗址(商) 081

5 殷家庄圣母庙遗址(清) 081

6 天台寺遗址(清) 082

7 长桥桟道遗址(不详) 082

8 天台寺僧人墓塔(清    道光二 十八年,1848年) 083

9 五里庙僧人墓塔(清    同治十年,1871年) 083

10 天台寺关帝殿(1941年) 086

11 重修龙王庙碑(清    嘉庆二 十二年,1817年) 088

12 洪林寺功果碑(清    道光十一年,1831年) 088

第三节 凤州村至龙家坪村 089

一 古道道路遗迹 090

二 沿线文物 096

(一)凤县凤州镇 096

1 白石铺遗址(新石器时代) 096

2 郭家湾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96

3 梁鹿坪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97

4 桑园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97

5 太山庙村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98

6 左家崖遗址(新石器时代、西周) 099

7 五里坪遗址(西周) 099

8 凤州村遗址(西周、汉) 100

9 龙口遗址(西周、汉) 101

10 州南遗址(西周、宋) 102

11 老镢遗址(汉) 102

12 七里坪遗址(汉) 102

13 凤州城址(明、清) 103

14 南坡堡址(清) 104

15 仓坪碥道遗址(不详) 104

16 凤州烽燧遗址(不详) 106

17 郭家湾墓群(商、周) 106

18 龙口墓群(西周、秦) 107

19 西庄墓群(西周、汉) 107

20 凤州墓群(西周、汉) 108

21 桑园墓(战国) 108

22 太山庙墓群(秦) 109

23 梁鹿坪墓(汉) 109

24 烟囱沟墓(清) 110

25 豆积山塔(清) 110

26 凤州续超灵塔(清) 111

27 凤州文庙(清) 111

28 栖凤桥(清) 112

29 凤州陈氐民宅(清) 112

30 凤州刘氐民宅(清) 114

31 凤州马氐民宅(清) 114

32 薛家民居(清) 115

33 果老洞石窟(唐、宋、明、清) 115

34 消灾寺石窟(明) 116

35 南天门摩崖题(清) 117

36 豆积山记事碑(1919年) 117

(二)凤县双石铺镇 118

1 草店子遗址(新石器时代) 118

2 王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 118

3 新庄遗址(新石器时代) 119

4 张家窑遗址(新石器时代) 119

5 陈家湾遗址(新石器、西周、唐) 119

6 陈家湾东遗址(新石器、唐) 121

7 柏林遗址(宋) 121

8 龙家坪遗址(宋) 122

9 马场制瓷作坊遗址(清) 122

10 紫阳硐庙址(清) 123

11 付家碥墓(战国) 124

12 双石铺墓群(战国) 124

13 陈家湾墓(汉) 125

14 草店墓群(唐) 125

15 草店墓(唐) 126

16 龙家坪墓(唐) 126

17 新民街墓群(唐) 126

18何家坪墓(清) 126

19 灵官峡崖墓群(清) 128

20 城隍庙(清) 128

21 青峰山宝德寺买地契约碑(清) 130

22 重修陵江寺碑(清) 130

23 祖师庙碑(清) 131

24 酒奠梁碑(1936年) 132

第三章 故道支道——连云栈道及沿线遗迹

一 连云桟道道路遗迹 136

(一)凤州至马莲滩 136

(二)马莲滩至烟囱沟 138

(三)烟囱沟至南天门 140

(四)南天门至心红铺 142

(五)心红铺至三岔镇 146

(六)三岔至留凤关镇 148

(七)留凤关镇至连云寺 152

(八)连云寺至柴关岭 154

二 沿线文物 156

(一)凤县三岔镇(现并于凤县留凤关镇) 156

1 三岔遗址(新石器时代) 156

2 桃花岭寺庙遗址(唐、宋) 156

3 三岔村驿站遗址(清) 157

4 三岔堡址(清) 157

5 董家坟碥道遗址(不详) 158

6 心红铺南碥道(不详) 158

7 心红铺西北碥道(不详) 158

8 心红铺碥道遗址(不详) 158

9 心红铺墓群(清) 160

10 三岔张公墓(清) 160

11 心红铺摩崖题刻(明、清) 161

(二)凤县南星镇(现并于凤县留凤关镇) 162

1 留凤关遗址(秦、汉) 162

2 干沟门遗址(汉) 166

3 寺坪遗址(宋) 166

4 寺坪墓群(宋) 167

5 许良圻四人合葬墓(清    道光二 十七年,1847年) 168

6 许世志夫妇墓(清    咸丰壬子年,1852年) 168

7 许绵纲墓(清    光绪元年,1875年) 169

8 吴永和真人墓(清    光绪甲申年,1884年) 169

9 连云寺村玉皇殿(清) 170

10 连云寺村火神庙(清) 171

11 大德九年经幢(元    大德九年,1305年) 171

12 陈仓古道碑(清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172

13 废丘关义学碑(清    乾隆五十年,1785年) 172

14“雾霭赤松”摩崖题记(清    道光壬寅年,1842年) 174

15“紫柏神峰”摩崖题记(清    道光壬寅年,1842年) 174

16 陕军行德政碑(1921年) 176

17 柴关岭碑(1936年) 177

第四章 故道分支道——陈仓道及沿线遗迹

一 古道道路遗迹 180

(一)连云寺至黄土梁 180

(二)黄土梁至油房嘴 181

(三)油房嘴至田坝子 182

(四)田坝子至店子上 183

(五)店子上至庄房坝 184

(六)庄房坝至吊坝子 186

二 沿线文物 187

1 椿树坪桟道遗址(不详) 187

2 大石崖桟道遗址(不详) 188

3 庄房坝西北桟道遗址(不详) 188

4 庄房坝桟道遗址(不详) 188

5 塔坝和尚灵塔(元) 192

6 塔坝僧人墓塔(元) 192

7 田坝墓(清) 193

8 吴家湾墓群(清)193

9“陈仓古道”墓(清    嘉庆甲子年,1804年) 194

10 陈月元墓(清    道光十年,1830年) 196

11 任本琰墓(清    道光二 十一年,1841年) 196

12 庄房坝墓群(清    咸丰十一年,1861年) 197

13 睡佛洞碑刻(清    嘉庆十五年,1810年) 198

第五章 结语

第一节 故道之名由来 202

第二节 故道交通体系分级 203

一 干道 204

二 支道 204

三分支道 205

第三节 故道建筑构造形式及特点 205

一 土石道 207

二 碥道 207

三 桟道 210

四 拱桥 213

第四节 故道开通年代推断 214

附录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辨析

后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