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圣手唯一存世的“补脾方”!补脾阳,强脾气、留住水谷精微

现在我们看看蒲师给我们留下的这张配伍——

党参、炙甘草各6克,白术、茯苓各9克,干姜、泽泻各4.5克,肉桂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

这个配伍能干啥呢?就是温中散寒、健脾止泻。

我从前在学习此方的时候,听老师讲过这么一个病案。

话说有一男子,白天腹泻至少5次。粪便呈水样,伴随腹胀和肠鸣。什么东西都吃不下了。

这个人的症状,已经连续了一周多,整个人拉得快要虚脱了。他曾经用过理中汤配伍,药用党参、白术、干姜之属,效果都一般。

就在他觉得自己没有希望的时候,因缘际会,他找到了救星。

刻诊,见患者舌淡,苔白腻,脉象沉弦,小便短少,蒲师不慌不忙,写了一个配伍,就是前面我说的那一个。

患者也是略通医术的。它看到其中的党参、白术、炙甘草、干姜,就立刻知道,这是理中汤配伍。他说,自己用过理中汤,效果很一般。

蒲师却说,我这配伍里,虽然遵理中汤之法,但是有稍作增加变化。变化虽然不大,但是效力不可同日而语。你还是尝试一下吧。

结果,药用当天,腹泻次数减少。药用三天,腹泻基本止住。后来,蒲师改用成药调养,患者最后痊愈。

现在,我给你讲一下这里的道理。

首先,这个人的问题,在于寒湿困脾、脾虚泄泻。你看他,大便如水,腹胀肠鸣,食欲不振,苔腻舌淡,脉象沉弦,这都是典型的寒湿困脾之状。寒湿之邪下注肠间,所以就会经常腹泻。这里头最典型的,就是苔腻、肠鸣、脉沉弦。这个是典型的寒湿困脾的诊断标准。

这个时候怎么办?答案是健脾、散寒、除湿。

其实,这方面,中医有不少配伍。理中汤专门干这个事儿。理中汤也是张仲景的经方啊,记载于《伤寒论》。原方配伍就是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人参一般用党参替代。主要意图,就是健脾、散寒、除湿。

但是,这样的配伍,力道有时候还不够。怎么办?你看蒲师的配伍,里头加入肉桂来温补脾肾之阳,再加入泽泻、茯苓来利水。为什么要利水啊?因为体内湿气通过利水之品排出体外,这样大便就会变得干一点。这就是所谓利小便而实大便。

可以说,这配伍就是蒲师在理中汤配伍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据我所知,此法的效果,比理中汤要强一些。

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这个配伍,是泰斗存世的,为数不多的健脾止泻、散寒除湿之配伍。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当然,也许我孤陋寡闻,这样说不确切。如果各位读者有不同意见,也不妨提出批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