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抓好四大战略关键点:明确战略目标, 落实总体要求, 抓住关键要素, 聚焦关键难题。建议遵循战略实施阻力最小的路线图, 踏准“机制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四大路径,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乡村发展相对滞后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以弥补的主要短板。十九大报告中明确, 我国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摆到国家战略的位置进行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 是弥补我国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 是我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抓好四大战略关键点
实施战略要抓住抓好战略关键点。所谓关键点就是事情发展的关键点位。战略的关键点就是战略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点位。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
1.明确战略目标, 矢志不移加油干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只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才能逐步实现农村振兴。在我国过去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农业和农村是短板, 更是薄弱环节, 今后就是要补足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 改造农村现代化这一薄弱环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性工程。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需要付出长期的不懈努力。全国各族人民要矢志不移加油干, 到2050年, 农业农村和非农业与城镇必须同步实现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从现在起, 要把现代化理念、现代化机制和现代化要素融入到农业农村的日常生活、生产、生态、文化孕育和乡村治理中;要在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依次达到初步形成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在明晰目标的指引下, 全国各行动主体齐心协力奋斗, 乡村振兴战略终将如期圆满完成。
2.落实总体要求, 思路明晰踏实干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总体要求是对我国当前和未来乡村建设思路的清晰刻画, 是全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前新农村建设相比, 要求更高。这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时, 党中央提出和设定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按此要求实施战略, 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产业兴旺, 意味着在过去强调生产发展的基础上, 实现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更加发达和更有活力;生态宜居, 意味着不仅关注村容的整洁, 而且全面创造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 建设好美丽乡村;乡风文明, 意味着充分认识乡村的文化价值, 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 以文化人, 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治理有效, 意味着要从过去的仅仅注重管理民主, 转变到注重治理的效果, 要把乡村民主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成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形成有序、有效治理和发展的乡村新格局;生活富裕, 意味着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从过去实现生活宽裕的基础上进一步过上富足的生活。方针提出来了, 思路也就清晰了, 各地可以此为指针, 创造性地细化行动方案, 因地制宜地把振兴当地乡村的事业, 脚踏实地地干出来。
3.抓住关键要素, 打破瓶颈高效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抓住“人、地、钱”三大关键要素。从“人”来看, 人气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 关键在于人。我国有些人口流失严重、丧失了人气的村落将逐步衰败并退出历史舞台, 需要进一步推进村民的转移。而大多数具有发展前景的乡村, 具有适宜居住的生态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 需要进一步凝聚人气, 培育一支精干的农业农村工作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促进产业兴旺, 抓好乡村治理, 培育文明乡风, 让城乡居民一道追求和享受富裕文明的现代化生活。从“地”来看, 就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 实现土地与农村产业和农业科技的高效匹配, 切实提高土地经营效率和效益。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 稳步提高农户收入。从“钱”来看, 要鼓励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源投入“三农”发展事业, 一方面要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 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 加大财政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和补助农民的力度, 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激励社会资本, 把适合农村发展的产业、项目与技术分流到农村, 鼓励万企万村对接, 以提高农村技术水平、产业兴旺程度和现代化程度, 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增加其收入, 最终有利于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程度。
4.聚焦关键难题, 有的放矢精准干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城乡之间, 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三农”内部, 农业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高, 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 必须依靠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把城乡发展和城乡建设融合起来统筹考虑和系统推进, 一方面要秉持历史耐心稳步推进城镇化, 把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吸引到城镇就业和安家;另一方面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把工业技术力量和城镇生活便利传播到农村, 提高乡村发展水平。针对农业问题, 必须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切实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针对农民问题, 要坚持两手抓, 一手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为农民落户进城创造条件, 通过减少农民以富裕剩余农民;另一手抓提升乡村留守农民能力, 通过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以提高农民收入。针对农村问题, 要通过资源的统筹匹配, 形成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基本资源具备的前提下, 农村自我发展的关键是要形成具有战斗能力的基层干部队伍。按照要求“抓住关键少数”, 通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去领导农民、发展农业、管理农村, 形成兴旺、美丽、文明、和谐、富强的农村发展新局面。
踏准四大战略路径,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任何战略的实施, 均须精准施策, 找准路径, 方可成功。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在哪里?战略路径就是战略实施的推进方向, 是战略实施阻力最小的优化路线图。
1.通过机制创新路径实现农村振兴
体制机制是社会发展活力的总开关, 体制顺了机制活了, 乡村社会才会活力涌现, 各项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就是要全面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 打通渠道, 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红利, 并实现乡村整体的振兴。一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给农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各类主体提供稳定预期。二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三是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四是要积极鼓励农民和城镇居民返乡创新创业, 促进农村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2.通过产业发展路径实现农村振兴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一是要因地制宜确定乡村的产业发展策略。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其他比较优势, 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 形成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符合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 着重发展特色产业。二是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 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 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更加坚实的农村产业支撑。三是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调整农业补贴方式, 增强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 提高补贴效能。
3.通过科技创新路径高效振兴乡村
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可以实现农村发展的弯道超车效应, 迅速提高乡村发展水平, 缩小城乡差距。一是整合公共力量, 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力度, 整合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 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二是整合民间力量, 促进多元资本扩大对农村科技开发、推广和应用的投入, 依靠市场路径, 在农村环境保护、治理、产业发展和生活便利化等各个领域扩大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切实提高农村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效率和效果。三是促进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密切融合, 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科技成果, 并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还可积极参与现代科技的创新创造活动, 实现乡村产业升级发展。
4.通过人才培育路径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热爱乡土的带头人、领路人。打造乡村人才队伍, 就是为乡村振兴播下能够形成星火燎原式乡村繁荣局面的种子。人才路径是实现乡村振兴“以一当百”效应的重要路径。一是巩固和建设好乡村党支部, 搭好乡村振兴的班子, 为乡村实现良好治理打下组织基础。二是加强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三是要激励更多优秀的城镇人才下乡创业, 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 为乡村产业兴旺播下人才种子。四是打造乡村信息人才队伍, 促进乡村全面融入信息化浪潮, 依靠互联网高效接受新政策、新技术、新思路和新商机。五是打造乡村科技人才队伍, 依靠科技人才, 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 依靠现代科技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六是培育乡土文化人才, 促进乡土文化传承和文化创作, 繁荣乡土文化, 树立文明乡风。
作者:刘合光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机理与对策研究》 (编号:71673274) 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