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大课堂】草书,浪子琴心的飞舞(二)
一旦明确方向且方向正确,只要有足够的坚持,小种子也会变成参天大树。从草篆走到草隶,又沿着草隶——章草——今草——狂草一步步走来的的草书发展历程,就很好的印证着这一点。
篆草
中国汉字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字体,我认为非篆书莫属,毕竟现在使用甲骨文、金文的少之又少,但在不少文化气息浓厚的场所,篆书的出现频率是极高的,尤其是各种式样的印章上。“篆刻”二字,就奠定了它独树一帜的地位。尤其是小篆,典雅秀气中又不失端庄大气,更令人见之欢喜。想当年,之所以报考古文字学的研究生,完完全全是第一眼被小篆所吸引。不过,居庙堂之高的小篆,遇到草书之后,会如何呢?
之前我们在文字起源中说到“仓颉造字”的故事时就曾分享过:
当仓颉创制出文字后,“天雨粟,鬼夜哭”,文字不仅有记录传承之功,同时也是通神的。诸如商周时期的甲骨文,是统治阶级与上天进行对话的主要载体。一片片甲骨上的各种卜辞,记录的全都是少数统治阶级对上天意旨的承继。
甚至历史车轮行进到春秋时期时,除非是士大夫阶层,否则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是没有资格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的。文化封锁也好,愚民政策也罢,终归是非常重要的统治手段。
但是,发展到战国时期,伴随着新型地主阶级的诞生,社会性质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由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千万别小瞧了这种变化,这意味着原本只能有少数人掌握享有的特权,其范围将逐步扩大,这其中就有文字。
战国时期,文字的使用已经不再是贵族阶级的特权;其实想想也不难接受,毕竟在春秋战国时期,各门各派开始开山立宗,广收门徒,其中不乏一些文化知识的传承,文字普及不过是早晚的事儿。当时,士人阶层和普通平民,都可以接触到文字;尤其是那些下层的书吏以及民间从事文字抄写工作的人,他们的工作强度之大,恐怕当下中学生的笔记和作业量都无法与之媲美。
“穷则思变”,这四个字或许不足够恰当,但多少也能表达出一些下层书吏与民间文字工作者的心声。面对繁重的劳动量,他们开始寻找一种更快捷、更高效的书写字体——草篆,应运而生。因为快速书写的缘故,在每个文字笔画的首尾处,已经出现了潜意识中的连笔现象。当然,这与后来草书的“龙凤凤舞”是不能相比的,但至少,推动了草书的向前一步发展。
上图为陶盖文“苏解为”,其年代大致在战国末期至秦朝初年。其中“苏解”据考证,应为制作陶器的工匠的姓名。在古代,“物勒工名”是工匠们必须遵守的规矩:比如修建城墙时每一块砖上都会刻上工匠的姓名,一旦出现什么问题,确保追责到人。“为”大概应该是“修造,制造”的意思。
这块儿拓片和我们熟悉的篆书和隶书,有着显而易见的区别,较之二者显得更为随意一些:
如“蘇”字,无论是“艹”头,还是“禾”旁,亦或“鱼”字,都颇有些现代人书写的意味——除了繁简之别外。可以想象,这比小篆或隶书写出来的“蘇”,在书写速度上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比“蘇”字略小的“解”以及和“蘇”字大小悬殊的“爲”字,其生动活泼、疏密有致的笔法,以及腾挪灵活的结构,想想在秦朝那样严刑峻法的环境下,动辄得咎的工匠们,仍能为自己的辛苦劳作创造出一点儿不一样的乐趣。“苏解为”三字,在我们今人看来或许没什么,但在当时,这妙趣横生的书写方式,代表着对束缚与桎梏的冲击,想来是需要很多勇气和智慧的。
隶草
篆书在秦朝大行其道,若秦朝真如秦始皇所想,千秋万代,或许篆书的生命力会更长久一些。但遗憾的是,秦王朝二世而亡,继之而起的大汉王朝,不仅改变了秦始皇和李斯好不容易推行确定下来的郡县制,还将流行在秦朝底层的隶书也一并推到了舞台的中央;这也为隶书的草化创造了条件。不得不赞叹:草书的生命力是有多蓬勃!
隶书流行于秦汉之间,主要盛行于汉朝;为此,草书对隶书的改造,也主要集中在汉朝。从目前已发现的隶草来看,隶书的味道还是比较浓厚的,只是少了一些笔画的抑扬顿挫,多了因连笔在一起而形成的宛转勾连。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范式和规律,但对结构、体式,尚无固定的要求,往往由书写者即兴完成。这一点可以从目前已大量出土的汉代竹简中窥其一二。如在1993年发现的、现藏于连云港博物馆的汉代竹简《神乌傅》。《神乌傅》出土于东海尹湾汉墓,共有竹简21枚,文字640余。
《神乌傅》的出土,意义重大。这不仅体现在古文字学的研究上,对哲学文化、文献学乃至文学史等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神乌傅》以寓言的方式,展示了一对乌鸦夫妻悲情而深情的故事:
阳春三月,万物始荣,鸟儿们都开始垒巢筑窝。因为乌鸦能够反哺其父母,性情仁厚,所以深得鸟类称道。
这一日,乌鸦夫妻在官府门前的大树上修建巢穴。巢穴还没有修好,就有一只盗鸟前来偷窃筑窝的材料。雌乌鸦虽然很生气,但仍想着据理力争,希望能劝服盗鸟,解决争端。不料盗鸟却突然大打出手,结果雌乌鸦被打伤。愤懑不已的乌鸦夫妻决定申诉冤屈,但却有冤无处申,求助也无门。性情倔强的雌乌鸦决定以死明志,雄乌鸦也决定以死殉情。
面对雄乌鸦的决定,雌乌鸦坚决不同意:一方面幼子尙小,还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另一方面,夫妻情深,它也希望雄乌鸦能好好的活着。于是,雌乌鸦叮嘱雄乌鸦赶紧逃跑,免得深受其害;将来再婚,希望仍能善待它留下来的孩子。说完这些,雌乌鸦便自杀了。雄乌鸦尽管悲痛万分,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带着自己的孩子离开旧日巢穴,另寻他处。
这则以对话体书写的汉代赋文,堪称是中国动物寓言的源头。篇名《神乌傅》三字,以工整的隶书写就;正文开始,就以隶草形式展现。从中我们能感受到隶书的味道,但笔画与结构已然没有了隶书的端正磅礴,多了灵巧生动,堪称古拙与灵动完美结合的典范。
至此,早期草书的发展告一段落。彼时,篆书、隶书大行其道,草书虽然使用广泛,但毕竟无法跻身主流字体。但正如我们前文所说,种子发芽,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随后草书的发展,就有些一发不可收拾的味道了。
全世界优秀女性的
成长故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