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5大水利工程中的地理素养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1灵渠灵渠地处桂林兴安县境内,是我国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灵渠为秦始皇嬴政所建,至今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其设计之精巧,令人赞美。灵渠由铧〔huá〕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陡门、南北渠、秦堤等要紧工程组成。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命史禄于公元前219年至214年兴修,历代有修建。初名秦凿渠,漓江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灵渠,因在兴安境内,又称兴安运河,唐后改今名。灵渠设计科学灵巧,工艺十分完美,与都江堰、郑国渠被誉为“秦代三个伟大水利工程”,有“世界奇观”之称。灵渠的建成,保证秦军南征粮食和物资供应,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增设了桂林、象郡、南海3郡,扩大了版图,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的融合。即使到了今天,对航运、农田灌溉,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灵渠修筑于秦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灵渠由南北两渠组成。灵渠采用铧嘴(与大、小天平衔接的具有分水作用的砌石坝)分水。铧嘴与大、小天平(拦河坝,大天平即拦河坝的右部,小天平为拦河坝的左部)相连,三七分流,小部分通过南渠汇入漓江。其中,大、小天平的设计高度较低。下面为灵渠南北两渠分布图和灵渠分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大天平和小天平设计的高度较低,主要是为了(  )A.降成本 B.排沙C.航运   D.分洪2.推断南渠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  )A.防地震B.防滑坡C.防渗漏D.移民量3.灵渠建设的意义主要是(  )A.防止洪涝灾害B.降低泥沙含量C.加强区域联系D.增加水源供给解析:第1题,图示范围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差异大,造成河流径流季节差异明显,分水之后,如果流量过大,可能对水利工程本身造成威胁,大、小天平设计高度较低,可以在汛期排泄过量的洪水,起到分洪的作用。第2题,南渠流经区域内有较大面积的岩溶区,岩溶区内有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地下暗河等可能造成地表水渗漏,故南渠在建设过程中尤其应该注意防渗漏。第3题,湘江和漓江分别为长江和珠江的支流,灵渠的建设使两大水系连为一体,方便了两大流域之间的联系。答案:1.D 2.C 3.C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凿于秦代,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岭南与中原的水路交通要道。自秦代以来,灵渠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材料二 灵渠分水坝设计为“人”字滚水坝,其将湘江三七分流,三分通过南渠入漓,七分通过北渠归湘。南渠、北渠作为航运水道,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如图为灵渠示意图。

(1)根据灵渠的功能,推测灵渠的地理位置特点。(2)说出灵渠分水坝坝体不高且呈“人”字形的作用。(3)分析该区域河流水质较好的原因。(4)对于灵渠所在地区的发展,有以下两种观点,你支持哪种?请表明态度并阐述理由。观点①:拓展航道,加强运输功能,把该地区建设成为水运枢纽。观点②:以保护灵渠为目的,发展旅游业。解析:第(1)题,从灵渠是水路交通要道,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从灵渠是航运通道,分水坝主要功能为拦水和分水等方面展开分析。第(3)题,可从植被覆盖率、水循环、地貌、污染状况等方面分析。第(4)题,先选择支持的观点,再结合灵渠的自然条件,联系社会的发展和灵渠的历史价值进行综合分析。答案:(1)灵渠是沟通长江和珠江流域的航运水道,所以灵渠所在区域位于两流域分水岭附近。(2)坝体不高,利于多余洪水排入湘江故道。“人”字形设计可减轻河水对坝体的冲击;可分流河水,调控南北渠水量;可减少泥沙进入南渠,减少泥沙淤积。(3)区域降水量大,水循环快,水体净化能力强;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污染少;植被覆盖率高;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多经下渗过滤。(任答其中3点即可)(4)支持观点①。理由: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经济发达、贸易量大;发展水运可以传承灵渠的运输功能。(其他回答合理亦可)或支持观点②。理由: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发展旅游业可以弘扬灵渠的历史文化。(其他回答合理亦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2郑国渠郑国渠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灌溉工程。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秦王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郑国渠工程,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今陕西泾阳西北王桥乡船头村西北),郑国在谷作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渠的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流经今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最后在蒲城县晋城村南注入洛河。干渠总长近300华里。沿途拦腰截断沿山河流,将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在关中平原北部,泾、洛、渭之间构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使高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自古就重视水利,修建了大量著名的水利工程,惠及当代和后人。郑国渠系公元前246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兴修的大型灌溉渠。该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千米,灌溉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的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兼有其他环境效益。下图示意秦代郑国渠和西汉白渠经行路线。

(1)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的原因,并评价其选线的合理性。(8分)(2)郑国渠开凿以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水流不能入渠,历代以来在谷口地方不断改变河水入渠处。请说明原因。(8分)(3)分析郑国渠、白渠的修建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河流作用对水渠的影响,以及水利工程建设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从水资源分布不均和用水量较大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而且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多旱涝灾害,农业水源短缺,从而不利于农业的发展。线路的评价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沿线地区,等高线稀疏,说明沿线地表较为平坦,工程难度小;图中贯通多条河流,接纳水源多,可调水量较大;调水源地位于山麓地带,海拔较高,沿线地区,海拔由高到低,可以把高处的水源调入灌溉区,同时可以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全线实现自流。(2)本题主要考查干渠首部逐渐抬高的原因,主要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读图分析可知,郑国渠的水源来源于泾河,而泾河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水含沙量大,泥沙在干渠首部淤积,从而使干渠首部抬高,河水不能入渠。(3)本题主要考查水利工程建设对关中地区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从灌溉、防洪等方面进行分析。水利工程的建设一方面为农业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另一方面减轻了关中平原的洪涝威胁;最终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1)原因:关中平原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匀,旱涝多发,农业用水短缺。评价:沿线地表较为平坦,工程难度小;贯通多条河流,接纳水源多;位于山麓地带(靠近关中平原),居高临下,可以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全线实现自流。(2)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使干渠首部抬高,河水不能入渠。(3)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保证了农业稳产、高产;减轻了关中平原的洪涝威胁;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水利工程3木兰陂

木兰陂,位于今福建莆田的木兰山下,是两宋时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其修建共历经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宋英宗治平年间由民女钱四娘募集资金进行修建,此次修建完成后,陂体便被洪水损坏;第二个阶段同样是在宋治平年间,由林进士组织修建,未建成即为海潮损坏;最后一个阶段是宋熙宁八年李宏(李长者宏)会同莆阳(今莆田)十四个大的宗族组织修建。此次修建借鉴了前两次修建的经验,不仅对溪流洪水进行了专门性的防护,而且对海潮同样进行了针对性的建设。第三次建设最终成功,便是我们如今所见到的木兰陂工程。木兰陂主体工程由上堰(防溪水)、下堰(防海潮)、石梁与三十二门闸(涝则纵,旱则闭)、长石(上游接水,下游送水)、南北两岸护陂等组成。木兰陂工程,具有防海潮倒灌、防洪、灌溉田地的三重功效,可以说是防洪工程、海塘工程、灌溉工程的结合,是一个具有多重功效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木兰陂“灌田万余顷”,历经九百年风雨不坏,造福了一代又一代的莆田人民。6.阅读图文材料,据此完成问题。陂,古代水利工程。木兰成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未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2014年被评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上图是木兰溪局部流域图。木兰成建设前,木兰溪下游平原是一片冲积荒地,溪海为患,只生蒲草,不长禾苗;木兰陂建成后才成为鱼米之乡。木兰政工程枢纽部分为闸坝,可按需求提闸、落闸,配套部分为沟l=和海堤。2015年当地政府启动建设宁海闸工程。

(1)当地古代人民先建了钱陂,但毁于洪水。与钱陂相比,分析术兰陂选址合理之处。(2)指出木兰陂对发展当地农业的积极影响。(3)说出在正常年份木兰陂发挥蓄水拒咸功能的时期,简述理由。(4)从水文角度,分析宁海闸建成后对木兰陂的保护作用。解析:试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1)从图中看钱陂位于两山之间,坡度较陡,河道较窄;木兰陂位于钱陂的下游,河道较宽,地形较平坦,落差较小,水流较缓,对木兰陂的冲刷能力较弱。(2)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影响可从供水、防洪、水产养殖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木兰溪下游平原是一片冲积荒地,溪海为患,只生蒲草,不长禾苗,木兰陂建成后才成为鱼米之乡”可知,木兰陂建成后改良土壤,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灌溉面积,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发展渔业。(3)福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不会出现咸潮;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正常年份木兰陂发挥蓄水拒咸功能的时期为冬季枯水期,引所蓄溪水沿北、南干渠及沟渠灌溉田地,冲淡盐度;涨潮期,涨潮期海水上溯,落闸蓄水,防止海水倒灌。(4)从图中看宁海闸位于木兰陂的下游地区,可拦蓄木兰溪来水,降低木兰陂上下游水位差,流速变缓,减弱对木兰陂的冲刷作用;可阻挡海潮上溯,减少海水对术兰陂的破坏。答案:(1)术兰陂位于钱陂的下游,河道较宽:地形较平坦,落差较小;水流较缓:溪水对木兰陂的冲刷能力较弱。(2)扩大灌溉面积;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改良土壤;增加耕地;发展渔业。(3)时期:枯水期和涨潮期枯水期,河流流量小;涨潮期,海水上溯,落闸蓄水,防止海水倒灌;引所蓄溪水沿北、南干渠及沟渠灌溉田地,冲淡盐度(4)宁海闸拦蓄木兰溪来水,降低木兰陂上下游水位差,流速变缓,减弱对木兰陂的冲刷作用:阻挡海潮上溯,减少海出对术兰陂的破坏中国古代水利工程4都江堰世界遗产:都江堰(标题为超级链接,可点开查看)7.(2019·常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材料二 四川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及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1)从温度带上看,成都平原属于________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7月,在川东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20℃等温线沿西侧南北纵向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四川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试分析“天府之国”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4)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飞沙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成都平原农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的________特征。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成都平原位于32°N以南,且冬季气温高于0℃,夏季气温24~28℃之间,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据此判断处于亚热带地区。第(2)题,川东地区位于长江河谷,7月由于河谷海拔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因此气温较高。而西侧20℃等温线基本沿河谷延伸,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第(3)题,本题考查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本题考查水利工程设施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由图可知,飞沙堰的作用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作用。答案:(1)亚热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2)东部沿江谷地,地势较低;不易散热,所以气温较高 地形(3)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灌溉水源充沛;盆地内部地形较平坦,西部有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水旱等自然灾害少;自然资源丰富。(4)泄洪排沙,或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夏季起到分洪作用,保持流入内江的水量稳定;利于内江泥沙流入外江,防止内江淤积。8.(2020·枣庄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材料一  都江堰位于岷江冲积扇的顶端,主要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和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引水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图7中左图示意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右图示意都江堰水利工程。

图5 都江堰位置水利工程示意材料二  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暑假来到都江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以下是该校张明同学做的研学考查记录。研学景点考查内容考查记录宝瓶口名称的由来和意义由人工开凿而成,玉垒山被切开的部分被称为离堆,是控制下游灌区进水的咽喉,水量平稳清澈。飞沙堰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一道介于离堆和金刚堤之间的低坝,古时用笼石堆砌,现由混凝土浇灌。现正值汛期,大量内江水漫过重现汇入岷江,并将砂石从水底抛出。鱼嘴“四六分水,二八分沙”的原理位于金刚堤(江心洲)的顶端,水流冲击强烈,水位较高,外江水量比内江大且更加浑浊。(1)试运用河流流水运动规律说明鱼嘴的分水原理。(6分)(2)简述在离堆上游建设飞沙堰的主要作用。(4分)(3)都江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是顺应自然规律,协调人地关系的典范。请阐释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表现。(4分)参考答案:(14分)(1)修建在江心的鱼嘴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河道深,流速快,进入的水量较多。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升高,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6分)(2)枯水期,飞沙堰高出水面,起到拦水坝的作用,可以保证内江水进入灌渠;汛期,洪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起到二次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减轻了洪水对灌区的威胁。(4分)(3)乘势利导:利用水势和山形巧妙地开展工程布局,乘势利导,实现自动分洪、排沙、引水,使岷江水可以自流灌溉成都平原。因时制宜:根据季节变化、洪枯不同,防洪、灌溉并举,既为成都平原提供农业灌溉用水,又减少了旱涝灾害的威胁。(4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5坎儿井坎儿井(标题为超级链接,可点开查看)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右图);坎儿井工程是古代新疆人民智慧的结晶(左图)。

材料二 新疆2006~2008年工业构成的增量及增速。时间(年)工业构成比上年增加(亿元)比上年增长(%)2006轻工业81.6210.6重工业1063.5115.32007轻工业111.2115.5重工业1212.9715.22008轻工业140.109.8重工业1587.2516.1(1)水资源是影响新疆经济活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试简述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2)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两种水利工程是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作用的?(3)读材料二,归纳新疆工业构成的特点及对水资源的影响。解析:第(1)题,水文特征要从河流的流量、补给、汛期、结冰期及水流量的季节变化来分析。第(2)题,不同地区的水利工程其作用有巨大的差异,按要求从当地自然特点来分析。第(3)题,根据表格数据来分析工业结构特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紧张,重工业的增加加剧了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答案:(1)多属内流河,水量小;水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含沙量大;河流有结冰期;河流有断流现象。(2)坎儿井采用地下暗渠输水,受季节、风沙影响较小,减少水分蒸发,流量稳定,提高了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江堰是合理利用地形坡度,确保常年自流灌溉;科学分流,减轻水旱灾害。(3)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重较小。以重工业为主且增速快,加剧了新疆地区水资源紧张局面。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公众号曾用名。本文转自启迪慧想一轮复习课件链接2021届高三复习原创课件——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发展2021届高三复习课件——第二节  城市化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等级体系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合理容量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土壤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植被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海洋开发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海—气相互作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海岸和海底地形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气压带和风带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热力环流与风2021届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必修三部分课件链接【地理课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理课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为例【地理课堂】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地理课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公开课)【地理课堂】第二节  产业转移【地理课堂】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地理课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地理课堂】区域农业发展(3、4课时)【地理课堂】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1、2课时)【地理课堂】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地理课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世界地理课件链接复习课件——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复习课件——世界的气候【地理课堂】高二复习课件——两极地区【地理课堂】高二复习课件——拉丁美洲与巴西【地理课堂】高二复习课件——大洋洲与澳大利亚【地理课堂】高二复习课件——北美与美国【地理课堂】欧洲东部、北亚与俄罗斯课件【地理课堂】欧洲西部【地理课堂】高二地理——非洲课件【地理课堂】高二地理——西亚【地理课堂】第一节——东亚与日本【地理课堂】第三节——南亚与印度课件【地理课堂】第二节——东南亚【地理课堂】高二地理——中亚中国地理课件链接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自然资源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河湖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气候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的地形高三一轮复习课件——中国疆域和人口购买本套课件的方法:1.关注以下两公众号。2.购买一轮复习部分课件优惠价136元(23个课件)。单独购买请看清说明,有几个5元钱一个,大部分8块钱、10块一个课件。3.购买必修三全套课件优惠价50元(12个课件)。单独购买5元钱一个课件。4.单独购买世界地理全套优惠价60元(14个课件);单独购买5元钱一个课件。5.单独购买中国地理全套25元(5个课件)。单独购买5元钱一个课件。6.购买一轮复习+必修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全套课件优惠价271元(54个课件)。7.付款方式:扫描以下二维码转账至本人微信,然后截图到本公众号或者“中学地理研究”后台,并说明所购买课件名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