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耀《良宵》赏析
良宵 ——昌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忍受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
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
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
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从这首诗,我们能体悟到昌耀对待生命的态度,他骨子里有中国文人的清高和隐忍以及任何坎坷都无法挫败的热爱,也能约略认识到他对中国新诗的价值和意义。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苦难这个谁也不愿沾惹但又往往难以逃脱的东西,在不断地造就伟大的诗人和伟大的作品,屈原是,苏轼是,昌耀是,他们为所处的那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字见证和精神光影。
这首诗开门见山颇有感慨地把诗人被放逐的处境呈现给读者,特别醒目,一下就能抓住或刺疼读者的心,我们预感到的可能是一个又一个泪奔和磨难。诗人偏偏不写这些,政治家被放逐后想的可能是韬光养晦,东山再起,诗人却沉浸在自己无与伦比的良宵之中。“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新嫁忍受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放逐之后,诗人的很多权利被剥夺,鸟儿的鸣叫都能听成嘲讽,仿佛这良宵也不属于自己。诗人的疑问不无道理,这句诗中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词是“柔情蜜意”,这是成为良宵的重要原因,也为诗人后面写到的爱情打下了埋伏。“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诗人心中的良宵在一般人看来也许还不够良宵,没有人们赏心悦目的月光、花朵、天鹅。在这个小雨霏霏的夜晚,青草散发着清香,诗人受伤的心灵被大自然拥抱着、抚慰着。即使是在在别人看来没什么的雨夜,完全是属于诗人的吗?与前面疑问不同的是加了完全,可以看到这个不寻常之夜,诗人要全身心拥抱自然和生活,并给出坚定的回答,这是一种精神的自信和内心的强大。“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诗人企图打消世人的误解,爱情不会因放逐而心灰意冷、远走高飞。诗人用“生满菌斑”从反面描绘爱情的荒芜,诗人不会这样的,在青海高原上获得成长的更好资源,在积攒着生命的力量去更好地爱。“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这个比喻很新颖,展现了诗人的愤怒和骨气,表达了不屈服于命运的坚强。“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让我们目睹了诗人内心柔软的一面,与诗歌的第三句相呼应,成了传诵的名句。“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诗人直到诗歌的结尾,才让他的知音般的异性朋友出场。昌耀不善言谈,能与诗人对语的人是心灵亲近相知的人,诗人用不着拐弯抹角,曲径通幽,水到渠成地呼唤:“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从中能真切地感到诗人对爱情的真挚与渴望。昌耀写爱情,前面蜻蜓点水,中间朦朦胧胧,结尾才亮相,隐隐约约,闪闪烁烁,跳跃性产生了不一般的灵动,情感冷静又热烈,语言含蓄又深沉,结构紧凑而又舒展。昌耀写得是自己的感觉,他没有拘泥于爱情的过程,将其隐藏于语言的背后。他的表达是个性化的,文字中流进了自己生命的血液,但又染上了时代悲壮的色彩,沧桑的命运中尽现爱情的甜蜜和伟大,委婉而又凝重,大气而又充满激情,既克服了同时代诗人的直白浅陋,又避免了后时代诗人的乌烟瘴气。毫无疑问,昌耀是不朽的,他是中国新诗的标志性诗人,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诗人(王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