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专栏 || 啄木鸟 | 昆仑遗珍,大地舍利
塞北专栏
昆仑遗珍,大地舍利
作者:啄木鸟
莽莽昆仑山北麓米兰河流域和若羌河流域的山前戈壁,对风尘仆仆的捡玉人来说,都是梦萦情牵心驰神往的地方。多少人在那里因梦起而舞,因梦残而叹,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落寞惆怅或欣喜若狂的传奇故事。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广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每一个捡玉人在空旷荒凉的戈壁滩上寻寻觅觅的心路历程和真实写照。
我曾经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多次与熟稔的玉友相约,千里迢迢地奔向那里,在山前铺陈着各色沙石的戈壁留下过自己踽踽独行的身影,留下过沉重的足音和粗重的喘息。
他们风餐露宿,一脸的风霜,忍受着阳光的曝晒,风沙的袭扰,用疲惫的脚步丈量着茫茫的戈壁,留下了一行行或深或浅的履痕;他们百折不挠,“不斩楼兰誓不还”,用鹰隼一样犀利的眼神逡巡着脚下苍凉的大地,寄希望于“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朴素真言,希望捡到一块温润玲珑而心仪的戈壁料,让黯淡的日子从此有一缕晨曦般的亮色,让羽化的绮梦飞起来……他们都是坚韧而执著的寻梦人。
十次捡玉九次空,已是捡玉人的常态。付出与收获,有时候并不一定天随人愿成正比。在燃起的无限的希冀中奔波了多日,仍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时,他们迷茫而困惑的眸子里是不尽的失望和失落。当偶有斩获,仿佛瞬时被打了鸡血,情绪高涨,喜形于色,狠不得高高的跃起,弹冠相庆,向世上所有的人昭示自己终于修成了正果。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捡玉人像潮汐般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继的光顾,使被洪水泥石流冰川裹挟到山前的洪积扇坡积层,经历了千万年风吹沙砺,汇集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光华的戈壁料日渐稀缺。纵横交错的车辙与疏疏密密的脚印,说明那片戈壁已被人们像梳子梳过一样搜索过。仍遗留在戈壁大漠里的戈壁料,都是漏网之鱼。能有幸捡到和田玉戈壁料的人,都是有玉缘的人,有慧眼的人,被幸运之神眷顾的人。
捡玉人都知道,每一年的沙尘暴过后,或山洪暴发后,都是捡玉的最佳节点。掩埋在层层沙石下的戈壁料在漫天狂风的吹刮下,在肆虐无忌的洪水涤荡下,会偶尔露出难得的真容,让“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捡玉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仿佛寂冷的灰烬里又复燃起了明亮的火焰,迷茫的眼神里有了焦点。
其实地地道道的捡玉人,仅仅是玉石的搬运工而已,一如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耘的农夫,并不是财富最终的拥有者。最终挣得盆满钵满的,是早先慧眼识珠捷足先登的戈壁料的收藏者,他们如今都志得意满,身价不菲——真可谓一玉在手,步步生香。
物以稀为贵,米兰河流域的米兰青,若羌河流域的青黄口,因其独有的色泽而被好玉者津津乐道,价格年年在攀升。那经年累月风凌形成的具象——绸缎皮,鱼籽皮,橙子皮,柚子皮……皆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沧桑而弥足珍贵,更像一道养眼润心的风景。
那是昆仑的遗珍,大地的舍利。
END
作者简介
啄木鸟 地质工作者,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作家进修班进修。散文,诗歌散见国内报刊杂志,喜欢在西部的大地上行走,用脚步丈量大地的苍茫辽阔,用心智感悟尘世的薄凉清欢;喜欢与温润的和田玉结缘,品玉,藏玉。
溪 云 斋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李立 冯岩 王相华 铎木 项见闻
总编策划:风剪云
特邀主播:安心
朗诵嘉宾:水晶·简 天宝宝 李磊 三月 小暖
诚谢友情支持:雪馡儿 豆丁 夕眉 翡儿
合作媒体:《几江诗刊》《也是文学报》《齐鲁·福建文学社》头条《蓝色海洋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