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湿阻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湿阻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5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一.湿困脾胃证:四肢困重,头重如裏,脘腹痞胀,纳食不香,口淡无味或有甜味,苔白腻,脉濡滑。
1.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9克 白芷9克 大腹皮9克 紫苏9克 茯苓9克 陈皮6克 白术6克 厚朴6克 半夏曲6克 桔梗6克 甘草3克 生姜15片 红枣15枚加减
1.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用香薷,或加重苏叶的用量,以增强祛风解表之力;
2.若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去甘草、红枣之腻滞,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食导滞;
3.若偏湿重,苔厚垢腻,可用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
4.如气滞脘腹胀痛者,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加减:
1. 口中有甜味者,加佩兰;
2. 夹食滞者,加砂仁、山楂、麦芽。
临证参考芳香之药物,煎药时间不宜长,以汤药香气大出为度。
二.湿热中阻证:口苦粘腻,胸闷腹胀纳呆,渴不欲饮,尿短赤,大便不爽,或有低热,苔黄腻,脉濡数。
2.连朴饮加减。
制厚朴6克 姜川连3克 石菖蒲3克 制半夏3克 炒香豉9克 焦栀子9克 芦根60克
加减:
1.若腹泻较著,加炒车前子、薏苡仁以利湿止泻;
2.胸腹胀满者,加草果、白蔻仁以理气消胀;
3.大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以凉血止血。
加减:湿重热轻者,改用三仁汤;湿热并重者,除连朴饮外,还可用甘露消毒丹。
临证参考本证若伤阴者,当忌利小便。或宜用猪苓汤
本证若伤阴者,宜用
3.猪苓汤
猪苓9克 茯苓9克 阿胶9克(包) 泽泻9克 滑石9克
加减
1.本方用于热淋、血淋属热轻而兼阴虚者。
2.若治热淋,宜加栀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水通淋;
3.血淋者,宜加白茅根、大蓟、小蓟以凉血止血。
三.脾虚湿困证:面色萎黄,四肢乏力,神疲倦怠,肢体困重,脘腹不舒,纳食不香,厌油腻,大便溏薄或泄泻,舌质淡,体胖,苔薄腻,脉濡缓。
4.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木香2克(后下) 砂仁2.5克 人参3克(焗服) 白术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陈皮2.5克 半夏3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加减:
1. 湿重者,加葛根、藿香、苍术;
2. 兼阳虚者,加肉桂、干姜。
临证参考本证还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治疗。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本证还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治疗。
5.参苓白术
莲子内5克 薏苡仁5克 砂仁5克 桔梗5克(炒黄) 白扁豆7.5克(姜汁浸,去皮,微炒) 白茯苓10克 人参10克 炒甘草10克 白术10克 山药10克
加减:
1.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袪寒止痛;
2.纳差食少者,加炒麦牙、焦山楂、炒神曲等以消食和胃;
3.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等以燥湿化痰。
湿阻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湿困脾胃
①藿香正气软胶囊(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每次2~4粒,每日2次。用于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脘腹胀痛。
②二陈丸(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二厂;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9--15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⑨纯阳正气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药厂):每次1.5~3g,每日l~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暑天感受暑湿,肢体酸重,胸膈胀满等。
(2)湿热中阻
龙胆泻肝丸(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1次3~6g,1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湿热内阻所致口苦、尿赤。
(3)脾虚湿困
①香砂六君子丸(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市中药二厂}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6~99,每日2,--.3次,饭前开水送服。用于脾虚有湿气滞,消化不良,食少,大便溏泻。
②参苓白术散(双鹿灵芝牌,兰州中药厂):每次6--9g,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肢倦乏力,面色萎黄。
2.单验方
(1)鲜佩兰、鲜藿香各30g,煎汤代茶饮。治湿阻及口腻口甜者。
(2)生薏苡仁50g,煎汤服食。治湿阻。
(3)山药、白术、苍术、泽泻各20g,水煎服,每日2次。治脾虚湿阻。
(4)茵陈lOOg,水煎服,每日3次。治湿热中阻。
3.食疗方
(1)湿热中阻
①冬瓜粥:鲜冬瓜200g,粳米200g。冬瓜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同煮为稀粥,每日3次,分服。
②车前子粥:车前子(包)20g,水煎取汁1000ml,去掉车前子,纳入粳米50g,煮粥,每日2次,3天为1疗程。
(2)湿邪内阻
薏苡仁粥:薏苡仁50g,粳米50g,加水同煮粥,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
(3)脾虚湿盛
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粳米50g。先将赤小豆煮烂,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每日服2次。
4.针灸
(1)取中脘、阳陵泉、足三里、天枢、阴陵泉。偏寒者,加艾灸;偏热者,用泻法。
(2)取脾俞、胃俞、足三里、中脘。虚者,平补平泻;实者,泻法。
湿阻现代研究
湿阻病多见于夏末秋初的长夏季节,不独南方有,北方亦不少见。但对本证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将近几年有关研究介绍如下。
一、基础研究
李连成通过对1005人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明:湿阻是临床常见病证,患病率l0.55%,性别、职业、年龄与湿阻无明显关系,其病因病机主要为:①外湿过盛,如居处潮湿阴暗;②情志不遂,如性格急躁、忧郁;③饮食不节,如饥饱无常,餐饮无规律,进餐急快,嗜食肥甘,饮酒和嗜茶(中医杂志,1992,(6>:44~45)。
二、临床研究
张瓞安等对100例湿阻病人进行临床药物疗效观察,药用藿香正气散煎剂与颗粒剂,分别50例病人,药物均由藿香15g,橘皮、桔梗、白术、厚朴、半夏曲各lOg,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各5g,甘草12g组成。煎剂用饮片加温水lOOOml浸泡15分钟,加温煮沸浓缩药汁500ml左右,分2次口服。颗粒剂按总量分2次用95℃以上沸水冲泡,每次250ml口服。服药时间均定为上午9~10时,下午3~4时,7天为1个疗程。结果煎
剂组总有效47例,无效3例,颗粒剂组总有效48例,无效2例(浙江中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