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这么做选择,你也可以成为厉害的人!

作者:刘Sir

哈喽,大家好,我是刘Sir。

经常有学员小伙伴问我,关于跳槽、换工作、选老板该怎么选的问题。

其实,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自我探索的机会。

很多人在面临选择的时侯,都只是依据某一个表面问题做决定,比如情感和情绪上的某种因素,这种方法是不妥当的,因为它可能是片面而有局限的,无法得出客观理性的答案。

即便用这种方法做出选择,没问题,对自己也没有多大帮助的。

要知道每一次关键选择的把握过程,都是一次推动自我认知升级的过程。

那全面、有帮助的选择,应该如何做呢?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也曾面临过一次重要的选择。

当时我在国内一家数一数二的图书公司,是全公司最年轻的高管,并且打造了一个“黑天鹅”图书品牌。

当时我就面临一个选择:另外一家公司的老板想要挖我,给出的条件是薪资翻倍、操控大盘的机会。

正好,我在原本的公司面临发展的瓶颈,而这个新机会是也是业内排名前十的公司,正面临困局,需要突破。

一开始我并没有考虑这个机会,薪资翻倍并不能打动我,因为从长期稳定的角度考虑,它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接下来我把我当时的思考过程分享给大家:

我在原本的公司,只是一个板块的负责人,跳槽到新公司,我能负责全公司的整体。

行业内的人都认为,这个公司很难扭转现在的局面,但是这也激发了我的好胜心。

因为想要证明自己,奠定自己在行业内的江湖地位。

我萌生了挑战一下的想法。

正好我当时在看一本书,《思考快与慢》,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

他提出了一个理论:

人们对于失去的厌恶,远远大于得到的喜悦,当人们面对风险的时候,往往会放大风险,低估收益。

通过这句话我得出一个结论:

这个世界属于敢于面对挑战的人,直面风险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那么如何应对挑战呢?

我有个朋友曾经和我讲过一个成语——呆若木鸡,如果一只斗鸡激情满满、斗志昂扬,那斗鸡之前你一定要慎重,它往往会输。

但如果这只鸡像木头鸡一样,却很可能会赢。

为什么呢?

因为当你斗志昂扬、胜券在握的时侯,就会忽略一些细节,只有变成木鸡的时侯,才能看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这句话启发了我,我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能应对这样的挑战?

于是我看了一本关于管理的书,叫《第五项修炼》,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收获。

比如,万物没有简单的因果,事情在变好之前往往会先变坏,事情在变坏之前往往会先变好。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组织问题的时候,往往要学会去找准那个杠杆点,他能够撬动整个事物的转变。

我有信心能够面对这个挑战。

正在我做决定的时侯,又在微博上刷到王安忆先生在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上一段有关“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的讲话:

我们在人生中,不要过分追求有用之用,很多时候要注意无用之用,要学会和世界的主流价值观保持一定距离。

这句话触动了我,我马上反思,自己是不是在追求功利心,而忽略更底层的东西。

因为内容行业属于需要逐步积累的“慢行业“,我在原本这家公司长期做下去,也会取得应有的成就。持续积累,也许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我又深深陷入到了一个“有用、无用”的思考当中。

于是我又读了一本书《一只牧羊的金刚经笔记》,是台湾的一位知名出版人郝明义先生的作品。

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他遇到了跟我同样的痛苦,他是一位非常勤奋的老前辈,自己的公司经营的非常好。

他的痛苦是,是否需要把公司进一步做大。

例如,把公司发展到大陆、纽约?还是不要急功近利,就在台湾发展呢?

《金刚经》一直是他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但同时也给了他四大束缚:宁小勿大、宁待勿求、宁公勿私、宁缓勿急。

因此他一直认为,宁可把公司做小,也不要做大,宁可为公家考虑,也不要为自己的私利考虑。

宁可等待机会,也不主动寻求机会。

宁可事情慢一点,也不要太快。

可是,面对公司发展遇到的一次次机会,他陷入巨大的选择困惑之中。

探索了好久,他都没有找到答案,直到在一次不经意的机会里,他又重读《金刚经》,其中的一句话,才让他幡然醒悟:

前念清净、后念清净,虽在尘劳,名摩诃萨。

他恍然大悟:

红尘就是我的道场,只要我抱着一颗修行的心,做有价值的事,大或小、公或私、慢或快、等待机会,还是主动寻求机会,这些都不重要。

读到这里的我,也幡然醒悟,选择是去、是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有价值的事。

所以,我决定把握这次机会。

去新的公司挑战新的价值。

通过我的故事,我想给大家的建议是,当人生面对困惑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向内自我探索,这才是最大的滋养。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大家可以考虑两个基本要点。

第一点、这件事情你是不是能够驾驭?

能不能够让你的个人优势、你的职业特质正向发挥?

这个很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