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秦纪BC208:毒吏赵高
【材料】《资治通鉴》秦纪 二世二年 公元前208年
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译文】李斯被赵高屈打成招后,赵高为了防止李斯向胡亥翻供,多次派人冒充胡亥的使者,到狱中验证李斯的供辞。一旦李斯敢翻供,就会遭到毒打。后来胡亥真的派人来验证李斯的供辞了,李斯以为还是和之前一样,一旦翻供就会遭到毒打,被打怕了,便始终不敢翻供。于是顺利验证李斯的罪状,供辞上奏给了胡亥。胡亥看了供辞后大喜过望的说:“多亏了赵高,险些被李斯骗了。”
【解析】赵高的阴狠毒辣,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李斯一时人杰,落在了赵高手上,也只能临刑前与儿子抱头痛哭:“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最终落得个,父子二人腰斩于咸阳独柳之下,夷三族的下场。
赵高已是冢中枯骨,可赵高的手段却流传于世。赵高使用的逼供手法,其实是利用人性的弱点。在心理学上,这个弱点叫“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造成的任人摆布的行为。
比如说驯狗。想要狗狗一喊坐下就坐下。就用的上这个手法。先给它示范一遍,喊一声坐下它不坐下,就应该惩罚它;坐下了就应该奖励它;在奖惩间反复的重复操作,狗狗最终就会被人训练出想要的效果。
应用到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说男女朋友相处,如果另一半做出来让你反感的事情,就应该表达出自己的不快,并适当的加以惩罚,而不应该压在心里,那样的话他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你带来不快。
如果他做出了让你满意的事情,就应该夸夸他,并适当的给予奖励,而不是埋在心里不吭声。如果不说的话,他就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你满意。时间久了,另一半自然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的相处。
举个反面的例子,比如说职场上,有提拔晋升的时候,由于特殊情况,大领导想晋升自己的亲信却不便自己提出。这个时候便会使用赵高的手段了,大领导会拉着排名靠后的领导开会讨论晋升事宜,美名其约集体决策。
如果其他人的提名,不符合大领导的心意,他便会以各种理由否决掉,直到其他人明白大领导的用意后,集体研究出正确的晋升名单出来,这会才算开完。所谓集体决策,第一是为了避嫌,第二是为了规避风险。万一哪天提拔的人出了问题,大领导也不用承担责任,毕竟是大家集体决策,开会研究过的,是集体的智慧嘛。